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19116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镇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镇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镇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镇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导读】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培育一批能连接市场、带动基地的龙头企业。一是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政府要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放低门槛,发展一批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帮助搞好原料生产基地,并形成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和兴建一批专业市场,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龙头基地中介农户”的发展模式。三是完善土地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在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

2、导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利益,鼓励和支持农户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通过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能手聚集,实现规模生产与经营。鼓励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展农业土地租赁市场,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全文】 根据市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有关工作安排,我深入我镇XX坪村,通过上门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增收现状 (一)XX坪村基本村情。XX坪村属厚畛子镇管辖,地处秦岭腹地,太白山脚下,距离周至县城88公里。现有2个村民小组,59户236人,全村共有耕地地面积967亩,(

3、退耕还林面积567亩),林地9486亩,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沙厚路穿村而过,村内道路水泥硬化 公里,其余为砂石路面。村通电率达到100%,XX坪组已实现电话、网络、手机信号覆盖,老庄子组仍为信号盲区。村上有小学1所,教室3间(已废弃),卫生室一个。全村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养殖以猪、鸡为主,经济作物以山茱萸、板栗、核桃为主。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种植业,如山茱萸种植、猪苓、天麻等中药种植,个别农户靠苗木培育、蜜环菌生产销售、农产品运输、外出务工等方式获得收入。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80元。 (二)XX坪村农民增收特点。近年来,县、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随着各项

4、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增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增收愿望强烈;二是增收渠道较窄;三是增收空间不大;四是收入不稳定;五是收入不均衡。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大多数农民群众从事玉米、山茱萸、猪苓种植,极少数群众从事畜牧养殖业。从这个层面分析,就是在农产品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新形势下,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遏制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农民的增收空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原因有:一是没有农业合作社和协会,农民缺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形不成合力。二是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缺资金、贷款难是当

5、前群众最大的难题,县镇经济乏力、财政吃紧,金融机构贷款机制不够灵活等,是造成资金支持不到位的关键所在。三是缺乏科技的有力支撑。近年来,虽然各种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但由于科技支持农业的能力弱,在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农产品深层次开发和综合利用上进展缓慢,形不成精品,农产品附加值低。 (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对信息、技术等需求、期望值较高,但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上显得乏力。一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农民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做出相关的决定,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科技、法律、信息、营销、劳动力转移”等中介组织还不够健全,相关

6、协会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好。三是农业技术人才匮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与现代农业要求不相适应。 (三)农民群众致富手段少、技能欠缺。大多数农民仅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学习、利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导致致富手段少、技能欠缺。农民群众受文化程度低的制约,劳动技能不高、经营投资理念落后,创业意识和投资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外出务工人员也只能干一些简单劳动,收入微薄。 (四)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滞后。一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没有形成,土地供求之间缺乏必要的中介组织,土地流转层次较低,制约了土地的规模经营,降低了土地资本的增值作用和农业整

7、体效益,又弱化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部分农民不愿放弃土地,成为“两栖”农民。二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无论是劳务输出,还是城乡之间劳动力流转,农民都凭自我感觉或典型带动、自发组织进行,缺少必要的组织引导管理和中介服务,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及建议 (一)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尽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分类建设。结合我镇财力困难的实际,改革农民投工投劳办法,加大对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改善贫困村农民群众的生活和

8、居住环境,加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抓结构,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围绕产业调大、产品调优、特色调强、市场调活的原则,着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以培育主导、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二是以科技开发、生产要素开发和市场开发为重点,不断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三是以资金倾斜为重点,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土地流转、资金扶持、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帮助农户调整产业结构。 (三)抓产业,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增效、农

9、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培育一批能连接市场、带动基地的龙头企业。一是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政府要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放低门槛,发展一批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帮助搞好原料生产基地,并形成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和兴建一批专业市场,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龙头基地中介农户”的发展模式。三是完善土地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在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利益,鼓励和支持农户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

10、等土地流转,通过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能手聚集,实现规模生产与经营。鼓励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展农业土地租赁市场,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四)抓培训,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关键靠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农民素质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大力加强农民转产转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能力。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农民,使农民靠知识受益得实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训与发展旅游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结合起来。 (五)抓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依托供销网络平台,完善农村信息网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开展网上招商、网上咨询、网上销售等服务。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完善专业农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确保农技人员到岗到位,职责不变。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