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红色经典,传承家国梦想”主题研讨发言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17696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家国梦想”主题研讨发言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家国梦想”主题研讨发言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家国梦想”主题研讨发言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家国梦想”主题研讨发言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家国梦想”主题研讨发言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家国梦想”主题研讨发言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红色经典,传承家国梦想”主题研讨发言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红色经典,传承家国梦想”主题研讨发言 中央党校编写的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从书店买来,一口气读完书中“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部分,全面还原了总书记知青时期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从各个视角讲述了他如何经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辛劳过程。读着这冲击心灵的故事,从总书记身上,彰显的气质不凡、思想敏锐、情感真切、风格特异的民风,需要我们这些离退休老兵和身边儿女子孙们努力认真学的。我们这些老人,其中有不少是“四世同堂”,也有一些是“五世同堂”的。他们的战斗成长生活,许多人常想自己的人生之路怎样走?人生价值在哪里?在人生的追求中,怎样使自己的人生充满为人民谋幸福?书中“三说”

2、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有不少故事像经典那样,在你眼前闪耀,又有多少故事韶光可供你细细品读。我自己走过的路是很常的,没有那种“苦其心志”的艰难困苦,没有那种“劳其筋骨”的刻苦读书,是淡淡为人民出一点微力。好在1985年因百万大裁军,将我们一部分不到休养年龄的师、团干部下命令离退休了。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趁思维还比较敏捷、身体矫健,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写作上,用在教育儿女和孙辈身上,和他们一起做好为人处世要公正和,不做昧良心的事,对上不攀比,对下不鄙视,知足知趣而不患得患失,坚定理想信念而不迷失方向。现在儿女和孙辈们都50和30多岁了,从不惹事,不存事,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做得比较实际。书中的

3、各界说:“在艰苦的实践中,读懂了人生、读懂了中国、读懂了中国共产党员的重要起点,就是从7年梁家河开始的。”之后,4年在清华,3年在军委机关,3年在正定,17年在福建,5年在浙江,1年在上海,5年在中央高层,之后十八大当选总书记。“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的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下层军官到军委主席。中国的东部、西部、中部和北部都待过,党和国家各领导层都干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都当过。”这么丰富的阅历和领导岗位上历练,有这么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艰苦环境中磨炼。“让人们真切地看到了人民领袖确实来自人民,人民领袖确实为了人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和党的十九大决

4、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一重大决定,具有很深的政治思想、实践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雷榕生、雷生(他俩是兄弟,和同住在一个窑洞)说:“梁家河农村插队学和经历,是思想、觉悟、感情的出发点。”“他从走出窑洞那天起,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的理想、潜能、意志、才干,就打下了国家情怀、进取精神、良好作风和优秀品质的正道坦途。”这本书有310多万字。“知青说”有8人,其中5人同同住在一个窑洞,他们都先后上学、招工、提干走了,坚持了7年,是最后一个离开梁家河的。其中雷榕生现为中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陶海粟现为摩科瑞能源集团董事。“农民说”中有15位

5、,其中梁玉明曾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石春阳曾任大梁家河党支部书记,其他人都是和一起住窑洞、干活、做饭的农民。他们都说公道正派,办事有条理,说话有道理,读书有“书瘾”。无论是老汉、后生、娃娃、婆姨,他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块去,是村里最合格的农民。那个年代,北京去延安地区插队知青有26000多人,其中,“各界说”中有7位同志和相识、相知结下了深厚友谊。之后,这些人先后上了大学,毕业后都在不同地方担任领导职务。像何毅亭曾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现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曹谷溪曾任陕西山花文艺报和延安文学主编;白光兴曾任延川县林业局长,他们对都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对他今天能干出许多对人民有益的大事、好事,令人

6、感到震撼。“三说”中的知青、农民、领导,最为钦佩是他爱读书、善思考、有抱负、有理想。他从书中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他常对身边的知青说:“先贤们的思想结晶,许多人的智慧和成功的经验都在书里,无需经其同意便可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呢?只有愚蠢的人才不去读书。”这些经典的语言,就是人生境界中,找到了生命最初的敬畏。村民梁玉明感慨地说:“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有见过他离开过书本,没见过他放弃过读书!”曹谷溪说:“几乎读书如吃饭、饮水一样必不可少。他读书的面非常广,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哲学的、文学的、自然科学的,尤其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他涉猎的更多。他从家里提了两箱书到知青点。”那时,在

7、插队生活中,曹谷溪说:“别人做事从零开始,却要从负数开始。他同其他知青的不同点,一是生于高干家庭,具有开阔的视野;二是生于革命家庭,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三是文革中插队当知青,使他更有百姓观念、法制意识。”李大钊曾说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这是李大钊对青年寄予真切希望。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节点上,我们这些军休老人应和自己儿女子孙们要像总书记那样,“心里装着千百个梁家河,挂念着千百人民群众,以躬身实践的实干精神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自觉做到学刻苦,思想进步,追求真理,不断获得“人生之支柱,不灭之光芒”,健康、勇敢地不断寻求人生的真谛!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