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面部发育.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16606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 面部发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 面部发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 面部发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 面部发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 面部发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 面部发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面部发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胚胎发育过程o 增殖期(proliferated period)时间:受孕-第二/三周特点:受精卵-桑葚胚-胚泡-原肠胚-神经胚 (二胚层) (三胚层)o 胚胎期(embryonic period)时间:第二/三周第八周特点:颌面部发育基本完成o 胎儿期(fetal period)时间:第三个月 出生特点:生长为主,形态分化不明显腮弓、腮沟和咽囊o 鳃弓(branchial arch):人胚第4周,头部两侧的间充质增生形成的弓形结构,左右对称、背腹走向,共6对。o 鳃沟(bronchial groove):相邻鳃弓之间的凹陷,5对。 o 咽囊(pharyngeal pou

2、ch):原始咽部与鳃沟对应的侧壁内胚层向外膨出形成的囊状结构,5对。o 鳃膜(bronchial membrane):咽囊与鳃沟之间的薄层结构。组成n 腮弓外表面+第一腮弓内表面:外胚层n 其余腮弓内表面:内胚层腮弓名称n 第一腮弓:下颌弓n 第二腮弓:舌弓n 第三腮弓:舌咽弓o 鳃弓将参与颜面、颈的形成,其间充质分化为肌组织、软骨与骨。o 咽囊内胚层则是多种重要器官的发生原基,参与中耳、扁桃体、甲状腺等的形成。o 鳃沟参与形成外耳道、颈窦等。o 鳃膜则形成鼓膜等结构。面部的发育o 联合和融合o 面部的发育过程o 面部的发育异常一、联合和融合o 面突:局部外胚间叶细胞增生和基质积聚突起,之间为

3、沟,表面为外胚层o 联合(merge):间充质增生,沟消失o 融合(fuse) : 面突接触,外胚层退化、消失,腭的发育二、面部的发育过程o 面部发育是不同的面突联合或融合而成的。o 面部发育早期,面部各突起生长分化-各突起的联合、融合-初具人面形。o 1. 第三周初o 下颌突(mandibular process):第一腮弓o 额鼻突(frontonasal process):头部前脑下端2. 第四周初o 上颌突(maxillary process):下颌突两侧的上方o 口凹(oral pit)/原口腔(stomadeum):上-额鼻突 下-下颌突两侧-上颌突o 口咽膜(oropharyng

4、eal membrane):口凹和前肠间,内外胚层构成o 拉特克囊(Rathke pouch):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形成垂体前叶细胞,残留颅咽管瘤3. 第四周o 口咽膜:消失,口腔、前肠相通4. 第四周末o 额鼻突的变化o 嗅板(olfactory placode)/鼻板(nasal placode):额鼻突末端两侧外胚层上皮增生(形成椭圆形局部增厚区),形成鼻粘膜和嗅神经上皮o 鼻凹(nasal pit)/嗅窝:嗅板边缘隆起,中央凹陷,形成鼻孔o 中鼻突(medial nasal process)、侧鼻突(lateral nasal process(以鼻凹为界)5. 第五周o 球状突(

5、globular process):中鼻突末端6. 联合o 十个面突n 额鼻突x1n 中鼻突x1n 侧鼻突x2n 球状突x2n 上颌突x2n 下颌突x2联合n 上颌突+下颌突:正常口裂,口角n 左右球状突:上唇人中n 球状突+上颌突:上唇,角隅n 中鼻突+侧鼻突n 侧鼻突+上颌突三、面部的发育异常1. 唇裂(cleft lip)o 上唇裂成因:一侧/两侧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联合不完全部位:上唇角隅面裂n 完全性(唇红-鼻底)、非完全性n 可伴颌裂、腭裂o 上唇正中裂n 成因:两侧球状突未联合/联合不完全o 下唇裂n 成因:两侧下颌突未联合/联合不完全2. 面裂(facial cleft)o

6、横面裂n 成因:上、下颌突未联合/联合不完全n 部位:口角-耳屏,大口畸形、小口畸形o 斜面裂n 成因:上颌突和侧鼻突未联合/联合不完全n 部位:上唇-沿鼻翼基部-眼睑下缘o 侧鼻裂n 成因:侧鼻突和中鼻突未联合/联合不完全n 部位:鼻部第三节 腭的发育一、腭的发育过程1.嗅囊n 第四周以后,嗅窝嗅囊与口腔相通2.前腭突n 第五周,球状突前腭突(frontalpalated process)/原腭(primary palate),中线联合3.侧腭突n 第六周末,上颌突侧腭突(lateralpalated process)/继发腭(secondary palate)n 第六周,侧腭突向下垂直生长n 第八周,舌下降,侧腭突向中缝生长【第九周】侧腭突+前腭突由外向后、内方联合n 联合中心:切牙管、切牙孔、切牙乳头n 左右侧腭突+鼻中隔由前向后融合二、腭的发育异常1. 腭裂(cleft palate)o 成因:一侧/两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部分融合o 程度:轻-悬雍垂裂,重-至切牙孔o 可伴颌裂、唇裂2. 颌裂(cleft jaw)o 成因o 上颌裂:前腭突和上颌突未联合/部分联合o 下颌裂:两侧下颌突未联合/部分联合;可伴唇裂、腭裂3. 发育性囊肿o 成因:侧腭突和鼻中隔融合处上皮残留鼻腭囊肿、正中囊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