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需要掌握的语法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331059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需要掌握的语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需要掌握的语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需要掌握的语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需要掌握的语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需要掌握的语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需要掌握的语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需要掌握的语法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需要掌握语法知识关联词 1、关联词的意义 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的句子的词语,就是关联词语。恰当的使用关联词语,能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时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八种) A、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 既又 那么那么 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 不是而是 B、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还 不光还 甚至 不仅还 C、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D、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折。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却 尽管还是 然而

2、 E、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后的结果。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就 假如就 哪怕也 F、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G、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都 无论也 H、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余。 宁可也 与其不如 3、关联词语的使用 一般方法:初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语,填入句子。在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 两个注意: (1)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是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

3、是句意畅通、明确。 (2)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的选择关联词。 修改病句 概念: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的句子都属于病句。 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重复罗嗦 (5)自相矛盾 (6)词序混乱 (7)指待不明 (8)分类不当 2、怎样修改病句 (1)认真的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 3、常用的删改符号(略) 修辞手法

4、比喻 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对比 结构:本体+喻词+喻体 常用喻词: 好象、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拟人 概念: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 排比 概念: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一般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词组成。 夸张 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反问概念: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判别方法:有问不答,答在其中。 与疑问句的区别: (1)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是有疑而问,

5、需要别人回答。 (2)反问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意在肯定,不需要别人回答。 设问 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要注意区别设问句与反问句:从句型特点上看,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随问后;反问句是答在其中,让人从问中体会答案。对偶 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 句式变换 概念: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小学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

6、、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3、“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 “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做好以下几点:(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

7、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3)如果是问句,改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方法:(1)判断有无否定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加上或去掉陈述句、反问句末尾的语气词。(3)改变标点符号。(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5、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双重否定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定词语的句子) 三种该注意的标点符号 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文中内容的省略;(2)表示说

8、话的迟疑;(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5)表语句内容的跳跃。 2、破折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解释说明;(2)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声音的中断或延续。 3、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的话;(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如何正确使用语文中的“的、地、得” “的、地、得”口诀儿歌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

9、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一、的、地、得用法分析:“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地”后

10、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

11、“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三、的、地、得用法总结: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四、的、地、得用法例句: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

12、园玩得很开心。五、“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六、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猛烈()北风、胜利()到达、惨痛()教训、愤怒()声讨、鲜艳()红旗、勇敢()战士、迅速()前进、耐心()说服、丰富()经验、热烈()庆祝、巨大()变化、积极()参加、分析()透彻、服务(

13、)周到、广泛()阅读、描写()生动、贯彻()及时、毕生()精力、观察()仔细、感动()流泪七、练习答案:猛烈(的)北风胜利(地)到达惨痛(的)教训愤怒(地)声讨鲜艳(的)红旗勇敢(的)战士迅速(地)前进耐心(地)说服丰富(的)经验热烈(地 ) 庆祝巨大 ( 的) 变化积极(地)参加分析(得)透彻服务(得)周到广泛(地)阅读描写(得)生动贯彻(得)及时毕生(的)精力观察(得)仔细感动(得)流泪的、地、得用法小析1. “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的一般用在表示人物、地点等词语后面 得一般用在表示什么怎么样的词语后面 地一般用在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 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