听听中医说心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245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听中医说心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听听中医说心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听听中医说心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听听中医说心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听听中医说心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听中医说心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听中医说心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听中医说心脏,1、心脏的解剖位置 2、功能一:心主血脉 3、功能二:心藏神,主神志 4、功能三:心在志为喜 5、功能四:心在液为汗 6、功能五:心开窍于舌 7、功能六:养生先养心,心脏的解剖位置 心位于胸腔之内,横膈之上,外有心包络裹护,内有孔窍相通。类经图翼经络说:“心象尖圆,形如莲蕊。”有文献把心分为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血肉之心主血脉,神 明之心主神志。如明代医家李梃 在医学入门中说:“有血肉之 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 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 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中医通过触摸这些部位脉搏的跳动,来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依据。 心脏的搏动,还可以在左乳下触

2、及(相当于西医二尖瓣听诊位置),中医将此部位称之为“虚里”。触摸虚里的跳动,有助于对心脏病的诊断。,返回,功能一:心主血脉 中医学认为,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心脏有规律地跳动,与心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生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在人体的某些部位,可以直接触及脉搏的跳动,例如颈侧部(人迎脉)、腕部(寸口脉)等可触及。,返回,功能二:心藏神,主神志 在中医学中,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它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反映于外,又称为“神气”,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3、。心主神志,主神明,即是指狭义的神。灵兰秘典论篇第八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而正常。 反之,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从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则谵狂;或 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返回,功能三:心在志为喜 藏象学说认为,人的情志变化由五脏精气所化生,把喜、怒、思、忧、恐等五种情志 活动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 故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即是说五志之中,喜为心志。喜乐愉悦,一般说来

4、,对人体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所以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是,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神志涣散而不能集中或内守。 故灵枢本神又说:“喜乐者, 神惮散而不藏。”应当指出,由 于心为神明之主,故不仅喜能伤 心,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导致神志病变。所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又说:“愁忧恐惧则伤心”;素问本病论亦说:“忧愁思虑则伤心”。 返回,功能四:心在液为汗 汗和心脏有何关系呢?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 蒸腾气化 ,由玄府(汗孔)排出的液体。因心主血液,中医又有血汗同源之说,即汗是血液中分离出来的,而心主血,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返回,功能五:心开窍于舌 指舌为心的外候。 舌的主要功能是 主味觉和表达语言,其功能正常要依靠心主血脉和神志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时舌质红润、运动自如、味觉正常、语言流利。而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而痛;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神志异常则舌强不灵活,舌卷、失语、语謇。心有病变,均可以由舌上反映出来。 返回,功能六:养生先养心 中医强调养生必先养心, 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 运行的基础。如何“养心”呢? 养“神明之心”宜调神:恬淡虚无、 心胸豁达常喜、打坐去杂念。其次,养“血肉之心”,宜益气补血,清心开窍。心为阳脏,治宜养心安神、益气补血、清心开窍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