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领导讲话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10230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领导讲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xx县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领导讲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xx县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领导讲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xx县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领导讲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xx县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领导讲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领导讲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领导讲话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领导讲话稿在县融合文化力与经济力发展论坛上的讲话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对于全面认识和提升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来看,融合文化力与经济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是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立足四大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化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尤其是书画文化、民俗文化、遗产文化和以挂锁、绗缝、水晶为主的产业文化,显示出文化独特的发展魅力和经济价值。因此,在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应乘势而上,进一步提高文化的经济力,是党委政府一项重要的任务。壮大产业。要立足四大文化,加快培育已初具规模的各类文化产业,即本体产业中的书

2、画业,交叉产业中的旅游会展业,延伸产业中的水晶玻璃工艺品、绗缝等已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知名度的产业。其中书画业要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走引进来和走出去路子,大力提高书画展示、交易、拍卖等水平,实现由书画艺术向书画产品的转变;水晶玻璃工艺品业、绗缝业等具有深厚底蕴的产业,既要大力改善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艺术价值,又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对于民俗文化和遗址文化,要积极包装,融入旅游、展览等产业中去,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积极扶持、引导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改善文化产品的设计、造型、款式、装潢、包装、商标、广告等,大力提高产品的文

3、化内涵、文化附加值与文化特色。激活机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要以文化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建立健全导向正确、富有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分类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对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文物管理部门等纯公益型单位,要以确保政府投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社会效益为主,而不是要求他们面向市场,追求经济效益;对新华书店、电影公司、剧院、婺剧团等经营型文化单位,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大胆放手,彻底转制,逐步退出,鼓励他们面向市场,面向大众,走多元化、市场化的路子;对于美术馆及各书画场馆等半公益型文化单位,要实行两条腿走路,政府在保证必要的资金投

4、入的同时,各书画场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书画名人效应和社会效果,举办各类培训、展览、拍卖等活动,并积极与旅游部门合作,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在全县培养一批传承历史文化、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人才,一批懂得文化发展规律、熟悉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家。繁荣市场。能否占据需求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从的现实基础出发,繁荣文化市场重在大力扶持和发展一批能够发挥优势和特点的文化产业精品。要通过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扶持一批体现创作水准、具有重要全国影响的书画艺术作品,一批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良

5、好社会效益、市场发展潜质的特色产业项目,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传承和创新意义的文化演艺成果。特别是对书画市场和水晶市场两大特色产业项目,做强做大相关产业。结合书画作品生产(创作)的排他性和非批量性等特点,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外来经营者,改变单一经营书画作品难以形成规模的现状,增设与书画作品相近的文物古玩、民间剪纸、竹木根雕及鱼虫花草等交易品种,并将书画市场的远期目标定位为面向家庭装潢与收藏的书画古玩综合性市场。水晶市场则要注重引进知名品牌,积极与国内外市场嫁接,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中国水晶玻璃城的覆盖范围,把水晶玻璃城办成集信息、科技、加工、销售、旅游购物于一体的全国性水晶产业市场和全

6、国最大的水晶玻璃工艺制品综合加工区。坚持四个彰显加速经济文化化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物质生产中的档次和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好。因此,我们既要强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又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学会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努力使四大文化成为旅游业的最大卖点,成为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中最具优势的竞争力,成为建设人居环境优雅、信息交通便捷、工作生活舒畅的浙中胜地的重要支撑点。在旅游产业中彰显文化。在今后的旅游产业发展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内涵和价值的挖掘,加快整合旅游文化资源,以游青山绿水、品人文精华、尝农家美肴、购名优特产为主题,着力打响以仙华山为重点的生态游和以江南第一家、上山遗址为重点

7、的人文旅游品牌。江南第一家、上山遗址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要优化周边环境,抓好规划建设,打响遗产品牌;重点旅游景点要积极做好文化产品的进区设点工作,力求在休闲娱乐中彰显迎会、剪纸、竹木根雕等民俗文化,通过参与和互动项目,提升景区文化品位;要充分发挥水晶业、绗缝业、书画业发达的优势,积极做好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5个省保民族民间艺术项目的挖掘工作,大力开发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发展旅游购物,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文化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朵奇葩、一颗新星。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建文化城、创生态县、筑后花园这一目标,深度挖掘最能体现特色的文化精髓,

8、打响书画之乡、水晶之都等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精心建设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一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利用优势资源突出城市个性,打造文化品牌,扩大城市影响。二要把文化贯穿于城市建设和保护的全过程。既要保护利用好有形的文化遗产,把历史文化特色和人文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要大胆创新,赋予历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城市的结构和功能符合科学和文化的双重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魅力。在企业培育中彰显文化。要进一步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渗透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文化力的长期作用。在普遍提升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提高与人们

9、生活密切相关的吃、住、行、娱、购等产业门类的文化品位,注入历史、艺术和情感的内涵,增加产业的文化附加值。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这些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营造发展环境中彰显文化。环境是竞争力、是生产力。随着全方位开放态势的形成,区域文化底蕴、人文精神,越来越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形象。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总结人文精神,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自信自强、开放奋进、和谐大气、讲求实效的精神,把具有区域文化个性的精神作为优化经济环境的重要举措,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引领全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国际化进程,努力营造充满文化蕴味的城市形象和精神动力,积极开展争做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机关、有活力和亲和力的社区、有亲和力的领导干部和公民等活动,提高全体市民的开放意识、城市意识和文明程度,大力倡导礼仪、信用、知识、文明等新理念、新风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