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0400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调查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调查报告关于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调查报告发展楼宇经济,是中心城区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要途径。区政协对全区楼宇经济发展十分关注,XX年曾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对全区楼宇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提出了建议。为了解四年来的发展情况,4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调研,听取了楼宇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汇报,实地走访了新华贸中心、世博广场、信息物流大厦等楼宇业主。6月初又组织区政协常委对区政府管理运营的财经大厦、信息物流大厦进行了视察。通过走访座谈,与上次调研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详细了解近年来我区楼宇经济的发展变化。现将调

2、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楼宇经济是XX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形成产业结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重要载体。区政府根据“建设生产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向蓝天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的立体式工作思路,采取抓好政策导向、抓好特色培育、抓好招商引资、抓好服务提升等举措,使全区楼宇经济规模和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XX年至今,全区楼宇总量、入驻率翻了一番,楼宇规模、容量、经济贡献率有较大增长。一是总量有所提高。不断加大招商力度,中介服务、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的聚集效应得到放大。全区现有楼宇27栋,总面积 万平米,其中已运营17栋,面积 万平米;已建成未运营7栋,面积

3、 万平米;在建3栋,面积 万平米。楼宇栋数、楼宇面积(建成)比XX年同期分别增长107%、92%;入驻企业756家,入驻率比XX年同期增长104%,XX年实现税收 万元,四年增长 %。二是优势与特色开始显现。万达、世博等楼宇群在全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财经大厦入驻企业中半数以上为网络科技、金融服务企业,经纬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世博公寓1号楼,组建了互联网+双创中心,签约中国电信、美团、赶集网、顺丰等企业,信息物流大厦已与津西钢铁、同诺科技等15个企业洽谈。三是管理与服务不断优化。专门设立了楼宇经济发展管理中心,出台了支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项目等相关政策,加强对已建、在建楼宇入驻企

4、业的动态监测,完善楼宇经济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楼宇经济工作的动态管理。二、存在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在发展楼宇经济方面有所进展,但与其他城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招商引资不尽人意,楼宇闲置依然突出。XX年调研时,全区10栋建成楼宇未运营率33%,闲置率72%;今年全区24栋建成楼宇有7栋未运营,未运营率29%。已运营楼宇总面积 万平米,闲置面积 万平米,闲置率43%,虽然闲置率比XX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闲置面积接近总量的一半。此外,企业入驻率不高,一季度入驻企业756家,综合入驻率57%,仅仅过半而已,除财经大厦、宝升昌入驻已满外,其他楼宇均有闲置现象,特别是信息物流大厦由于刚刚启动运营

5、闲置现象突出,入驻率低于财经大厦65个百分点,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二、三季度因新华联财富大厦、新华贸写字楼等楼宇趋于饱和,入驻率增速将有所放缓,年内入驻率达到70%的目标有一定难度,楼宇资源利用效果不乐观。(二)特色楼宇少,集聚效应有待提升。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规划,我区将着力打造金融、互联网+、电子科技等特色楼宇,而实际上在全区27栋楼宇中,目前能称得上特色楼宇的只有财经大厦和世博公寓1号两家,仅占7%。从楼宇业态、功能看,我区特色楼宇少,一般楼宇集聚效应仍未得到提升。XX年调研时,就指出了楼宇间缺乏集聚效应、专业楼宇匮乏、楼宇档次有待提升等问题。就目前发展和运行情况看,这些现象仍

6、未得到根本改变。楼宇多各自为战,缺乏连片开发的模式,楼宇之间未形成集聚效应;产业集聚能力相对较弱,除财经大厦、信息物流大厦有清晰定位外,宝升昌、新华贸等商务楼宇定位比较模糊,没有形成主导业态,因大部分楼宇产权已经分散出售,没有统一的经营管理者,无法组织有序招商,入驻企业五花八门,很难有实质性的产业集聚。加之较早建成楼宇周边交通、停车、环境等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进,新建楼宇物业管理、信息网络化管理等方面尚未完全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楼宇档次的提升。(三)产出强度小,税收贡献低。XX年楼宇企业纳税 万元,占全区全部税收的1%,四年仅增长 个百分点,商务楼宇平均每平米实现税收 元,比四年前的96元仅增

7、加 元。从楼宇企业财税贡献率分析,由于财税部门除楼宇中心统计的楼宇纳税外,还将一些大大小小的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统称为楼宇企业统计在内,造成五年来财税贡献率出现30%的较高数据,如果就严格标准的楼宇财税贡献率,指标远低于此,且目前尚未统计。从楼宇企业运行质量分析,目前全区年纳税超千万元的楼宇只有万达广场1个,XX年财经大厦纳税 万元,仅占全部楼宇纳税的2,信息物流大厦因大部分招商意向没有落实目前尚未实现税收;XX年纳税超过百万元的企业只有5家,分别是保安护卫、天壤地产、财达证券、中银证券、新世界房地产,XX年纳税额为 万元,占全部楼宇企业纳税总额的 %,其它楼宇企业纳税总额仅占 %,平均每家企业

8、年实现税收 万元,楼宇企业发展处于低位运行。(四)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服务管理缺乏合力。我区楼宇经济正处在爬坡阶段,服务、管理、招商等工作还没有专门的指导意见,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目前虽然制定了“产业引导基金”等扶持政策,但因奖励门槛设置较高,激励引导作用发挥有限。对重点楼宇企业的扶持不能仅仅单靠制定政策,由政府出钱造势办事,而应在培育业态优势、环境优势、服务优势等方面用足政策、提质增效。二是服务管理机制有待加强。作为唯一职能部门的楼宇经济发展管理中心于XX年市场建设管理办公室改建,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科学、清晰的工作体系。虽然建立了“首席代办员”制度和

9、相关服务台帐,但管理服务总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乡街和相关部门对楼宇经济发展缺乏系统谋划,网络管理、信息平台、动态监测等亟需完善提升。三、意见建议(一)强化招商,繁荣楼宇经济。全面做好招商策划,综合运用电视、广播、报纸、手册及网站等各种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XX,不断提高XX知名度,吸引总部经济名牌企业落户XX。一是备足楼宇招商项目。宣传我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相关政策;及时发布招商位置、楼宇面积结构、租金、交通等楼宇总部企业招商信息。二是引导楼宇业主转变招商理念,组织开展主题专注、业态专一、手段专业的招商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做大做强楼宇经济规模,增强产业关链度和集聚效应,提升业态和功能水平。三

10、是在加大专业招商力度的同时,积极发挥入驻龙头企业的影响力作用,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招商力度,以企招企,形成龙头企业的集聚态势。四是健全招商激励机制。把招商引资做为解决楼宇闲置的重点,建议建立双重奖励机制,对招商引资部门、高端入驻企业实行双重奖励,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二)突出重点,培育特色楼宇。把发展特色楼宇做为放大楼宇品牌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关键,通过优势产业集聚、先进业态的引入,增强楼宇经济竞争力,提高楼宇对财政的贡献率。一是按照建设一批、管理一批、更新一批、招商一批的思路,着力打造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科技研发等主导业态,重点培育金融服务型、中介服务型、现代传媒型等特色

11、楼宇。二是坚持质量与数量并举,资源与税源并重的思路,引进能量大、效益好等大公司、大企业入驻,同时通过产业选择,引导上下游企业和同类企业的集聚,打造特色楼宇品牌。三是注重特色商业圈的打造。正确认识与路北区位、环境等方面的差距,坚持错位发展,在以楼兴商、以商促楼的发展模式上进行新尝试,加快推进楼宇与商务区整合,做大做强万达、世博等高端楼宇圈,打造财经大厦、香港新世界等总部经济圈,培育新华贸、信息物流大厦、宝升昌等创新创业圈。(三)分类指导,提高产出强度。要瞄准产业升级,在增加优质楼宇上下功夫,减少楼宇的闲置率。一是对重点楼宇要强化扶持。把财经大厦、信息物流大厦做为重点扶持对象,由政府主导强化引领,

12、在招商、业态定位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招满商的同时做到招好商,以财经大厦税收好转为契机,摸排掌握入驻企业,对效益差、税收贡献低的企业要及时终止合同,严格准入“门槛”。二是对在建楼宇要快建优用。对3个在建楼宇要抓紧完善后续工程,确保在建项目早落地、早见效;要落实责任,盯进度、盯节点,使7栋未运营楼早日达到运营水平。三是对现有楼宇要提档升级。要以“三城齐抓”为契机,推进现有楼宇的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扩大楼宇资源空间,引导业主对楼宇的房屋立面、配套设施、内部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四是对楼宇资源要综合利用。加强与楼宇业主的联系,跟踪项目进度和楼宇招商情况,对我区楼宇资源进行全面摸排,加强对政策、合作模式的研

13、究探索,高效利用好有限的楼宇资源。(四)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一是优化政策。借鉴浙江、天津、邯郸等先进地区经验,坚持业态提升与政策扶持并重,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引导,激活楼宇经济的竞争力,提高二次招商转化率和楼宇经济贡献率。二是规范精细化管理。建立楼宇经济发展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实际问题。管理中心要进一步精通政策,熟悉业务,楼宇、财税部门要统一楼宇企业纳税口径,对发展形势、运行数据及时进行科学分析,为楼宇企业提供“管家+专家”式的系统服务。三是要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整合乡街、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资源,对楼宇资源现状分布、功能定位、经营主体、物业管理以及入驻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营状态、税收归属、流动变化的情况实行动态监管,定期分析楼宇经济发展态势,同时要加强税源监管,做好协税护税工作。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