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学基础的知识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3311853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学基础的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学基础的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学基础的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学基础的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学基础的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学基础的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学基础的知识(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测量学知识,海峡英才网特聘心理讲师 赵广平,绪 论,一、心理测量的发展概况 1、心理测量的产生是社会的需求 2、心理测量起源于对个别差异的研究 主要代表人物: (1)冯特 德国心理学家 (2)高尔顿 英国心理学家 设计测量差异方法是心理测验的开端 (3)卡特尔 美国心理学家 第一次正式提出心理测验的术语,(4)比内 法国心理学家 1905年量表(30道测试题目) 1908年量表(59道测试题目) 1911年量表(54道测试题目) 总结优点: A、用年龄做准则 B、明确心理过程有高低级之分 C、测量的一般智力,不足: A、诊断高级心理过程的题目不多 B、没有一定的测试手续,且解释出现相互矛盾

2、 C、有些测试题目的位置不对,导致结果有时出现错误,主要在低龄组和高龄组,二、我国心理测量的发展 1、起源早 2、二十世纪发展特点 三、心理测试的发展与运用 1、许多标准化测量的产生和使用 A、斯坦福比纳量表 B、非文字智力测试 C、特殊能力测试 D、人格测试 E、团体智力测试,小结: 心理测量的发展归纳为两种分类: (1)A、从文字 非文字 B、从个别 团体 C、单一能力 多种能力、特殊能力 D、心理领域 教育领域 各个领域 E、成立专门机构:美国教育测验中心(ETS)、美国大学测验中心(ACT),(2)A、从生理测量 心理测量 B、简单 复杂 C、单一 多元 D、实验心理 心理测量 合并,

3、测量的性质,测量 测量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测量的要素: (1)参照点 : A绝对零点 B相对零点 (2)单位:A确定意义 B相同价值。(单位和等单位),测试种类 1、类别量表(命名量表) 2、顺序量表(位次量表) 3、等距量表 4、等比量表 5、四种量表的比较 6、心理测试属于哪一种测试水平,四、心理测试的性质 1、间接性:外显行为-心理活动 2、相对性:表明没有绝对的标准与零点 3、客观性:即标准化 A、测试工具、测试环境标准化 B、评分、计分标准化 C、分数转换和解释的标准化,测试的实施 1、主试: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 2、测试的选择: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

4、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3、测试前的准备:选择材料、熟悉指导语、把握程序 4、测试情景:指导语(主、被试)、时限、场地条件 5、被试:应试动机、测验焦虑、练习效应、反应定势、应试技巧,心理测验分类 功能,智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 人格测验、卡特尔、,测验材料性质,文字测验 操作测验,严谨程度,客观测验 投射测验,投射测验举例,按测验方式:个别、团体测验 按测验要求:最高行为、典型行为,三类主要测验,智力测验 人格测验 心理评定量表,错误的测验观,万能论 无用论, 、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慎重选择心理测验量表 、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注意测验的保密 6 、实施者要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八、分数的解释 、遗传特征已有经验和测验情景的综合判断 、常模信度效度的结合 、对来自不同心理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测验发展史 高尔顿(19世纪80年代的10年),卡特尔90年代的10年,比奈20世纪头10年,测验的常模,常模团体 1、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 它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比较的基础。 2、条件: A、明确的界定 B、代表性样本 C、样本的大小要适当,一般不少于30或 100个。 全国性常模2000-3000人。 D、一定时空的产物。,3、取样 A、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 D

6、、分成抽样 4、常模分数与常模 A、常模分数: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其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B、常模,常模的类型 1、发展常模 2、百分位常模 3、标准分常模 4、智商 A、比率智商: IQ=MA/CA*100 B、离差智商:IQ=100+15(X-X)/SD,测量的信度,一、概念 亦称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试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二、信度系数 它指同一被试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性程度。,测量的信度,三、信度类型 1、再测信度(重测信度) 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受试者,前后施测两次,根据两次测试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它反映了测验分数的

7、稳定程度,又称稳定性系数。 优点:提供有关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资料,可作为预受试者将来行为表现的依据。 缺点: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及两次间隔时间的把握。,测量的信度,2、复本信度 根据一群受试者接受两个复本测量的得分计算的相关系数。所谓复本指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量。 它反映的是测验在内容上的等值性,称为等值性系数。 优点:可避免再测法的缺点,但所使用的必须是真正的复本。 缺点:受练习和记忆影响比较大,其次,了解解题原则,容易得到迁移。 使用中要说明两次施测的相隔时间。,测量的信度,3、分半信度 将测验题目分成对等的两半,根据被试在这两半测验的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作为信度指标。亦称

8、为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注意:关键是怎样安排一组解决同一问题或相关关联的题目。,测量的信度,4、同质性信度 它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是指分数的一致性,而不是题目内容及形式的一致性。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考察题目的同质性取决于测量目的。 5、评分者信度 即两位评分者按标准给分,然后根据每份测验的两个成绩分数计算相关。,测量的信度,信度系数的内型 再测信度 复本信度(连续测验) 复本信度(间隔测验) 分半信度 分半信度 评分者信度,误差变异的来源 时间取样 内容取样 时间与内容取样 内容取样 内容的异质性 评分者间的差异,测量的信度,四、影响信度因素。 1、样本特征 2、测验长度 3、测验难

9、度 4、时间间隔:对重测信度和不同时测量时的复本信度有影响。其他的则没有。,几种心理测验的信度系数,测量的效度,一、概述 1、概念:一个测验与所要测量的东西之间符合程度。即是否测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二者之间准确性如何。 评价一个测量的效度:一是考虑测量的目的与功能。二是对行为样本作出间接的推断。所以,效度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这也是心理测量的一个特点。,测量的效度,2、效度与信度关系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效度受信度的制约 3、影响效度的因素 (1)、测量组成方面 (2)、测量实施方面 (3)、被试反应方面,测量的效度,二、效度的分类 1、内容效度 (1)概念 它指测验

10、体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亦称为内容效度。 (2)条件 A、要有定义完好的内容 B、测验题目是界定内容范围的代表性取样,测量的效度,(3)方法 A、专家判断法 指有关专家对题目于内容体系的一致性和符合性作出判断。亦称逻辑效度。 步骤:一是定义好内容总体;二是划分纲目;三是确定每个题目所测内容;四是制定评定量表。 B、统计分析法 (克伦巴特提出) 指由一组被试在独立取样内容范围的两个测验复本上得分的相关性的评价。,测量的效度,c、经验法 指通过实践来检验效度。 (4)、应用 适合于教育测量、职业测量等 不适合于人格测量和能力倾向测量 注意:内容效度与表面效度的区别。,测量的效度,2、

11、构想效度 1954年提出处理效度的新方法。 (1)概念 它指测验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所要测量的程度。,测量的效度,(2)步骤:一是从某一构想的理论出发,导出各项心理功能的基本假设;二是以此设计心理测验;三是根据测验结果及相关分析来求证是否符合理论的见解。 (3)方法 A、测验内方法 (对测验本身的分析) a、确定测验的内容效度 b、分析被试对题目的反应过程 c、考察测验的同质性,测量的效度,B、测验间方法 (相互比较) a、相容效度 b、区分效度 c、因素效度,测量的效度,3、效标效度(实证效度) (1)概念 它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程度。 注意:它关注的是测验的

12、行为,而不是内容。,测量的效度,(2)类型 A、同时效度 B、预测效度 (3)方法 A、相关法 B、区分法 C、命中率,测量的效度,三、影响因素 1、测试本身的因素 A、取样的代表性 B、测试难度要适中:要有较高的区分度 C、测试长度要恰当:有一定的测试题量 D、测试题目排列按先易后难顺序 E、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测量的效度,2、测试过程的干扰因素 A、主试:是否按标准化实施 B、测试环境、噪音、光线、场地布置等 C、被试兴趣、动机、情绪、健康状态、对测试的配合度,测量的效度,3、样本团体的性质 A、样本团体的异质性 B、干涉变量,编制心理测量的方法,一、测量目的的确立与材料选择 1、目的

13、确立 编制者要明确测量什么,对象是谁,从而建立测量的基本框架。,2、测验材料的选择 (1)智力测试 材料选择原则 A.材料要丰富 B.材料要避免一般文化知识水平的影响。 C.材料要有普遍性 D.材料要能区分智力的高低 E.材料要能鉴别不同年龄段的差别,(2)人格材料选择的原则 A.经验模式选择 B.因素分析模式 C.推理理论模式 (3)教育测试的选择原则 A.材料要适合测试的目的 B.材料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 C.材料的选择要有普遍性 D.材料要能鉴别被试的水平,二、测试题目编制的技术 1、题目编制的条件 A.测试取样的代表性 B.题目难度的分布范围 C.题目文字表达力求简短明了 D.题目之间应

14、当彼此独立 E.题目的正确答案应当是没有争论的 F.题目的数量选择是最后确定数目的两倍,2、测试格式种类的选择原则 A.选定的格式恰当,使被试明了测试的目的 B.格式选的必须恰当,使被试在测试中不会弄错 C.格式选的恰当,使其做法简明省时 D.材料必须选的妥当,在计算结果时省时省力 E.格式选的必须恰当,使被试符合认知经济原则,3、测试格式种类 (1)是非题 优点:命题容易,评分简单省时,被试回答方便 缺点:适合简单观念和知识的评定,此外,被试不懂做时容易去猜测,可靠性偏低。但加以修订仍然具有使用价值: A.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 B.避免使用具有暗示性的特殊词汇 C.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和定

15、性的解释 D.测题答案对和错的数目大致要相等,排列要随机 E.题目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一般3050),(2)选择题 它在结构上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题干,二是选项。 优点:适用不同性质的材料可测出被试的判断力和较高的鉴别力。评分客观、省时,被试猜测的可能性相对较少。 缺点:编制迷惑答案比较费时、困难。迷惑答案不能错的太明显,要和题干有相应的逻辑联系。选项答案不得少于十个。其次,答案之间避免重叠现象。尽量少用“以上皆是”或“以下皆非”。,(3)简答题 要求被试用一个正确的词或句子来完成一个未完成句子的空白。 编制原则: A、宜用问句形式 B、如用填充形式,空格不宜太多 C、只能一个正确答案,简短而具体

16、,(4)操作题 如画图、走迷津、拼配物体等。 原则: A、明确所要测量的目标,将其操作化 B、选择真实性程度高的项目 C、指导语简明扼要 D、制定评分标准,确定计分方法,三、预测和题目的分析 预测:应注意四个问题: (1)预测组的被试人选应当是将来正式测试的人群范围。 (2)预测应当按照正确的要求进行,避免太多的误差。 (3)预测的实施时间适当放宽。 (4)预测中将被试的反应情况随时记录。,四、测试题目的标准化 1、内容的标准化 2、实施过程的标准化 3、指导语标准化 4、计分标准化 5、评价报告的标准化,第七章 智商测验,一、智商的提出 1905年比内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1908年采用了心理年龄(智力年龄),第七章 智商测验,二、智商的分类 1、比率智商 德国施太伦 公式:智商=心理年龄/实足年龄*100 (IQ=MA/CA*100) 注意:适用于20岁以下的个体,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