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331086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各有何作用?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心交感神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心室肌,兴奋时,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加快)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心迷走神经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少数支配心室肌,兴奋时,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减慢)2.血管受哪些神经支配?各有何作用?支配血管的神经主要有交感缩血管神经,分布在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以外的全身各处的血管平滑肌上,其作用是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骨骼肌血管,与运

2、动时骨骼肌血流调节和防御反应有关。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只分布于少数器官,如脑、唾液腺、胃肠道腺体及外生殖器的血管,使血管扩张,仅具调节局部血流的作用。3.手术中出血如何处理?1)组织渗血 可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2)较大血管出血 必须要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及其周围少许组织,结扎止血。4.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为什么?血压升高。机制如下: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同侧颈动脉窦血流量减少,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减少,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导致:1)心迷走中枢抑制,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减小,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2)心交感中枢兴奋,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心

3、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3)缩血管中枢兴奋,缩血管交感神经纤维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小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增高。5.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如何变化及为什么?由于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纤维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节后神经元,使之兴奋并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M受体激活后转而激活G蛋白,G蛋白一方面调制K+通道,增强K+外流,使心肌细胞膜处于超极化状态,抑制细胞的活动;另一方面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的浓度,调制钙通道,使钙通道关闭,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4、使血压下降。6.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不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实现的。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a受体;肾上腺素既能激活a受体,又能激 活受体,但对a受体的作用不如去甲肾上腺素强。1)对心脏的作用 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引起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在完整机体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由于血压明显升高,可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心率减慢,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2)对血管的作用 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a受体,而大多数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素受体为a受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能使大多数血管发生强烈收缩,

5、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对以a受体占优势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收缩;对以受体占优势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舒张。因此,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是调节全身器官的血液分配。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开始肾上腺素浓度较高,对心脏和a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血压升高;随着血中肾上腺素逐渐降低,对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故出现动脉血压先增高,后降低,再逐步恢复正常的变化过程。7.吸入CO2后,动物的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及为什么?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重要生理性刺激因素。吸入一定量的CO2后,导致肺泡气PCO2升高,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增加。其作用通过

6、两条途径实现:1)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冲动传入延髓呼吸中枢,使其兴奋,引起呼吸加深加快;2)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影响呼吸,其机理是CO2是脂溶性的,经血脑屏障扩散进入脑脊液,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H2O+CO2H2CO3H+HCO3-,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加强。其中后一条是主要的。8.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使呼吸变深变慢。家兔的肺牵张感受器较为敏感,家兔正常的呼吸受肺牵张反射的调节,阻止吸气活动过长,加速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的交替。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当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

7、传入通路,肺牵张反射作用被解除,动物呼吸出现吸气延长、加深,变为深而慢的呼吸。9.比较CO2分压升高,O2分压及PH降低对呼吸的影响有何异同?三者变化对呼吸的影响效应是一致的,都使呼吸运动加强。低O2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起作用,而CO2分压及H+浓度增加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起作用。C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实质上是CO2经扩散透过血脑屏障后通过水合作用产生H+,而H+才是真正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因素。吸入气中CO2分压增加超过一定限度(7%以上)对呼吸中枢有 抑制和麻醉作用,甚至可使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即CO2麻醉)。10.什么是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何意义? 细胞外

8、液是每个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稳定是体内各细胞器官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的基础。1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收缩与骨骼肌、心肌比较有何特点?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肌组织的共同特性,如兴奋、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这些特性的表现均有其自己的特点。 1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较骨骼肌为低。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所占的时间比骨骼肌的长得多,而且变异很大。 2消化道平滑肌在离体后,置于适宜的环境内,仍能进行良好的节律性运动,但其收缩很缓慢,节律性远不如心肌规则。 3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具有一定的紧张性。消化道各

9、部分,如胃、肠等之所以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同平滑肌的紧张性在重要的关系;紧张性还使消化道的管腔内经常保持着一定的基础压力;平滑肌的各种收缩活动也就是在紧张性基础上发生的。 4消化道平滑肌能适应实际的需要而作很很大的伸展。作为中空的容纳器官来说,这一特性具有重要生理意义。它的消化道有可能容纳好几倍于自己原初体积的食物。 5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较不敏感,但对于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则特别敏感,轻微的刺激常可引起强烈的收缩。消化道平滑肌的这一特性是与它所处的生理环境分不开的,消化道内容物对平滑肌的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是引起内容物推进或排空的自然刺激因素。(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

10、电活动的形式要比骨骼肌复杂得多,其电生理变化大致可分为三种,即静息膜电位、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膜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的静息膜电位很不稳定,波动较大,其实测值为-60-50mV,静息电位主要由K+的平衡电位形成,但Na+、Cl-、Ca2+以及生电性钠泵活动也参与了静息膜电位的产生。 2慢波电位消化道的平滑肌细胞可产生节律性的自发性去极化;以静息膜电位为基础的这种周期性波动,由于其发生频率较慢而被称为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BER)。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慢波频率不同,在人类,胃的慢波频率为3次/min,十二指肠为12次/min,回肠末端为8-9次

11、/min。慢波的波幅约为10-15mV,持续时间由数秒至十几秒。 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时,慢波多表现为单向波,包括初期的快速去极化和缓慢的复极化平台。关于慢波产生 的离子基础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它的产生可能与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的活动具有波动性有关,当钠泵的活动暂时受抑制时,膜便发生去极化;当钠泵活动恢复时,膜的极化加强,膜电位便又回到原来的水平。实验证明,用抑制钠泵的药物哇巴因后,胃肠平滑肌的慢波电位消失。 在通常情况下,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的纵行肌,以电紧张形式扩布到环行肌。由于切断支配胃肠的神经,或用药物阻断神经冲动后,慢波电位仍然存在,表明它的产生可能是肌源性的。慢波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缩,便

12、它可以反映平滑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慢波可使静息膜电位接近于产生动作电位的阈电位,一旦达到阈电位,膜上的电压依从性离子通道便开放而产生动作电位。 12.平滑肌的动作电位与神经和骨骼肌的动作电位的区别?峰电位上升慢,持续时间长;平滑肌的动作电位不受钠通道阻断剂的影响,但可被Ca2+通道阻断剂所阻断,这表明它的产生主要依赖Ca2+的内流;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复极化与骨骼肌相同,都是通过K+的外流,不同的是,平滑肌K+的外向电流与Ca2+的内向电流在时间过程上不相同,因此,峰电位的幅度低,而且大小不等。 由于平滑肌动作电位发生时Ca2+内流的速度已足以引起平滑肌的收缩,因此,峰电位与收缩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

13、性,每个慢波上所出现锋电位的数目,可作为收缩力大小的指标。 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可简要归纳为: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的,而动作电位则是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慢波电位本身虽不能引起平滑肌的收缩,但却被认为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它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 13.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作用于平滑肌后有何改变?具体机制如何? Ach与小肠平滑肌肌膜上的M受体结合,引起自动节律性活动加强;细胞去极,诱发动作电位;加快细胞间兴奋的传递,各细胞的收缩更趋于同步化,收缩加强。在一般情况下,迷走神经通过其末梢释放Ach,引起胃肠平滑肌发生上述改变。adr与

14、小肠平滑肌肌膜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使膜超极化,抑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收缩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末梢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同样作用于胃肠平滑肌受体而发生上述抑止作用。14.酸碱度和温度变化时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平滑肌的收缩? 组织细胞的正常活动有赖于适宜的pH环境和温度,主要是因为各种酶、离子通道、泵等都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带电荷情况及空间结构又易受酸、碱作用而发生变化,导致蛋白质功 能改变,另外各种生理反应需要合适的温度,平滑肌机能活动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15.维持家兔离体小肠和离体蛙心活动所需的条件有何不同?为什么? 家兔小肠和蛙心均要求其存在的液体环境具有一定的离子组成,渗透压和酸碱

15、度,但有一些差异,前者适用台氏液,后者则要求任氏液。此外,家兔小肠还要求供氧充足,温度适宜。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小肠、心脏二者的组织结构及代谢水平不同,其二则应归于动物的种属差异。家兔属较高等的恒温哺乳动物,随进化过程发展起来的更精确高效的代谢机制对温度有较严格的要求;而蛙属较低等的变温两栖动物,尚无精细的体温调节机制,故其代谢自然不可能依赖恒定的体温。16.为什么离体小肠具有自律性运动? 基本电节律是一种肌源性的、自发的、周期性的去极化波,脱离了外来神经支配依然存在。因为基本电节律可提高平滑肌的兴奋性,因此动作电位总是发生在基本电节律的去极化波上,进而引起肌肉收缩。这就决定了小肠平

16、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运动。17.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尿液增多的机理?1)血液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因为,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滤过增加尿液增加。(主要原因)2)大量生理盐水进入血管,血容量增加肾血浆流量增加滤过增加尿液增加。3)血容量增加刺激左心房、胸腔大静脉的容量感受器冲动沿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抗利尿激素(ADH)降低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重吸收降低尿液增加。4)血容量增加血压增加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刺激增加通过神经上传使ADH分泌降低下同。5)血量增加对心房的刺激增加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加利尿,利钠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