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3309729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要设计探究的环节,但在探究的过程中随之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创设情境是自主探究的辅助,我们不能任意夸大其作用,更不能一味地追求情境的花哨,应强调其实效性;自主探究也不是事事探究,否则就会造成探究内容臃肿,失去了探究的价值;学生的探究是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妥善引导,因此探究前要给学生制定探究目标。教师应该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自主探究成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在课堂实践中,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探究型

2、课堂的实质,对探究活动存在片面认识,以至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一、创设情境华而不实 创设情境现已成为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针对部分数学知识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现实情境,的确给课堂带来了积极影响。很多教师通过“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课堂也因此显得有生机,提高了教学效率。这说明,数学教学“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探究性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离不开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但是不是所有探究课堂都需要创设情境呢?显然不是。人们这么热衷于创设情境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刚才提到的它确实对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教师过于迷信“创设情境”。为了迎合新教

3、学理念,以至于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探究情境的花哨、时尚,造成非教学因素太多而干扰了学生的探究,导致探究内容脱离数学问题,探究活动完不成,学习目标不能实现。因此,必须用务实的眼光审视教学情境,提升探究的有效性。 首先,结合现实情形创设的探究情境,应紧扣数学探究主题,防止探究情境中的无关因素喧宾夺主,干扰探究活动的进程。 其次,创设情境不能只热衷于联系生活,还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个性差异,否则会影响到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降低课堂实效。 事实上,情境是为数学学习服务的,对于一些不便于用情境承载的数学内容,如果从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来引入、展开,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吸引学生,效果一定会比创设一些看似

4、热闹,却缺乏数学内涵的情境好得多。因此,探究情境应变俏为实。 二、探究内容臃肿、冗杂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但目前一部分教师通过课堂实践发现,探究性学习与完成学习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有探究课上不完的现象。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探究内容过多。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探究很多内容,那势必是面面俱到。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教师盲目崇尚探究学习,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凡所学内容一概探究。自主探究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不能任意夸大其作用。新教学理念下的一些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需要

5、教师灵活运用。死搬硬套教学理念,只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三、探究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很多教师认为探究就是撒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谈 “讲” 色变,已成为部分教师的共性。特别是有人听课的时候,老师们都要设计一个探索的环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成了一个旁观者,任由同学们去冥思苦想,漫无边际探究,导致学生的探究游离于教师的指导而放任自流,变的盲目无序,白白浪费时间。事实上,学生的探究只是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妥善引导。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探究,比如一些数

6、学概念、规则、定义、运算法则就没有探究的价值,由教师直接告诉就可以了。有一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差甚远,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讲解才能明白,讲解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必要的探究是让学生走了获取知识的弯路。 其次,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明确告诉学生探究的目标是什么,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探究方案,从而大胆猜测、大胆质疑。特别是学生的探究处于困境或游离于学习目标时,教师应急时指点迷津,启发引导学生走向探索的正确目标。这样才能使探究过程化曲为直,提升探究的实效性。 总之,开放、探究不是彻底的放开、由着学生随心所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从而有所收获才行。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栗木乡下冲小学550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