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300588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 1 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和突出特点 2 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知识清单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二、农业发展方向1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1)平原区: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大力发

2、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对点训练【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耕地面积广阔 粮食单产高 土壤肥沃 劳动力丰富A B C D答案 A解析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小,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大规模国家经营A B C D答案 A解析 东北地区土地连片,地形平坦,故商品粮基地的机械化和区域专业化程度高 考查点二 农业发展方向3

3、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是( )A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 B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C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D进一步提高粮食商品率答案 A解析 东北农业资源类型多,从发展方向看,应以综合开发为主 4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B便利的交通条件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 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答案 C解析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方法技巧练】框图法分析区域农业开发问题的分析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

4、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答案 (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 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 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

5、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解析 甲图中A表示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表示鄱阳湖平原;甲图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图中C表示松嫩平原,D表示三江平原,乙图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中的中温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 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有依靠科技

6、,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还可以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灌水保温,放烟防冻等 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组织答案 方法技巧 综合提升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A玉米和小麦 B甘蔗和甜菜 C高粱和谷子 D油菜和花生2B区域与A区域相比(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 D作物熟制高答案 1 A 2 D解析 第1题,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应该为玉米和小麦 第2题,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黑土肥沃,人

7、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故该区农作物以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亚麻为主 而华北地区主要为盐碱地,水源紧张,与东北地区相比热量较丰富,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34题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答案 3 A 4 D解析 本题组以统计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中

8、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3题,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畜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 第4题,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种植业的比重已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56题

9、5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答案 C解析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 红壤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为严重 6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

10、 D解析 注意题干是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选项只有D项是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地广人稀 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A B C D答案 D解析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

11、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8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劳动力充足 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大 复种指数高 交通运输便利A B C D答案 C解析 两国玉米带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交通运输便利 二、综合题9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广泛 和全国一样,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 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图示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有哪些?(3)结合国外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谈谈你对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答案 (1)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的食物来源不均

12、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于寒冻,生产比较稳定;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2)有效地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 (3)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畜种;将草场划片管理,轮流放牧,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延长生产链,加强对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 第(1)题,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饲料丰富 东北地区的玉米、糠麸、秸秆、豆饼等农副产品以及饲草来源广 农区人口众多,经济技术条件较好,发展畜牧业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农区经营畜牧业一般以舍饲为主,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较高,生产比较稳定 在饲养的同时积攒了大量优质的有机粪肥 第(2)题,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形成一个良性的生产系统,一个延长了的产业链条 第(3)题,结合大牧场放牧业的做法,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变粗放自给自足经营为集约化和商品经营;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并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延长生产链,加强对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改良、培育优良品种;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