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4刑事诉讼法司法考试单选.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14780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69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2-2014刑事诉讼法司法考试单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02-2014刑事诉讼法司法考试单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2002-2014刑事诉讼法司法考试单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2002-2014刑事诉讼法司法考试单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2002-2014刑事诉讼法司法考试单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2-2014刑事诉讼法司法考试单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2014刑事诉讼法司法考试单选.doc(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14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2014年)22. 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应当高度重视程序的约束作用,避免法治活动的任意性和随意化。据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只要程序公正就能实现实体公正B. 刑事程序的公开与透明有助于发挥程序的约束作用C. 为实现程序的约束作用,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均应予以排除D. 对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件进行程序上的繁简分流会限制程序的约束作用【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但程序公正并非实体公正的充分条件,实体公正的实现还有赖于其他方面要素的进步与提高。选项B正确

2、。刑事程序的公开与透明,是程序公正的体现,使得刑事程序能够得到充分和完善的监督,使刑事诉讼程序依法进行,有助于发挥程序的约束作用,从而保障案件的公正处理。选项C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将会损害程序公正,但是在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某些虽然违反法定程序收集得到的证据,若其违法性能够得以纠正,则也应当认可其证据效力,确保不因机械地强调程序公正而损害实体公正。因此,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并非一律排除。非法言词证据只要其非法性经依法确认即应一律排除,不但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也不能作为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诉的根据。对于非法取得的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只有在可能影响公正审判

3、且无法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才予以排除。选项D错误。对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件进行程序上的繁简分流,正好有利于发挥程序的约束作用,对于案情简单的案件规定较为简易的程序,使得充分的时间、精力、人力、财力得以应付情况较为复杂的案件,使得刑事诉讼程序有轻有重,使司法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充分发挥程序的约束作用。23. 社会主义法治要通过法治的一系列原则加以体现。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下列哪一案件的处理体现了这一原则?( )A. 甲涉嫌盗窃,立案后发现涉案金额400余元,公安机关决定撤销案件B. 乙涉嫌抢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决定不起

4、诉C. 丙涉嫌诈骗,法院审理后认为其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作出无罪判决D. 丁涉嫌抢劫,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认为证据不足,决定不起诉【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选项A正确。涉案金额未达到刑法要求的起刑点,不构成犯罪,属于法定不起诉的情形

5、。选项B错误。在审查起诉环节,检察机认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应当作出法定不起诉的处理;而如果检察机关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酌定不起诉的处理。要注意二者在适用条件上的区别。选项C错误。作出无罪判决是通过开庭审理案件所作出的裁判,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六种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选项D错误。检察院作出的存疑不起诉(证据不足的不起诉),是指在现阶段搜集到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检察院对丁提起公诉,不是不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在日后搜集到足以证明其有罪的证据仍可以提起公诉,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六种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24.

6、 关于刑事诉讼构造,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刑事诉讼价值观决定了刑事诉讼构造B. 混合式诉讼构造是当事人主义吸收职权主义的因素形成的C. 职权主义诉讼构造适用于实体真实的诉讼目的D. 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与控制犯罪是矛盾的【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刑事诉讼构造集中体现为控诉、辩护、审判三方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间的法律关系。立法者总是基于实现一定刑事诉讼目的的需要,设计适合于该目的实现的诉讼构造;刑事诉讼目的的提出与实现,也必须以刑事诉讼构造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为前提。选项A应表述为刑事诉讼目的决定了刑事诉讼构造。选项B错误。二战后,日本在职权主义背景下大量吸收当事人主

7、义因素,从而形成了以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补充的混合式诉讼构造。选项C正确。当事人主义诉讼将开始和推动诉讼的主动权委于当事人,控诉、辩护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居于主导地位,适用于程序上保障人权的诉讼目的;而职权主义诉讼将诉讼的主动权委于国家专门机关,适用于实体真实的诉讼目的。选项D错误。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与控制犯罪并非是完全矛盾的,只是单纯采取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构造会抑制控制犯罪功能的发挥因而存在弊端。25. 关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自公诉案件立案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B. 对因作证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有权获得补助C. 对法院作出的强制医疗

8、决定不服的,可向作出决定的法院申请复议一次D. 对检察院作出的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据此可知,应为自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选项B错误。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第一款规定,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

9、政予以保障。据此可知,获得补助是证人的权利。选项C错误。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刑诉解释第五百三十六条规定,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强制医疗的决定。选项D正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公安机关要求复议、提请复核或者被害人申诉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该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

10、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26. 钱某涉嫌纵火罪被提起公诉,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被诊断患严重疾病,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8年,同时决定予以监外执行。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决定监外执行时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抄送检察院B. 钱某监外执行期间,应当对其实行社区矫正C. 如钱某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应当予以收监D

11、. 如法院作出收监决定,钱某不服,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选项A说法正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选项B说法正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选项C说法正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12、法的解释第四百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原作出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执行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后十五日内,作出收监执行的决定。选项D说法错误。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作出收监决定后,被执行人不服的所能采取的救济方式未作出规定。27. 关于证据的关联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关联性仅指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B. 具有关联性的证据即具有可采性C. 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度决定证据证明力的大小D. 类似行为一般具有关联性【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选项C

13、正确。关联性也称为相关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客观联系,对证明刑事案件事实具有某种实际意义;反之,与本案无关的事实或材料,都不能成为刑事证据。(1)关联性是证据的一种客观属性,不是办案人员的主观想象或者强加的联系,而是根源于证据事实同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2)证据与案件事实相关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十分复杂的。其中最常见的是因果联系,即证据事实是犯罪的原因或结果的事实;其次是与犯罪相关的空间、时间、条件、方法、手段的事实。它们或者反映犯罪的动机,或者反映犯罪的手段,或者反映犯罪过程和实施犯罪的环境、条件,或者反映犯罪后果,还有反映犯罪事实不存在或犯罪并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为等。(3)证

14、据的关联性是证据证明力的原因。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也就是证据对证明案件事实的价值。证据对案件事实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取决于证据本身与案件事实有无联系以及联系的紧密、强弱程度。一般来说,如果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紧密,则该证据的证明力较强,在诉讼中所起的作用也较大。选项A仅指表述绝对。选项B错误。证据是否具有可采性,仅仅具备关联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合法性和客观性。选项D错误。类似行为是否具有关联性应当先判断该行为与待证事实之间是否具有联系。英美证据法一般认为,被告人在其他场合的某一行为与他在当前场合的类似行为通常没有关联性。【提示】关联性是指,有这个证据

15、比没有这个证据更加能够说明某个待证事项的存在或者不存在。28. 下列哪一选项所列举的证据属于补强证据?( )A. 证明讯问过程合法的同步录像材料B. 证明获取被告人口供过程合法,经侦查人员签名并加盖公章的书面说明材料C. 根据被告人供述提取到的隐蔽性极强、并能与被告人供述和其他证据相印证的物证D. 对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作的不利被告人的证言的真实性进行佐证的书证【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补强证据,指用以增强另一证据证明力的证据。一开始收集到的对证实案件有重要意义的证据,称为主证据。而用以印证该证据真实性的其他证据,就称之为补强证据。补强证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补强证据必须具有证据

16、能力;(2)补强证据本身必须具有担保补强对象真实的能力;(3)补强证据必须具有独立的来源,补强证据与补强对象之间不能重叠。选项A错误。同步录像是讯问过程的影像记载,和讯问过程属于同一来源,无法担保补强对象的真实性。选项B错误。侦查人员出具的说明材料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八种法定证据之列,故不具有证据能力。选项C错误。该项表述中所获取的证据源自于被告人的供述,并不存在独立的来源。选项D正确。该书证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与被害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做的不利于被告人的证言的真实性,其具有独立的来源,是法定证据种类中的一种,具有证据能力。29. 关于鉴定人与鉴定意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经法院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