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329594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只要路是对的就不要怕路远!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 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2、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3、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A、Cl2ClB、Zn Zn2C、2H2O D、CuOCuCl25现有硫酸钠、硫酸铝、硫酸镁三种

2、无色溶液,若用一种试剂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可以是A纯水 B盐酸 C硝酸银溶液 D氢氧化钠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A、K+ ,MnO4-,Na+,Cl- B、K+,Na+,NO3-,CO32- C、Na+,H+,NO3-,SO42- D、Fe3+,Na+,Cl-,SO42-7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A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 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人足量的水中C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8、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CO3+2HCl=CaCl2+CO2 + H2O B、CaO+H2O=Ca(OHC、2H2O22H

3、2O+O2 D、CaCO3CaO+CO29、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 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脂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10、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甲烷燃烧B、乙烯通入溴水中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D、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11、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单质碘 B、氯化镁 C、溴化钾 D、水12、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是A、苯 B、氯化铁 C、乙烷 D、乙烯13、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C、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D、

4、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1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15、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B、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C、浓硫酸与铜反应 D、三氧化硫与水反应16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A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3,将Al粉改为Al片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CZn与稀硫酸反应时,适当提高溶液的温度D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17某有机物分子中碳、氢的质量分数分别是40%、6.6%,其余为氧。A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试液

5、变红色,则A是()AHCHOBCH3CH2CH2OHCCH3COOHDCH3CH2COOH18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该有机物分子中的C、H、O的个数比为123B分子C、H原子个数比为21C该有机物中必定含OD该有机物中必含有C、H,无法判断是否含有O19同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非金属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顺序由弱到强下列反应可以发生:X2 + Y2 2X + Y20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

6、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A C2H5Cl C2H5 HCl B C2H5OH C2H5 H2O C CH2CH2 C2H5 D CHBrCH3 CH CH2HBrCH CH2H2 C2H521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 H285.8kJ/mol CO(g)1/2O2(g)CO2(g); H283.0kJ/mol C8H18(l)25/2O2(g)8CO2

7、(g)9H2O(l);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H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A、H2(g) B、CO(g) C、C8H18(l) D、CH4(g)22将N2和H2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反应2min后,生成0.8molNH3。在这段时间内,用N2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0.05molL1min1B、0.1molL1min1C、0.2molL1min1D、0.4molL1min123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4个盛有10 mL 2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并都加水稀释至50 mL,

8、此时X和盐酸发生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10 mL、2 molL-1 B. 10 mL、4 molL-1C. 20 mL、2 molL-1 B. 20 mL、3 molL-12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N2和3 mol H2,进行如下反应:N2(g) + 3H2(g) 2NH3(g)。下列关于该可逆反应建立平衡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N2、H2的物质的量浓度越来越小B. NH3的分解速率越来越大C.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越来越大D. 平衡时生成了2 mol NH32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 + 3B(g) 2C(g) ,下列关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9、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 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C.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D.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二、填空题(13分)1、(6分)下列物质:Na Br2 Na2O NO2 CO2 SO3 NH3 H2S HCl H2SO4 Ba(OH)2 NaCl 蔗糖 NaCl溶液。属于电解质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是 。2(7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列出8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族AAAAAAA0周期2周期3 在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的符号是金属性性最强的是 、五种元

10、素中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填元素符号) 、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填写) 、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酸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 与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三、推断题(16分)A、B、C、D均为中学常见的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已知A为非金属单质,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B、C、D分别为(填写化学式)A;B;C;D。 请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D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B,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 (2)若A为气态单质

11、,C为红棕色气体,则A、B、C、D分别为(填写化学式)A;B;C;D。 写出上述有关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题(8分)实验室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1)写出图1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时,判断氨气是否收集满可采用的方法是 。(3)也可利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少量的氨气,此法利用了氨水的 性质。将收集满氨气的烧瓶组装成图2所示的装置。当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打开弹簧夹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组合中溶液最终几乎充满烧瓶的是 。干燥气体a液体bANO2水BCO24 mol /L NaOH溶液CCl2水DNH31

12、 mol /L盐酸五、计算题1.(6分)取1.43g Na2CO3xH2O 溶于水配成10ml 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 2.0ml,并收集到112ml CO2(标况)。求(1)稀盐酸物质的量浓度(2)Na2CO3xH2O的摩尔质量(3)x值2(7分)燃烧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化学式的一种重要方法。现在完全燃烧0.1mol某烃,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结束后,称得浓硫酸增重10.8g,浓氢氧化钠溶液增重22 g。求: 该烃的分子式; 若完全燃烧0.1mol该烃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150kJ的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完全燃烧144g该烃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