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300450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教材第61页活动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自然地理格局和降水的时空差异。(2)水系的分布。(3)地形与地下水。(4)聚落的分布和产业布局。2教材第63页活动(1)以色列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奇缺,不适宜发展耗水量大的作物。(2)以色列除了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外,还通过咸水和海水淡化来“开源”,通过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等措施来“节流”,从而使水资源由“少”变“多”。(3)应加大资金投入和科学研究。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可以适度地改造地理环境。发展科技是人类解决资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3教材第65页活动

2、(1)吐鲁番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主要靠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坎儿井是一个很好的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法,可以在减少蒸发消耗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但是如果大量开挖机井,虽然在短时间内机井可以保证水资源的供给,但长此以往,此种做法却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坎儿井断流,同时也可能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法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良灌溉技术;研究本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控制本地区人口容量;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和更新升级;等等。(2)首先,要分析我国北方资源的供需状况:城市人口密度大、工农业规模大、消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比重大、经济发展快,对水资源的需

3、求量日益增加,但由于降水量小,河网密度小,因此,缺水现象日益严重。其次,针对分析出的问题,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结合各领域专家的观点,综合提出自己的对策。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八届“中国水周”。该年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据此回答12题。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解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是因为利用的成本低,投入少。答案:D2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

4、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 修建水库 控制城市规模 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优先发展工业A BC D解析:因为城市的发展规模,我们无法控制,不能再优先发展工业,适当发展高科技产业,既消耗水少,经济价值又高。答案:D32 000多年前,罗马人建造的蓬迪加尔输水渠,利用的水资源可能是( )A深层地下水 B冰雪融水C海水 D地表河湖水解析:在2 000多年前,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不可能大规模地开采地下水,更不可能淡化海水,利用的是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地表水。答案:D4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

5、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是( )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量下降 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 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A BC D解析:目前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具体为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以本题选D选项。答案:D5有关世界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B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最少C在世界七大洲中

6、,亚洲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最多D我国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均居世界第六位,巴西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均居世界首位解析:大洋洲的人均径流量最多,亚洲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人均不多;中国水资源总量是世界第六位,但是水力资源是世界的首位;巴西的水力资源居世界的第三位。答案:A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回答67题。6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径流C蒸发 D水汽输送解析:图中所示方式,雨水不能形成地表径流,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然后顺地下水道流走,直接影响到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B对。洗车、冲厕后

7、排放入下水管道,仍进入下渗、蒸发环节,影响较小,A、C错。水汽输送是降水前的环节,收集雨水影响不到,D错。答案:B7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解析: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明显的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C对。收集雨水使用后当作污水排放,不是直接回灌地下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消费量,不是补充城市地下水,A错。收集雨水目的是节约水资源,不是减缓城市内涝,B错。与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关系不大,D错。答案:C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最主要的文明发祥地有: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谷地,西亚的两河流域。

8、材料二 下图为水资源利用的进步。(1)世界主要文明发祥地多分布在_地区,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说明了人类获取水资源的数量日益增多,水资源的质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从水体转化上具体说明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3)人们为了增大水资源的数量,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_,以此来缓解水资源_的矛盾。(4)当前水资源质量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是_。(5)从材料二的三幅图来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答案:(1)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灌溉农业发达。 (2)数量上:地表水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当地河湖水异地河湖水;质量上:海水淡水。 (3)跨流域调水

9、和修建大型蓄水工程 时空分布不均 (4)工农业和生活造成的水污染 (5)科技进步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A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D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解析:由图例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严重缺水,主要是降水量少引发的。而东南沿海,降水丰富,农村用水充足。答案:A10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植被C地貌 D土壤解析:贵州地表多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造成地表水贫乏,水资源不足。答案:C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

10、水量表。读表,完成1112题。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 2008 95218 2453 3578 900每万元GDP耗水量/m35 0455143872881 34411 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每万元GDP耗水量两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解析:直接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并结合各国人数进行计算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9 62倍,接近10倍。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11、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 47倍,即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数少造成的。答案:B1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解析: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国民素质较低,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其他国家。答案:B13为缓解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用水不足问题,最可行的措施是( )A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冰雪融水量B限制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业C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D人工

12、降雨,增加地表径流解析:为缓解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用水不足问题,最可行的措施是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答案:C14以下漫画的主题都和水资源有关,欣赏漫画,分析以下问题。(1)漫画a、b、c反映出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2)图d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措施,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合理利用或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解析:图中显示出的主要浪费现象、工业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针对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答案:(1)a水资源浪费;b水污染;c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2)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法制管理,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水费改革,统一调配,提高利用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