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型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安装使用说明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91895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zw型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安装使用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zw型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安装使用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zw型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安装使用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zw型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安装使用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zw型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安装使用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zw型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安装使用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w型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安装使用说明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ZW 型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安装使用说明书型自吸无堵塞排污泵安装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一.概述 ZW 型自吸无堵塞排污泵是在反复研究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一种 结构新颖的产品。 ZW 型泵集自吸和无堵塞排污于一体,采用轴向回流外混式,并通过泵体、叶轮 流道的独特设计,即可象一般清水自吸泵那样不需要安装底阀和灌引水,自吸式排污 泵又可吸排含有大颗粒固本和长纤维杂质液体,可广泛适用于市政排污工程、河塘养 殖、轻工、造纸、纺织、食品、化工、电业等行业,是抽吸纤维、浆料和混合悬浮等 化工介质最理想的杂质泵。 ZW 自吸泵与国内同类自吸排污泵产品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自吸性能好、排污 能力强、高效

2、节能,使用维修方便等特点,在排污泵系列产品中属国内首创。各项技 术性能指标居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和发展前景。 二.工作条件 二.工作条件 1.环境温度50,介质温度80特殊要求可达 200; 2.介质 PH 值铸铁材质为 6-9,不锈钢为 2-13; 3.介质重度不超过 1240 千克/m3; 4.自吸高度不能超过规定值 4.5-5.5 米,吸入管长度为10 米; 5.通过能力悬浮颗粒直径为泵口径的 60%,纤维长度为泵口径的 5 倍。 三.技术参数三.技术参数 流量:5-800m3/h; 扬程:12-60m; 电机功率:2.2-55KW; 转速:1450-2900r

3、/min; 口径:25-300; 介质温度:100; 自吸高度:4.5-6.0m。 四.型号意义 四.型号意义 五.结构及工作原理 五.结构及工作原理 ZW 系列自吸式无堵塞排污泵(图一) ,主要由泵体、叶轮、后盖、机械密封、泵轴、 轴承座、进口阀、气液分离管、加水阀门、进、排接管等组成。 图一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1 进口接管5 出口接管 9 叶轮 13 泵轴 2 进口阀 6 泵体 10 机械密封 14 轴承盖 3 中接管 7 气液分离管11 挡水圈 15 底盖板 4 加水螺栓8 后盖 12 轴承座 16 口环 泵的工作原理:泵体内设有储液腔,并通过上方的回流孔和

4、下方的循环孔与泵工作腔 相通,构成泵的轴向加流外混式系统。泵停止工作后,泵内腔已储有一定容积的液体。当 泵起动时,有关当局内的储液在叶轮的作用下,夹带着空气被向上抛出,液体通过气液分 离管的网格回流到工作腔,气体被排出泵外,使泵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达到自吸的作用。 第二次工作时泵吸入口处装有单向逆止阀,因此不需要再加储水即可起动。 自吸泵的工作过程分 4 个阶段: 1汽液混合过程:由于吸入室和排出口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泵的储液室一直存有一 定量的液体,当叶轮旋转以后,叶轮带动液体进入汽液分离室至出口,叶轮进口形成负 压, 吸入室和吸入管路的空气进入叶轮, 在叶轮出口处与叶轮内高速旋转的液体相混

5、合。 2汽液分离过程:汽液混合物通过压水室后进入汽液分离室,此时流速降低,由于气 体和液体的密度差大,较轻的气体从出口逸出,较重的液体由于自身的重力和负压吸力 的原因,通过箱体与泵壳相连通的回流孔回到泵的涡壳中。 3再循环过程:由于储液室已有足够的液体,所以通过回流孔返回叶轮的液体与吸入 室的空气重新混合,继续上述的汽液分离过程,吸入管中的气体越来越少,直至把吸入 管道中的气体全部排尽为止,泵便完成了自吸过程。 4输液过程:泵便完成了自吸过程后,自动转向输液运行,其工作过程即为普通离心 泵的工作过程。 六.泵的使用 六.泵的使用 (一)起动前的准备及检查工作 1.本系列自吸泵,根据泵的工作运转

6、状况,分别采用优质钙基黄油和 10 号机油进行 润滑,如果采用黄油润滑的泵应定期向轴承箱内加注黄油,采用机油润滑的泵,如果油位 不足,则加足之。 2.检查泵壳内的储液是否高于叶轮的上边缘,如若不足,可以从泵壳上的加液口处直 接向泵体内注入储液,不应在储液不足的情况下启动运转,否则泵不能正常工作,且易损 坏机械密封。 3.检查泵的转动部件是否有卡住磕碰现象;检查泵体底脚及各联结处螺母有无松动现 象;检查泵轴与电动机主轴的同轴度或平行度;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必须 设法排除;打开吸入管路的阀门,稍开(不要全开)出口控制阀。 (二)起动及操作 1. 起动自吸泵,注意泵轴的转向是否正确;注意

7、转动时有无不正常的声响和振动。 2. 注意压力表及真空表读数, 起动后当压力表及真空表的读书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而 指向稳定后,说明泵内已经上液,泵进入正常输液作业。在泵进入正常输液作业前即 自吸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泵内水温升高情况,如果这个过程过长,泵内水温过高,则 停泵检查其原因。 3. 如果泵内液体温度过高而引起自引困难, 那么可以暂时停机, 利用吐出管路中的液 体倒流回泵内或向泵体上的加储口处直接下来向泵泵内补充液体,使泵内液体降温, 然后起动即可。 4. 泵在工作过程中如发生强烈振动和噪声, 有可能是泵发生汽蚀所致, 汽蚀产生的原 因有两种:一是进口管流速过大,二是吸程过高。流速过大时可

8、调节出口控制阀,升 高压力表读,在进口管路有堵塞时则应及时排除;吸程太高时可适当降低泵的安装高 度。 5. 泵在工作过程中因故停泵,需再起动时,出口控制阀应稍开(不要全开) ,这样既 有利于自吸过程中气体从吐出口排出,又能保证泵在较轻的负荷下启动,同时,注意 检查管路系统有无渗漏现象。 (三)停泵 1. 首先必须关闭吐出管路上的阀门; 2. 使泵停止转动; 3. 在寒冷季节,应将泵体内的储液和轴承冷却室内的水放空,以防冻裂机件。 七七泵的安装 泵的安装 1. 在泵与电动机联轴传动时,应注意泵轴与电动机的输出的同轴度;泵安装的准确 与否对泵的运行平稳性和使用寿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仔细认真地安

9、装校正。 2. 泵联轴器必须用螺母紧固好,并锁紧螺母,谨防螺母松动,否则易引起叶轮窜动, 造成机械故障。 3. 为使泵体内能够保持一定的储存液,以达到较好的自吸能力和防止机械密封的干 摩擦,必须使泵的进口高于泵轴中心线。 4. 吸入管路的安装应注意: A. 吸入口的安装高度不能超过泵自吸性能高度,在条件许可时,吸入口的安装高度 应尽可能地低于水池储面,并尽量缩短吸入管的长度,少装弯头,这样有利于缩短自吸时 间,提高自吸功能。 B. 吸入管路中的阀门、法兰等应严防漏气或渗漏液体,即吸入管路不允许有漏气现 象存在。 C. 吸入管路和吐出管路应有自己的支架,泵体本身不允许承受管路的负荷。 5. 水泵

10、在安装时,应使泵及管路的静电接地电阻达到其规定要求。 6. 校正泵联轴器及电动机联轴器的安装间隙及同轴度,其不同轴度允许偏差为 0.1mm。泵轴和电动机轴的高度差可在底脚上垫铜皮调整。 7. 在机组实际运转 3-4 小时后,作最后的检查,如无不良现象,则认为安装已妥, 在试运转中应检查轴承的温度,轴承体的温度不宜超过 70。 8. 在泵的出口管路上如装有单向阀而在自吸过程中不能使泵顺利地排出气体时,应 在泵的出口处加接排气小管及阀。 八泵的维护和拆装八泵的维护和拆装 该泵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经久耐用。在泵正常情况下,一般不需要经常拆开保养。 当发现故障时给予排除即可。 (一)维护该泵时应注意

11、 当泵长期运行后,滚动轴承,前、后密封环磨损到一定程度时,须进行更换;机械封 在不漏液的情况下,一般不允许拆开检查。若轴承体下端泄漏口处产生严重泄漏时,应 对机械密封进行拆检。装拆机械密封时,必须轻取轻放,注意配合面的清洁,保护好静 环和动环的镜面,严重敲击碰撞。因机械密封而产生泄漏的原因主要是摩擦付镜面拉毛 所致。其修复办法,可对摩擦付端面进行研磨使恢复镜面。机械密封产生泄漏的另一原 因是 O 形橡胶密封圈(或缓冲垫)安装不当,或者变形老化所致。此时则需要调整或更 换 O 形橡胶密封圈进行重新装配。 (二)泵拆装顺序 A. 拆下电机或脱出联轴器; B. 拆出轴承体总成,检查叶轮和前口环的径向

12、间隙,检查叶轮螺母有无松动; C. 拆下叶轮螺母,拉出叶轮,检查叶轮和后密封环的径向间隙; D. 松出机械密封的紧定螺钉,拉出机械密封的动环部分,检查动静环的贴合情况, 检查 O 形橡胶密封圈(或缓冲垫)的密封情况; E. 旋出联轴器的紧定螺母,拉出联轴器; F. 拆下轴承端盖,拆出泵轴和轴承; G. 安装时以相反顺序进行装配即可。 九故障原因及其消除方法九故障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故障 原因 解决方案 泵不出水 1、泵体内未加储液或储液不足 2、吸入管路漏气 3、电压过低 4、吸程太高或吸入管路太长 5、机械密封泄漏过大 1、加足 2、消除管路漏气现象 3、调整电压 4、降低吸程或缩短管路 5、修理或更好换 泵出水不足 1、因使用不当,叶轮流道或吸入管路被堵塞 2、叶轮磨损严重 3、功率不足转速太低 1、清除堵塞物 2、更换叶轮 3、调整至额定转速 泵噪音、 振动大 1、底脚不稳 2、轴承磨损严重 3、泵与电机主轴不同轴 1、加固 2、更换轴承 3、调整同轴度 轴承温度过高 1、润滑脂变质或干燥 2、轴承损坏 1、更换润滑脂 2、更换 泵泄漏 1、联接螺栓松动 2、密封件磨损 1、固紧 2、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