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30062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第34页活动1本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暖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暖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北方

2、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小,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2(沿途景观略)人文景观是长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都深深打上了自然的烙印。造成沿途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可顺着两个方向探究:从哈尔滨向西,气候越来越干旱,水分越来越少,导致相应景观的变化;从哈尔滨向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水分和热量都会增加,又导致景观的变化。另外沿途景观的变化也体现了平原(苏南)与山地(井冈山)的差异。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3、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C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行政区 政治文化区 热量带 干湿区 三江平原 山东省和青岛市A BC D解析:第1题,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种类型。第2题,有些区域的边界并不明确,有些区域的政治意义并不明显。答案:1 A 2 C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据此回答35题。3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土壤C气候 D地形4我国南

4、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C土壤 D热量5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A西双版纳竹楼 B江南地区尖顶屋C陕北延安窑洞 D云贵高原蒙古包解析:第3题,广东人经常喝凉茶是因为广东气候炎热,喝凉茶解暑降温;四川人喜欢吃麻辣是因为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吃麻辣可以预防潮湿对身体产生的不利影响。第4题,不同的地方选择发展水田、旱地农业还是畜牧业主要依据当地降水的多少。第5题,蒙古包是蒙古高原的民居。答案:3 C 4 A 5 D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

5、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67题。6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C海拔比甲地低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7关于两地主要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小麦、棉花 B乙地:水稻、甘蔗C甲地:春小麦、甜菜 D乙地:谷子、咖啡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甲地为我国东北地区,乙地为西欧地区,气候类型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甲、乙纬度相当,地形以平原为主,但甲地气候的大陆性较强,乙地气候的海洋性

6、较强,故无霜期乙地较甲地长。第7题,甲地的农作物主要以春小麦、玉米、高粱、甜菜等为主,乙地的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玉米、甜菜、葡萄等。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6 D 7 C8图甲、图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甲 乙(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_,判断的依据是_。(2)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区域因素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3)比较甲、乙两地区有利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项目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_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度在120E附近,东西约跨4,纬度在北纬30N以北,南北约跨3;乙为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经度在10E附

7、近,东西约跨20,纬度在50N附近,南北约跨纬度15。第(2)题,两地区都为濒临海洋,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河网稠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甲地区濒临太平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乙地区濒临大西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径流平稳。 甲、乙两地区相比较,甲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丰富,乙地区矿产资源更丰富,技术更发达。答案:(1)乙 乙所跨经纬度大(2)区域因素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理位置都濒临海洋濒临太平洋濒临大西洋地形均以平原为主地处长江三角洲西欧平原和中欧平原气候均为湿润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河网稠密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径流平稳(3)项目相

8、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技术发达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可能是(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中的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应该是明确的。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因此是依据海拔较高的山脉划分的。第2题,该区域存在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答案:1 D 2 C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图,读图,回答35

9、题。3甲、乙两盆地中河流( )A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B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C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D河汛期短于河汛期4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C天然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5甲盆地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解析:第3题,结合经纬网知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水系,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判断出答案。第4题,两盆地都是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5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品质优良。答案:3 A 4

10、 C 5 B6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回答下列问题。(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应如何解决?(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解析:(1)甲图中A代表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代表鄱阳湖平原,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图中

11、C代表松嫩平原,D代表三江平原,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中温带地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适宜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2)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条件的差异。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特别是冷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有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还可以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放烟防冻等。(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优势区位条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适宜春小麦、甜菜等作物的生长。(2)低温冷害(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