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庄子全书读后感450字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318580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3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庄子全书读后感450字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年庄子全书读后感450字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年庄子全书读后感450字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年庄子全书读后感450字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年庄子全书读后感450字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庄子全书读后感450字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庄子全书读后感450字范文(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庄子全书读后感450字范文 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将老子的思想推向了另一个巅峰,是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要谈庄子,必先说说老子。有人说老子的成就在于读懂了易经,其言行与思想被其后人篆记成书老子,是一本易经的读后感。老子政治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他向往结绳计事的原始社会,“甘其食,美其服,居其所”这是一种复古倒退的思想。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于吾人生命上主张自然。有曰“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可见老子尊天,信天命,以“自然为大”。 现在言归正转,说说将道学推向高潮,与老子并称“老庄”的庄子。说庄子,必先淡其文。在庄子一书中,共有三

2、十三篇,其中七篇内篇便是庄子所着,于丹说其文;气势磅礴、纵横恣肆;而所表达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善用寓言故事,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但何为道呢!他又是如何追道?庄子在他的知北游篇中,托一个叫“知”的去追问何为道?道又在哪里?此时,或许有人问,庄子为何要托“知”,而遇高人“无为谓”,知追问,无为谓却听而不答。其中又有何寓意。知者,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无为谓,是讲无所谓有,无所谓无;道在心中,为苦寻道,庄子一语点破。儒家讲积极出仕,必要大为,造福天下,是始奏,至汉独尊儒术,再到今,一代又一代儒生走向未路的精神堡垒。而庄子主张“无为而冶”修身、冶国、平天下,应当顺于自然,合于人心。这是一种崇高的

3、境界,更是一种心态。这就是庄子的道法合于心。也就是“心为大”。 秋水篇中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日,庄子逍遥于濮水之上,闲垂钓。楚王派两个士大夫去请庄子,出山为相,博取名份。而庄子一口回绝:宁余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去添吸楚王的疮。这就是庄子对名的态度。人心是自由的,因为有的人意不在此,追求的也是常人无法理解及做到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结发之妻先他而去了,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是“鼓盆而歌”。惠子困惑不已,便问,你好没良心,你妻子为你所累,现已亡故。你不哭也罢了,反而鼓盆而歌,何为?这时庄子说了:人之生死,合于自然,对待生死,全由人心,追本溯源,观察人最初的开始,不就是一道自然之气吗?此时,她安

4、静而去,回归自然,不好吗?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庄子已经参透了生命。如果此事放在现在,是常人无法接受的,更是无法去体会庄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庄子乘物游心,独往于精神之间。他晓梦迷蝴蝶,不知蝴蝶幻化成自己,还是自己变成蝴蝶。 后言:每一个人的生命无异于一只小鸟,是困于樊笼,还是追求自由,全在于自己。生命可生可死,它取决于我们的天地之心。 论语读书笔记400字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那么,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论语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

5、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的语录。 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于丹论语心得之一天地人之道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 这种变化是渐变的,最终达到了一个“神于天,圣于地”的境界。 这“神于天,圣于地”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6、: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人的意义跟天和地是一样的,天地人并称为“三才”。 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 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 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 因为其中有一

7、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 他的学生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孔子的回答说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 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 这个学生说三条太多了。 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什么?孔夫子说:“去兵。 ”咱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 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去食。 ”我们宁肯不吃饭了。 接着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

8、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这个故事在论语里叫做“子贡问政”。 诚然,谁都不愿意过苦日子,但是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 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

9、影响。 例如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让每个人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但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那么,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子贡问了孔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么叫“恕”呢?孔子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孔子的学生曾子也曾经说过,“说我

10、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了”。 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 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 佛家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 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 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 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这个故事的

11、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 庄子的读书笔记(内篇的就行)就最好是原创(会加分的) 养生主先追述了人对知识的渴求,庄子应该是说:要有度。 追求知识是为了完善精神领域的满足,最终自然会带来物质领域上的相对平和(比如身体健康由于内心平和,知足就不觉得贫困)。 但是为了无所不知而追求知识,那就成了钻牛角尖,自然就杯具了。 庖丁解牛,解牛者顺其自然,在有限的领域内探索,专注使他达到解牛的最高境界,最后连精神上的满足也有了。 做

12、人也是一样的,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循环。 对于右师的腿,“先天而天不违背,后天而奉天时”的论断。 泽鸡,精神领域的自由,自得。 老聃的死,更加说明了,精神健康的必要性。 对火的描述,太赞了。 就是再说儒家称道的明德,王道将会复兴。 复活每章节读书笔记150字左右 复活概要: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复活读书笔记1000字。 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达八年之久。 之后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 他认出了

13、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发奋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 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 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 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复活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人类最完美的感情的复活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俄-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 复活是俄-国有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坚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 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