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高速铁路接触网抢修模式的研究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3295736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大高速铁路接触网抢修模式的研究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哈大高速铁路接触网抢修模式的研究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哈大高速铁路接触网抢修模式的研究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哈大高速铁路接触网抢修模式的研究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哈大高速铁路接触网抢修模式的研究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大高速铁路接触网抢修模式的研究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大高速铁路接触网抢修模式的研究摘要:哈大高铁开通运营以来,面临如何保证运输畅通,减少供电系统故障等问题。论文对提高高铁接触网抢修速度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优化应对外部侵害和接触网故障抢修的组织方式等适合高铁特点的抢修新模式。文章主要从高铁抢修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抢修模式的组织和流程、抢修模式的优化三个方面对哈大高速铁路接触网抢修展开研究。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抢修1引言哈大高铁开通运营以来,为减少供电故障对高铁运输畅通的影响,按照“新线新理念”的工作要求,通过借鉴武广、郑西等高速铁路抢修组织经验,供电系统对如何提升抢修速度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尝试,优化应对高速铁路外部侵害和接触网故障抢修组织方

2、式,积极探索适应哈大高铁特点的抢修新模式。2高速铁路抢修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从全国高铁运行状况来看,车、机、工、电、辆、供电等专业中,外部侵害和接触网故障对高速铁路的影响尤为突出,如何压缩外部侵害和接触网故障抢修处理时间是供电系统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全面比对高铁与既有线接触网抢修特点,高铁抢修工作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更高的要求。2.1运行速度高、列车间隔短从目前哈大高铁运行图来看,冬季列车运行图按照250km/h速度等级运行,平均列车间隔不足20分钟,一个区间经常会有多组动车运行,一旦接触网故障,动车组无法运行,接触网作业车无法从本线到达现场,必须等救援列车将区间动车组拖出后,方可进入现场,这样将大大

3、影响抢修时间。2.2高速铁路多桥梁、多隧道仅沈大高速线就有大小桥梁101座,隧道8座,若利用汽车抢修,必须找到最近的逃生通道才能够到达现场。逃生通道为全封闭管理,整体梯车无法进入,必须将梯车拆卸后,到达故障点后再重新组装,这对抢修时间影响极大。2.3高铁沿线汽车进入困难目前,哈大高铁沿线道路多为村庄便道,路况较差,汽车行驶困难,利用汽车抢修有诸多不利因素。2.4高铁媒体关注度高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后,动车组在备用电池状态良好情况下,关闭空调能坚持2小时,若开启空调只能坚持40分钟。乘坐高铁人员多为往返于各大城市间商务人士,利用微博、论坛等互联网平台,第一时间会将高铁列车运行情况公布网上,对铁路形

4、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高速铁路发生接触网故障后,对抢修时间有更高的要求。此外,供电系统负责哈大高铁接触网供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各抢修点之间距离都在60公里以上,且大型抢修设备只集中在有限的几点,快速到达现场并组织有效的抢修,对于供电系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课题和巨大挑战。3“双挂梯”抢修模式的组织和流程根据供电系统点多、线长、人员少、抢修压力大等情况,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原则,哈大高铁开通以来,供电系统专门派出技术人员对南方已经开通高铁的相关供电段进行学习调研,组织专项课题攻关,最终确定了乘坐邻线动车组到达现场,利用“双挂梯”组织抢修的新模式。在多次实作演练中,接触网故障抢修

5、组按照这一模式进行抢修,既可以大幅压缩抢修时间,同时还能够保证抢修效果。这种新模式下的抢修组织情况如下所述。3.1抢修组的构成和分工3.1抢修组的构成和分工抢修组由9人组成,包括车站应急值守人员3人,其中1人为驻站防护员,车站应急值守人员2人接到调度命令后立即携带地线箱并登乘动车到达故障点。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对故障情况进行勘察,并将现场情况反馈车间主任。当收到故障线路接触网已停电、线路封锁命令后,立即准备验电器、地线,按程序验明无电后接挂地线。另外6名抢修人员携带6个抢修包,及双挂梯等工器具到达车站后乘坐动车组到达故障现场。为了优化抢修模式,沈阳供电段将原有的8个抢修包加2组挂梯的“8+2”

6、抢修模式优化为现在这些包含了抢修工具、照明器材、安全用具的6个抢修包加2组挂梯的“6+2”抢修模式,缩短了人员机具出动时间,提高了抢修机动性,保证了车间抢修作业的顺利实施。能够在2小时内完成接触网断线及以下故障抢修。抢修小组具体抢修组织和分工为:1号抢修队员:携带1号抢修包和挂梯1组,抢修包内有4T手扳葫芦1个、手持强照明灯1个、绝缘手套靴子1套、头灯1个。1号抢修队员在现场负责挂梯组装、扶稳挂梯、为现场照明等配合工作。2号抢修队员:携带2号抢修包和挂梯1组,抢修包内有3T手扳葫芦1个、紧线器2个、钢丝套2条、手持强照明灯1个、头灯1个。2号抢修队员与1号抢修队员任务相同,在现场负责挂梯组装、

7、扶稳挂梯、为现场照明等配合工作。3号抢修队员:携带3号抢修包,抢修包内有承力索接头线夹4个(120、95各2个)、接触线接头线夹4个(150、120各2个)、充电式承力索液压切刀、个人工具1套、安全带1条、六角扳手1把、卷尺1个、扭面器1把、钢丝套子2条、H型脚扣1套、头灯1个。3号抢修队员为攀登挂梯网上作业人员。4号抢修队员:携带4号抢修包和铁线20m,抢修包内有H型钢柱脚扣1副、滑轮2个、铜绑线2m、白棕绳2条、手持强照明灯1个、头灯1个、隔离开关钥匙1把。4号队员负责组装滑轮组、扶稳挂梯、现场照明等地面配合工作。5号抢修队员:携带5号抢修包和断线剪1把,抢修包内有电连接线1条、电连接线夹

8、4个、H型钢柱脚扣1副、充电式液压导线切刀、个人工具1套、承力索和接触线吊弦线夹各4个、弹吊线夹2个、安全带1条、六角扳手1把、扭面器1把、头灯1个。5号抢修队员为挂梯网上作业人员。6号抢修队员:携带6号抢修包和天翼对讲机,抢修包内有滑轮组1组、头灯1个。6号抢修队员为工作领导人,负责现场全面指挥和地面配合工作。在经过严格培训和实战演练的情况下,6名抢修队员和2名应急值守人员通过分工协作和密切配合,可以较好地完成各项既定抢修任务。3.2抢修组织和流程一般故障情况下,即高铁接触网发生故障或受外部侵害后,调度会通过动车司机、添乘人员或客专沿线值守公安人员,了解现场情况并判定故障类型,根据故障基本信

9、息通知相应人员出动抢修。发生网上异物等故障时,调度通知高铁车站应急值守人员进行处理。3名应急值守人员中,有1人负责联系邻线列车和驻站防护,另外2人登乘邻线动车组并携带相关工具到达现场。故障处理结束后,抢修人员登车返回。发生其它故障时,调度根据故障情况通知相应高铁接触网工区和车站应急值守人员。3名应急值守人员中,有1人负责联系邻线列车和驻站防护,另外2名应急人员随接触网工区应急抢修人员共同乘坐动车组列车到达故障现场,采用双挂梯处理故障。故障处理完毕后,抢修人员到距故障点最近的逃生通道处离开线路。接触网发生不明原因跳闸、自重合不成功的情况下,生产调度通知相关车间应急人员,3名应急值守人员中,1人负

10、责联系邻线列车和驻站防护,另外2人登乘动车组进行巡视。如在巡视中发现接触网故障地点并确定故障类型,登乘人员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工区抢修人员携带8个抢修背包登乘后续动车组到达故障地点。故障处理完毕后,抢修人员通过故障点最近的逃生通道离开线路。4“双挂梯”抢修模式的优化目前,供电系统虽然确定了高铁接触网抢修模式,也进行了多次实战演练,但至今尚未利用这种新模式处理接触网故障,此种抢修模式在现场空间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对于供电系统来说还是个未知数,所以,还要对这种高铁接触网抢修模式进行不断优化。4.1进一步加强演练,提高职工素质为了确保高铁供电畅通,要充分利用检修作业等时机锻炼队伍,组织开展抢修演练,进一

11、步提高职工综合业务素质,保证“双挂梯”抢修模式在接触网抢修中能够真正发挥作用。4.2进一步优化抢修装备现在,国内应用于高铁接触网的先进工具有很多,例如成都铁路局使用长导链紧线装置代替滑轮组,在抢修中发挥较大作用。哈大高铁供电系统要在实践中进行比对和探索,在既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再创新,进一步提高抢修装备水平,为接触网抢修节省时间。4.3抢修队伍“旅客化”改造乘坐高铁动车进行抢修可以提高抢修效率,但抢修人员着工作服并携带工器具上动车组,易引发旅客逆反或恐慌情绪。为此,我们计划从设计新式工作服,制作地线口袋等方面对职工着装和抢修器具包进行改进,使抢修人员“旅客化”,真正做到在不影响旅客的情况下,利用动车快速到达抢修现场的目的,减少对高铁运输的负面影响。5结束语高铁提出高要求,新线催生新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供电系统仍要进一步优化接触网抢修模式,以提升职工技术能力为基础,以提高抢修速度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完善和创新,确保“双挂梯”抢修新模式在高铁抢修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确保高速铁路安全、可靠、优质供电。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