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3317150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余国铖,植物群落学,定义:关于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个学科。 植物群落学这一名称是瑞士学者盖姆斯(H.Gams)于1918年提出的。 植物群落学 第一责任者:林鹏编 出版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6,林鹏,男(1931.12- 2007.5.12),植物生态学家,195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2001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鹏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红树林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专著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填补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学科的

2、空白,为中国红树林的研究和生态恢复工程起到奠基作用。2001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于2007年5月12日20时45分因公车祸,经全力组织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6岁。,1.建立海岸红树林湿地定位研究基地,揭示红树林的“三高”(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特性,为发展河口海湾大农业提供基础。 2.建立红树林修复生态工程体系。 3.建立九龙江口红树林种质基地。 4.揭示红树林具有抵御全球变化、防灾减灾效益。首次发现红海榄等红树植物体有甲烷负通量作用。 5.应用分子生态学技术,揭示中国红树种群遗传特性。 6.建立红树抗胁迫、胎生和陆海迁移进化新观点。 7.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红树林

3、宪章”制定,界定了中国真红树种类标准。 8.参与编撰中国植被巨著,其中编撰了南亚热带植被类型、区划和红树林三部分,并主编福建植被和参与编撰“福建综合农业区划”等。 9.主持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及其专著主编工作等。,植被分布的地带性,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1、纬向地带性,随纬度升高温度有规律变化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量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一个纬度,温度降低0.5-0.7度 纬向地带性 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植被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出现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2、经向地带性,在北美大陆和

4、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 植被因水分状况而按经度呈带状依次更替 沿海的湿润区的森林 半干旱的草原 干旱区的荒漠,90,100,80,110,120,130,100200,90,5080,260350,450500,6001000,干旱区 (半荒漠带) 阿拉善高原,半干旱区 (草原带) 内蒙古高原,半湿润区 东北平原,湿润区 长白山,极端干旱区 (荒漠带) 北 山,干旱带 (半荒漠、荒漠带) 准葛尔盆地,西,东,年降雨量mm,中国温带(4045N)植被分布的经向变化,3、垂直地带性,温度、降水随海拔变化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相当于平地北移6

5、0公里 降水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界限后,降水量又降低 垂直地带性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自然植被有规律地垂直交替 垂直带谱 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依次出现的植被带 具体顺序依不同地区而异,三、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垂直分布格局主要由温度和降水决定。但在高纬度地区,温度成为决定生态系统类型的主要因素;而在温带和热带地区,降水则更重要一些。,垂直带特点,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在地区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相一致 越向高纬度,垂直带谱越简单,极地为冻原带,水平带与垂直带重合 在同一纬度内,经度不同也影响山体植被的垂直带谱 如长白山(东经128度)、西部的天山(东经86度),两者均北纬42度。但长

6、白山距海较近,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天山位于内陆,属荒漠范围。,垂直带与水平带的关系,植被类型在山体垂直方向上的成带分布和地球表面纬度水平分布顺序有相应性 垂直带与水平带上相应的植被类型,在外貌上也基本相似 纬向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得多 纬向带是相对连续的,而垂直带在是相对间断的 虽然纬度带、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分布顺序相似,但植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4、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坡向 南坡 北坡 坡度 平地 陡坡 缓坡 非地带性植被,我国的植被分区 植被区划原则:以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 地带性作为基础。 我国将植被划分为8大区域: 1 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大兴安岭北部山

7、地,我国最北的一个植被区域。气候严 酷(年均温度在0以下,冬季长达9个月,夏季不超过1个 月),其建群种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等。群落结构简单, 林下草本不发达。,我国植被分区,2 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 东北平原以北和以东的广阔区域,南至丹沈一线, 北至小兴安岭山地,全区呈弯月形。 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年均气温较低大致在 16之间,年降水量在600800mm,雨量多集中 于68三个月。 该区域植被为针阔混交林,以红松为优势种(红松 阔叶混交林)。 本区域为我国的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也是中药材和 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场所。,我国植被分区,3 温(暖)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包括山东、河北大部、山西大部

8、等地区(华 北平原、辽河平原),常见树种为槐树、臭椿、刺槐、榆树、毛白杨、旱柳、梧桐、合 欢、桑树等。 夏季酷热多雨,冬季严寒而晴燥,具有温暖 带的特点。年均气温814,由北向南递增。,我国植被分区,我国植被分区,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约占国土的1/4左右。其 北界为淮河秦岭一线,南界大致为北回归线,东界为 东南沿海及台湾岛,西界至西藏高原东坡。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一般高于1000mm,无霜 期250350天,东部春夏高温多雨,而冬季降温显 著;西部云贵高原和川西山地夏季多雨、冬季干暖。 土壤多为酸性的红壤或黄壤,北部为黄棕壤。,我国植被分区,5 热带季雨林、

9、雨林区域: 最南部的植被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年均温在2022,全年基本无霜。年降雨量超过 1500mm,雨量多集中于410月(雨季),期与季节为干 旱季。土壤为砖红壤。 我国的热带季雨林以阳性耐旱的热带落叶树种为主, 常见的有木棉(攀枝花)、五桠果属、合欢属、黄檀属等。,我国植被分区,6 温带草原区域: 连续分布在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地,面积 很大,另一小部分分布在新疆阿尔泰山区。 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植被以针茅属为主,部分半湿润地 区也有森林出现。 7 温带荒漠区域: 西北部的荒漠,包括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青海的 柴达木盆地、甘宁以北的阿拉善平原、内蒙的鄂尔多斯苔地 等。约占国土面积的1/5。气候极端干燥,温度变化剧烈, 风沙强烈,年降雨量少于200mm。,我国植被分区,8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我国的西南地区。有巨大山脉、丰富的江河湖泊 和大面积的冰川冻土。地貌极为复杂,因而植被类 型也多种多样,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植被区系。,我国植被分区,N,A,H,T,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