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30783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5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年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年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年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年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范文(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范文 我们作子女的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受到我们的孝敬。青少年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还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孝敬父母”的内容包括什么?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 (2)爱父母,心里想

2、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样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孝敬父母要付出代价,可能付出时间,付出感情,付出体力,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后代晚辈的孝顺尊敬。 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 请听下面两则故事。 一则是“方观承千里探亲”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

3、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 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 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 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 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 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 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 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

4、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 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 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另一则是“冯玉祥买肉孝父”的故事。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 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 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 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 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

5、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肉店买了二斤猪肉,请假回家给父亲烧了锅焖猪肉。 父亲见后顿时生疑,便质问这肉的来历。 冯玉祥深知父亲的严厉,只好如实道来。 听后老父亲一把拉过懂事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扑籁籁地掉了下来。 像这样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当今许多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楷模。 这种把孝心献给长辈,把爱心送给别人的好人好事,汇成了一首首人间完美温馨的爱的乐章,奏出了时代的强音。 都是网上找来的有些是古代的也有点是现在的不知道是否符合你的要求.一、孝敬父母的故事事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6、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

7、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

8、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 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

9、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 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 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 李鹏事母至孝,每逢

10、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 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事例六陈毅孝敬父母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

11、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

12、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一位爸爸下班回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 少年的时光伴随着求学的喜怒哀乐,而其中有包含了父母的多少苦辣酸甜。 父母常因我的欢乐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烦恼而愁在心头。 我知道,父母是在盼望着我有一个好成绩。 可是,我又能为他们做什么呢?我不知道。 可就在昨天,我突然明白了。 昨

13、天,妈妈很累,我想:人们总是说捶腿可以缓解疲劳,我说:“您累了一天了,我给您捶捶腿吧。 ”“好呀!”我猜,妈妈正想着呢。 于是,我就捶了起来。 “妈妈,疼吗?”“不疼不疼,儿子捶得真好。 ”“那舒服吗?”“当然,可舒服啦!”“我用力了。 ”我听说用力效果更好,就用了力。 这捶捶、那拍拍。 妈妈更是不亦乐乎。 这腿捶完,又捶那腿。 “啪啪啪”地声音一阵又一阵。 “妈妈,你的哪条腿最疼?”“右腿。 ”妈妈回答。 这是,我想小锤子似的向妈妈的右腿发起“进攻”。 我先找到合适的力度,就开始“锤”。 “妈妈,你哪里疼,我多捶几下。 ”我的“嘘寒问暖”让妈妈心情大好。 捶完腿后,我又给妈妈洗了脚。 我倒好水,问妈妈:“妈妈,这水烫吗?”“不烫不烫,正好。 ”妈妈喜笑颜开。 这时,我的心情也很好,只是累了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