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7高考天津卷 古诗词鉴赏部分考题.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1480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7高考天津卷 古诗词鉴赏部分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9-2017高考天津卷 古诗词鉴赏部分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9-2017高考天津卷 古诗词鉴赏部分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9-2017高考天津卷 古诗词鉴赏部分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9-2017高考天津卷 古诗词鉴赏部分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7高考天津卷 古诗词鉴赏部分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7高考天津卷 古诗词鉴赏部分考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参考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2、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 2016年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2)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参考答案1.“望”:照

3、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2.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困境之美、闲适之情。2015年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2)结

4、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1)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2)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2014年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么描写桃花的?(2分)3两

5、首诗都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2)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动静结合。(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2013年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禹门:即龙六,古时

6、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分)()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分)()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参考答案】:()轻微、新鲜、清爽等()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2012年野菊 【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

7、香?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参考答案:(1)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2011年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8、。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1)第二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2) 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3)有人说,本诗最后一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3)示例一: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

9、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诗的艺术效果。 示例二: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2010年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 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

10、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时节:暮春。意象: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3)同意;司诗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雍诗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情。不同意;司诗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雍诗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2009年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参考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