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劝学类的古诗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318565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劝学类的古诗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年劝学类的古诗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年劝学类的古诗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年劝学类的古诗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年劝学类的古诗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劝学类的古诗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劝学类的古诗范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劝学类的古诗范文 劝学 年代:【唐】作者:【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年代:【唐】作者:【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韩愈劝学诗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太宗勤读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

2、玉。 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刘过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陆九渊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明杨继盛言志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文嘉昨日歌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

3、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明文嘉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清钱泳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民国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劝学 年代:【宋】作者:【张咏】 大化不自言,委之在英才. 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 世上百代名,莫遣寒如灰. 晨鸡固自勉

4、,男子胡为哉. 胸中一片地,无使容纤埃. 海鸥尚可狎,人世何嫌猜. 勤慎君子职,颜闵如琼瑰. 克薄小人事,斯辈真可哀.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亦灾. 将心须内疚,祸福本无媒. 读孙权劝学有感300字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孙权劝学这一课对我深有启发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用现身的说法,来劝他人,就会有意外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属下,注意学习和道德修养。 并应敬才爱才,善于发现人才和应爱学习、知错就改。 首先我认识到人不学习是不行的。 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一个从小被狼养大的孩子,自然没有学习的机会,甚至连一点人类的基本技能都没有学会,她17岁时的智商才是我们正常人3岁的智商。 我又想起小鹰学飞的故事,当

5、小鹰羽翼丰满的时候,老鹰就会叼上小鹰狠心地从悬崖上摔下去,因为老鹰知道,搏击万里长空,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学飞开始。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淘汰旧的羽毛,而代之以新的羽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被淘汰,也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我认识到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当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 吕蒙作为吴国的大将军,忙是肯定的。 可贵的是他最终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大有收获。 不久后,鲁肃经过浔阳,与他相聚,听了吕蒙的谈吐,大为惊讶,认为吕蒙已经不是昔日的吕蒙了,真

6、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 我想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我明白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我又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商人于是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 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它们全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一会儿,他又很懊悔,捡得太少了。 我们的学习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今天学的东西,看起来是那样的平平淡淡,甚至枯燥无味,但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他们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我感到学习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一个化平淡为神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财富和过程。 孙权劝学阅读感悟今

7、天,我读了孙权劝学一文。 文章篇幅虽短,但文中吕蒙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谦虚好学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说的是这样一件事:吕蒙当权掌事后,还是不愿意学习,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 孙权对吕蒙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往事罢了。 ”吕蒙于是就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 一段时间后,当鲁肃与吕蒙论议时,非常吃惊地对吕蒙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文章叙述到这里,吕蒙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谦虚好学的品质已经完全体现出来了。 因为他虚心接受别人意见,所以才会去学习。 因为他谦虚好学,所以才能博得鲁肃的赞叹。 总而言之,吕蒙“现在”

8、的才略是建立在具有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谦虚好学这种品质上的。 同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具备这种品质呢?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士”,让别人“刮目相待”。 劝学的读后感 读完了劝学这篇文章后感触挺深的,文章的宗旨是指:学习要“用心一也”!知识是由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这个“学”字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啊。 世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伟人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就是因为他们“学”。 当然世界上的人几乎99%都有学,但为什么有些人一生平平庸庸,而有的却出类拔萃呢?问题就出在这里。 文中写到:“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

9、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几句话里概括了许多。 为什么许多人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学的东西不够,下的工夫也不够。 这就是锲而舍之啊!有的人为什么能够出类拔萃?那是因为他们锲而不舍!世界上有许多非常聪明但却没有成功的人,按道理说聪明的人应该成功才对呀!是因为他们找不着方法,因为他们“锲而舍之”呀!但是许多智商平庸的人却非常地成功,因为他们认准了目标,总结了方法,锲而不舍啊!不断努力。 这就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一驾,功在不舍”的意思所在!古往今来,古今中外。 人类的祖先创造了知识,然后一代传一代。 人们不断地创造知识,知识不断地淘汰、不断地创新。 人们不断地学

10、习先人的知识,并总结出新的知识,才创造了今天高度文明的21世纪社会。 这一切都是因为“学”啊!学习等于继承了先人们的智慧,继承了先人们经过不懈努力创造出的精华。 上帝给了人们生存的头脑,但人们创造的成就却跌破了上帝的“眼镜”。 人类只有学才能进步。 只有学才能拓展我们的视野,也只有学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学,才能创造出自己优越的物质生活。 学习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要靠长久的努力,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 “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毛泽东的博学多才难道是在脑子上做个手术,把一个知识晶片移植进去而得来的吗?闻名世界的爱因斯坦或居里夫人他们所创造辉煌成就,难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11、呆在房间里什么书籍都不阅读自己创造出来的?不可能!他们是经过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积累了渊博的知识,然后在这渊博的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啊!“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我有比蚯蚓优越得多的条件,再加上我的恒心,加上我的一心一意,加上我的锲而不舍。 我相信我能上纵天堂,下横地狱!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王。 赤壁之战后,因为大家都把周瑜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周瑜于是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就与世长辞了。 孙权手下武将就只剩下了吕蒙。 可是吕蒙乃一介武夫,有勇而无谋。 作为一个君王,当然希望手下部将能有勇有谋。 可眼睁睁地看着失去了一员大将,眼下又只有一位有勇无谋的吕蒙,自然着

12、急。 但他并没有将吕蒙撤职,而是悉心地劝他要多读些书。 且不说这个故事的史学价值,就在文学上来说,其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它突出了我国古文的特色。 只有短短100来字,却清晰具体地记述了一件事,而且中间跨越的时间非常之久。 读完这文章,给我最大的启发那就是书的价值。 作为一个君王,每天有忙不完的国家大事,况且那是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局势都还不太稳定,随时可能发生战争。 可是孙权却常常读书,还劝自己的属下要多读书。 由此可见,书的价值的确很大。 也许,“书中自有黄金,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凡是读过书的人,都应该会有一种感觉。 书可以满足一个人的精神需要。 您是否孤独过,丧失信心过,彷徨过。 那么书也不失为你开的一剂良药呀!当你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看看书时,那时你就会领略到书的真正含义。 不知是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