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93119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工业大学辅修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试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2018年7月目 录航天学院1.智能无人系统1机电工程学院2.智能机器人3 3.智能制造系统工程6经济与管理学院4.计算金融85.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6.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2 智能无人系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辅修)一、培养目标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面向国家需求,着眼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培养具备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胜任跨学科沟通协作,在网络和智能时代能够解决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人才。二、培养要求1. 知识应用和问题分析:能够掌握并运用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

2、专业知识,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识别与表达,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2. 方案设计/开发:能够针对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和开发适当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操作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3.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4. 工具使用:能够针对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5. 社会责任:能够评价智能无人系统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的影响,并理解

3、应承担的责任。6. 沟通协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就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同行进行书面及口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承担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7.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三、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四、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控制原理B,模式识别基础,智能控制基础。五、学习年限、授予学位及学分要求学习年限:1-3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学分要求:本辅修专业学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至少修满24学分(不含毕业设计),学校颁发辅修专业证书;若毕业设计(论文

4、)答辩合格,修满32学分,学校颁发辅修学位证书。近工科专业如在主修专业中已经修得相同或相近课程且成绩合格,可以申请学分认定。若认定学分大于等于6个学分,需要选修智能控制课程设计课程。六、学年教学进程表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分学 时 分 配考核方式建议选课学 期学时讲课实验上机习题课外AS33140数字信号处理2.032248考查2秋AS32141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2.032248考试2春AS33142信号检测技术基础2.032266考查AS31143自动控制原理B4.0645410考试3秋AS33144数字图像处理2.032248考查AS33145模式识别基础2.03224144考试3春AS

5、33146智能控制基础2.032248考试AS33147智能控制课程设计*(认定超过6学分时选修)4.04周考查3春AS33148智能无人机2.032248考查4秋AS33149智能无人车2.032248考查AS33150智能医学诊断2.032248考查AS33151快速控制原型与硬件在环仿真技术2.0322012考查AS34103毕业设计8.014周4春每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如下:数字信号处理先修课程:微积分。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先修课程:微积分、大学物理、电路。信号检测技术基础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B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6、数字图像处理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模式识别基础先修课程:微积分、代数与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智能控制基础先修课程:微积分、自动控制原理B。智能无人机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B、电路、智能控制基础。智能无人车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B、电路、智能控制基础。智能医学诊断先修课程:模式识别基础、数字图像处理。快速控制原型与硬件在环仿真技术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B。智能机器人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辅修)一、培养目标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经历,能够从事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推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良好工程职业道德的

7、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二、培养要求1.掌握并能够运用本专业所需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2.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设计机器人系统的能力;4.具有对智能机器人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论证优化的能力;5.具有进行智能机器人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设计的基本能力;6.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7.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10.具备终身教育的意识,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能力。三、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四、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机器人学导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设计制造基础、智能制造与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概论。专业核心课程:机器人驱动与运动控制、机器人传感与检测技术、机器人轨迹控制实验、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视觉。专业选修课程:仿生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并联机器人基础、医疗机器人概论、特种移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技术。五、授予学位及学分要求在辅修本专业(学位)前,学生应具有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

9、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训练的知识基础,对在规定年限内完成本专业教学进程要求的课程,修满34学分者,颁发辅修学位证书。对在规定年限内完成本专业教学进程要求的课程,修满25学分者,颁发辅修专业证书。六、学年教学进程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考核方式学时学分建议选课学期备注ME32584智能制造与工业物联网必修考查3222春ME32585人工智能概论必修考查3222春ME32586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必修考试3223秋ME32587机械设计制造基础必修考试8053秋ME32588机械设计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必修考查1周13秋ME32589机器人学导论必修考试3223秋ME32590机器人传感与检测技术必修考试

10、3223春ME32591机器人驱动与运动控制必修考试3223春ME32592机器人轨迹控制实验必修考查2413春ME32593机器人智能控制基础必修考查3224秋ME32594机器人视觉必修考查3224秋ME32595仿生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选修考查1614春辅修学位选修3学分;辅修专业选修2学分。ME32596并联机器人基础考查1614春ME32597医疗机器人概论考查1614春ME32598特种移动机器人考查1614春ME32599微操作机器人技术考查1614春ME34599毕业设计必修考查8周84春只适用于辅修学位。七、培养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培养 目标 培养 要求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2

11、培养目标3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6毕业要求7毕业要求8毕业要求9毕业要求10八、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 要求 课程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6毕业要求7毕业要求8毕业要求9毕业要求10专业基础课MLHHL专业核心课HHHHLL专业选修课HHHHLL毕业设计HHML注:1. 根据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支撑强度的含义是:该课程覆盖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多寡,H至少覆盖80%,M至少覆盖50%,L至少覆盖30%。课程应覆盖所有必修环节。2.表中未覆盖部分由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

12、与创新创业实践来达到要求。智能制造系统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辅修)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实的智能制造系统工程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兼具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与数字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2.终身学习,致力于提高智能制造水平,促进制造业发展;3.在教学、科研、制造业领域持续发挥专业所长,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二、培养要求1. 能够将机械制造、运筹学、人工智能、信息工程技术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智能制造工程和管理问题;2. 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智能制造工程和管理问题,正确构建问题模型并创造性地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3.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与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指导智能制造实践;4.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评价工程和管理实践可能对社会、环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