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八 高分方案4 对中心、观点和问题的概括、评价或探究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31731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八 高分方案4 对中心、观点和问题的概括、评价或探究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八 高分方案4 对中心、观点和问题的概括、评价或探究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八 高分方案4 对中心、观点和问题的概括、评价或探究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八 高分方案4 对中心、观点和问题的概括、评价或探究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八 高分方案4 对中心、观点和问题的概括、评价或探究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八 高分方案4 对中心、观点和问题的概括、评价或探究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八 高分方案4 对中心、观点和问题的概括、评价或探究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分方案4对中心、观点和问题的概括、评价或探究这一考点涉及浙江考试说明的以下要求:对文章中心意思或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概括与评价;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具体有四种常考题型,都属“分析综合”能力等级,并且这四大题型在解答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常考题型考点知识具体问题结构思路概括分析“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与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等。“文章思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201

2、6江苏卷)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2015福建卷)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续表常考题型考点知识具体问题信息要点筛选提炼信息要点主要是指文章的关键内容,比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文中用作论据的叙述性或说明性材料、对概念的阐述以及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等。(2015浙江卷)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观点态度概括评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就是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作者的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可分为直露的观点态度和含蓄的观点态度。(2014浙江卷)文中既说视觉文化中的观看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3、又说“景象社会”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为什么?续表常考题型考点知识具体问题文本观点迁移运用观点迁移运用题既考查考生对文本观点的理解,又考查考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是要求运用文章观点分析所给的具体材料,二是把文本观点与所给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2015广东卷)下面这段话说明了文中什么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2014广东卷)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例(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初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几乎所有哲学家都认为,心灵的本质在人的思想和意识之中,人是一种知性、理性的动物。“这是一个古老而普遍的根本错误,是

4、人类捏造的第一个谎言我们必须首先将之摒弃。”“意识只是我们心灵的表面。正如我们只了解地球的地壳,而不了解它的内部,我们对自己的心灵也知之甚少。”其实,潜藏在自觉理性之下的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意志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生命力,一种自发的活动,一种专横地表达欲望的意志。有时候,意志似乎能被理性引领,但这仅仅像主人被其向导引领;意志其实是“一个瞎子,但他身体强壮,肩上背负着羸弱的却能给他指路的目光炯炯的瘸子。”我们并不是因为发现欲求某个事物的种种理由才去想要得到它,而是因为欲求某个事物才去寻找得到它的种种理由。就像这样,我们甚至通过这样的哲学、神学的思辨来掩盖自己的欲望。因此,叔本华把人类称作“形而上

5、学的动物”其他动物拥有欲望时是不会来一番形而上学的空头理论的。“最令人生气的是,当我们与一个善于推理阐释的人争辩,绞尽脑汁想说服他时,最后竟然发现我们需要对付的恰恰是他的意志,因为这个人根本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所以,逻辑是毫无用处的,从来没有人单纯利用逻辑来说服别人。即使是逻辑学家,逻辑也只是他们的生财之道。如果想说服一个人,必须诉诸他的兴趣、他的欲望、他的意志。大家想一下,我们对胜利会终身难忘,而对失败,我们一转眼就把它忘了,因为记忆只是意志的仆人。“另一方面,即使是最愚笨的人,当谈论的事物与他所想息息相关时,他的悟性也会立刻灵敏起来。”一般来说,理性会在危急关头出现,比如狐狸;理性也会因

6、欲望而产生,比如罪犯。但是,理性似乎总是服从于欲望,充当欲望的工具。当理性试图顶替意志时,困惑随之而来。最容易犯错误的人莫过于仅凭反思行事的人。想一下人类为了食物、配偶、孩子而卷入的激烈纷夺,这些纷争难道是反思的结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究其原因,它们其实是半自觉的生存意志以及追求完满生命的意志的结果。“表面上看,人往前走是因为某种东西在前面拉着,而实际上,是因为某种东西在后面推着”;他们以为自己是被自己所见牵引,而实际上,他们是被自己所感驱使:也就是说,他们被本能驱使,而对本能的作用力,他们在一半的时间里是无法意识到的。理性只是相当于一国的外交部长。(节选自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第七章叔本华)

7、下列对意志和理性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叔本华观点的一项是()(3分)A.自觉理性只是表象,意志是真正的深层动力。B.大多数情况下,意志引领理性;但有时候,理性也能引领意志。C.意志常常表现为欲望,理性常常表现为逻辑,逻辑战胜不了欲望。D.如果以理性代替意志来行事,可能会招致失败。解析:BA项,依据原文“潜藏在自觉理性之下的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意志”。B项,“有时候,理性也能引领意志”理解错误,依据:“有时候,意志似乎能被理性引领,但这仅仅像主人被其向导引领”。C项,根据原文相关内容。D项,依据原文“当理性试图顶替意志时,困惑随之而来。最容易犯错误的人莫过于仅凭反思行事的人”。1.以纲带目,理清层次尝

8、试抓中心句、中心段这些“总纲”。弄清是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还是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的文章层次。语段的层次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相承关系,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第二种是相并关系,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第三种是相属关系,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了解了这些关系,层次之间的界限就分明了。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对概念或问题的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

9、段层次的突破口。这一方法很简单,找到这些标志,文章的思路就清晰了。2.标志为要,找准直露的观点态度直露的观点态度在文章中许多显眼的地方就能看出来:(1)标题;(2)开篇的中心句;(3)反复出现的提示性的语句(如使用“认为”“以为”“感到”等词语的句子);(4)篇末的总结性的语句;(5)文中极富感情的抒情句。3.多方关注,挖掘含蓄的观点态度含蓄的观点态度多注意以下方面:(1)注意文章内容的象征意味;(2)注意对文章中修辞格运用的理解;(3)注意文章使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4)注意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作者的人生经历。还可以通过理解事实论据、引用句来推测作者的观点。因为事实论据、使用引用手法的语句

10、,都是用来论证作者在文中观点的论据,充分理解论据,能够帮助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4.回扣文本,切忌主观臆断在对观点态度把握与评价时,容易犯的错误是不自觉地“融入”了自己对文本话题或相关内容的理解,对于文本原有的观点自觉不自觉地忽略或不认同。因此答题时,一定要回到文本中来检验提炼出的观点态度是否符合作者或相关人物的原意,避免主观臆断而失分。(材料见高分方案2“经典题型精准剖析”)根据相关内容,简述哲学和科学最需要什么。解析:前五段为第一层次,围绕好奇心阐发,大意是: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才能让人类扩大自己探索的视野。后两段为第二层次,说霍金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勇于探索、勇于冲破权威桎梏的精神。答案:需要好奇心,让人类扩大自己的探索视野;需要冲破勇气,以便冲破一切束缚去探索未知宇宙,有出人意料的收获。-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