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室外健身器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0847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区室外健身器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区室外健身器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区室外健身器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区室外健身器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区室外健身器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区室外健身器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区室外健身器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区室外健身器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建设室外健身器材的报告关于全区全民健身器材配备及维护的调研报告全民健身运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重视和迫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体育法和健身纲要)的颁布实施,推动了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锻炼人群迅速增多。由全民健身而带来的一些和群众息息相关的如健身器材的配备及维护等问题也日趋突出,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合理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锻炼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一、我区全民健身活动工作取得的成绩(一)群

2、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区在贯彻落实体育法、健身纲要中,建立健全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和各级全民健身领导组织。认真抓好青少年、老人、妇女、农民、职工“五大群体”的健身活动。区内有朝阳公园、朝阳广场、生物园区广场等多处晨晚锻炼点,同时,区内各公园、广场、小区、学校等场所均配备了健身器材。区体育管理部门多方争取资金,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加强辖区健身器材的配备、维护及体育设施的投入,缓解了群众对健身器材需求的矛盾。(二)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区属学校基本坚持了“两课、两操、两活动”和课外活动“六落实”。每年坚持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各类球类、棋类等专项体育比赛。发展学校的传统项目,推动学校体育活

3、动开展。廿里铺小学等学校相继被评为篮球类专业学校。区属各学校克服场地小、投资少、专业教师少的困难,积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好开足体育课。部分学校还因地制宜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创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生健身项目。有的学校多次受到全国、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三)全民健身硬件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全区多数社区已完成健身器材及健身路径建设。在居民较为集中的社区还建立起了各类健身器材相对较为齐全的综合健身场所,并注重合理布局健身器材地点,力求使社区群众能在短时间内到达健身地点。(四)全民健身组织管理进一步完善。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将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

4、重点,注重发挥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形成了区、街道、社区群众体育活动的三级组织网络,并依托各类体育协会,发挥其在群众健身中的指导、协调、组织、管理作用,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技术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关注“农村、农民、农民工”的健身需求,送健身知识、健身技能、健身器材到农村,进一步扩大了健身器材的覆盖面和使用率。二、全区全民健身器材配备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反映,我区全民健身器材配备及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我区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健身器材缺乏,困扰着群众健身活动的开展社区室外健身场地内的健身器材普遍不足,远远

5、满足不了社区群众健身的需求。全区健身器材配备未能实现100%的覆盖面,同时健身器材的维护和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调查中发现各小区内都有一定的健身场地,但是均存在缺乏健身器材情况,与群众需求很不相称。(二)全民健身器材资金投入不足。尽管近几年来区政府逐步加大了全民健身器材的经费投入,但在全市中心城区中我区全民健身器材资金投入仍显偏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的日益提高,现有的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健身活动的组织开展和社区健身设施的长效维护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全民健身事业的长足发展。(三)全民健身器材设施的维护及管理有待加强。现已覆盖社区的健身路径及各类健身器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耗,如

6、不及时对现有的健身路径和健身器材加强维护管理,必将影响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正常开展。目前使用中的部分健身器材损坏程度颇为严重,有的零部件缺失,有的轴承损坏,有的转动时发出异声。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器材正常使用,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器材配备及管理的意见建议(一)进一步贯彻体育法,强化全民健身意识全民健身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进一步强化全民健身意识,加大对体育法、健身纲要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应举办各类宣传活动,推动体育法、健身纲要的贯彻落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区政府加大条例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将条例的宣传与“环湖赛”、

7、“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与广泛的群众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大力普及健身知识,形成全社会崇尚全民健身的风尚。(二)依法规划和管理我区体育用地和健身器材设施体育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安排。城市在规划企业、学校、街道和居住区时,应当将体育设施纳入建设规划。”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尽快制定西宁市城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和西宁市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办法,同时把我市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纳入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区属相关部门要在城市建设中按照规划和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执行

8、,使我区对体育用地、体育设施、体育场地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认真制定全面健身器材维护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建立全民健身器材维修管理经费使用台帐,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管理。尝试建立“三个一”的经费保障机制,即全民健身器材的维修经费由市体育局、区社发局、街道共同承担一部分,保障全区健身器材的日常维修、器材更新、配件购买及巡修员的工作经费,使全区巡修工作顺利进行。(三)加大投入及维护力度,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对社区及农村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加强对现有健身路径和器材的管理维护,满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需求,突出健身设施的管理使用。根据群众

9、和基层实际需要,在有重点、有选择地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的同时,对全区现有健身设施加强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街道、巡修员长效管理考核制度,按月考核。对全区健身点器材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在全区所有健身点公布报修投诉电话,加强群众对健身器材长效管理的监督,切实做好器材维修和保养工作,进一步提高健身设施的使用效益。(四)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全民健身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网络,为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作用提供条件。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尤其是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开展适合农民的健身活动。以“全民健身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等活动为

10、契机,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五)大力抓好四个结合在构建全民健身活动的各项工作中,紧紧围绕“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的组织网络、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的三个环节,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坚持大型活动与小型活动相结合,与城乡实际结合。实现大型活动重在引导群众参与,小型活动重在群众自发参与的良好健身氛围。二是在群众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上,坚持高标准建设新设施与巩固完善现有设施相结合。严格按照健身场地的建设条件、建设标准和申报程序,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巩固完善对现有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和监督指导,确保健身器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在群众体育骨干

11、队伍建设上,坚持定期培训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加大对健身辅导站、群众体育组织的管理力度,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定期召开健身辅导站、群众体育组织的负责人会议,传达好党和政府有关群众体育的方针、政策,达到以会代训的效果,使各辅导站、群众体育组织的工作走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使群众体育骨干队伍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在群众体育的宣传形式上,坚持新闻媒体报道与健身活动展示相结合。紧紧依靠新闻媒体,利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身展示活动,宣传科学健身观念,普及体育健身知识。及时宣传群众体育活动的新经验、新典型,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全民健身行”的良好健身舆论氛围。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