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的影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8940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好人的影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峡好人的影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峡好人的影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峡好人的影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好人的影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三峡好人看贾樟柯的艺术成就 (要删改阿鲁)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贾樟柯的电影虽然也具有第六代导演共通的边缘化情结,即关注边缘化群体,以底层小人物为自己的镜像话语,力图对第五代导演以精英化的视角创造的寓言电影进行文化突围,用写实主义的风格实现一种微观的对真实的注视。但贾樟柯之所以能较早的从“地下”走到“地上”,进入大众文化的视野,实现世界、三峡好人的全国公映,摆脱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国外获奖无数国内屡屡禁映的尴尬局面,是因为他的电影特别是“故乡三部曲”(小武、任逍遥、站台)之后的世界、二十四城记、三峡好人等片更加关注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比起张元北京杂种中摇滚青年的叛逆不羁,

2、章明巫山云雨所透出的压抑,贾樟柯最为成功的这部三峡好人唱响了一曲底层人民的挽歌,表现出更为深远博大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曾说过这一句话:“人有的时候是善于遗忘的族群,我们太容易遗忘了,所以我们需要电影。”想到里面的小马仔最崇拜电影里的小马哥,电影里的小马哥说,我们已经落伍了,因为我们太过怀旧。在三峡移民的进行时,在外面的世界已经将发哥遗忘的差不多的时候,那里还有一个年轻人对发哥迷得如醉如痴。真的吗?或者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一厢情愿。看见电影里七八岁的孩子,可以将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唱得荡气回肠,你就知道,这里,并不是一块与世隔绝的净土,而小马哥,真的离我们太远了。这里有两种人,怀旧的

3、和不怀旧的。怀旧的如三明,木讷,本分,厚道,来看孩子,还要花3万块赎回从前花钱买的媳妇。怀旧的如小马,被压在砖石地下。不怀旧的如斌斌,几年可以对老婆不闻不问,老婆找上门来,也很是冷漠,老婆说想离婚不多时就应允。斌斌做着拆迁的大生意,正是笑贫不笑娼的社会的大红人。时代的洪流,就像已经被淹没的那一片城市,已经把很多东西裹挟走了,而我们,在这样的变迁面前,又是那么的无能为力。谁还能记得他们,记得说着“我还有一些烂朋友”的和善也狡黠的老人,记得5块钱摩的把人拉到一片汪洋面前却又振振有词又不是我淹的古惑仔,记得干苦力每天只得三五十元就心满意足的汉子,记得那些残垣断壁上大大的“拆”字,谁为我们这个时代立传

4、? 三峡好人描写了两个寻找亲人的故事,通过三峡、山西两地的勾连展示出广阔的社会变迁图景。三峡大坝的建设与移民问题在当下具有典型性,类似的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同时带来社区的消失、人际关系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化。近年来山西矿难不断,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只拥有新闻报道死亡人数的记忆碎片,缺少从劳动者角度去体验问题的过程。三峡好人将山西矿工生活与三峡移民工程联系起来,使观众似乎和主人公同时置于正在经历的社会大变迁之中。许多细节是虚构性的、象征性的,一旦它们被置于纪实性的叙述中,故事内容整体上就显得非常真实,影片的内涵随之丰富起来。 影片被分为“烟、酒、茶、糖”四个部分,其中烟、酒这两个部分主要描写

5、的是山西民工韩三明来三峡寻找买妻麻幺妹的故事。韩三明是个沉闷木讷的老实人,导演在影片一开始就用很多的细节表现这位“好人”的特点。他遭遇魔术表演设局的敲诈,开摩托拉客小伙的哄骗都不懂得反抗,面对麻老大对他的冷言冷语他也是保持沉默。人们难免会对他被动的生存状态产生不满甚至是嘲笑。直到后来,他从废墟中挖出“小马哥”的尸体,安静的点烟祭拜;他答应偿还麻老大所欠的三万元债务以赎回幺妹毅然回乡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黑煤窑打工挣钱的时候,我们不禁对这个好人肃然起敬。在社会一片浮华之风盛行之时,还有韩三明这样的普通人守得住心灵的净土,不对物质贪恋,能为家人吃苦。他所代表的底层人物的形象,充满着质朴动人的力量。小武

6、中小偷的被铐是无语的开放式结尾,任逍遥是更年轻一代面对时代的无奈感,世界则是小镇青年进入城市之后的迷失,可以说过去的贾樟柯看到了与他一样的县城兄弟的卑微命运,他的目光一样充满感情和悲痛,但是他并未看到或是意识到他们身上的生命力。三峡好人的突破在于,在巨大的个人无法抵抗的变迁中,以韩三明为代表的建筑工兄弟们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可以说是整个无奈的时代里唯一闪光的希望。影片结尾的定格镜头中,冷灰色的基调里,韩三明黝黑的背景作为前景,景深处是同样黝黑的生命在一片废墟间的绳索上的高空行走,命悬一线却有勇敢活下去的勇气。 同样是寻人的故事,沈红比起韩三明多了些洒脱和坦然。从开始时主动找水,不停地喝水的行

7、动中就可以看出她对于掌握自己人生所具有的主动性。历经了两年漫长的等待,她决定从山西来三峡寻夫,一路上也不忘用些小技巧去探听丈夫的感情生活。找到丈夫后发现了丈夫的背叛也只是编织了一个变心的谎言选择优雅的离开。当沈红用斧子毅然劈开丈夫柜子出现了属于她的主题“茶”的时候,贾樟柯就不动声色的将镜头对准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旨在通过对“底层”与“中产”的对比展示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移民问题。沈红穿越了新城的灯红酒绿,出入的是高级的住宅小区及娱乐场所这些轨迹所展示的中产阶级的新城区与韩三明等底层人生活的废墟,小旅社,船屋为主体的旧城区在影像空间上并峙,组成了一个颓败与繁华并存的奇异空间。这既是三峡的地域风貌,

8、又混杂了正在步入现代性的当代中国社会的特征,这是一个充满过渡性的地方。没有虚假的口号和豪情,也没有敲锣打鼓的欢送,这些远不同于我们在新闻报道中所看到的关于三峡移民工程的影像,是变迁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有意忽略的一页。 专属于“小马哥”的“糖”的部分用开始的喜剧化衬托着死亡的苦涩。小人物的乐天,甚至是盲目自傲都让我们对这个迷恋香港电影中英雄人物小马哥而自命为“小马哥”的小混混生出一种喜爱。他身穿洁白的衬衫还挂着娃娃似的笑脸,在一片喜庆的给大家发完奶糖以后迎接他的是废墟下的死亡。“浪奔,浪流,万里江水涛涛永不休”是他的手机铃声,也是他内心雄心壮志外化的呼喊,到了最后竟也成了他生命终结的符号。寂静中,

9、韩三明靠这首歌找到了“小马哥”的尸体。为了50块钱,或者说是为了心中英雄的梦想,“小马哥”的死留下的不是血腥的暴力,而是对冰冷现实的控诉。卑微生命的消逝仿佛一颗尘埃无人问津,若不是遇见好人韩三明,那么“小马哥”的死也不会引起一点波澜。卑微如尘埃,颓败如拆除的楼宇。 三峡库区的奉节旧城是在空间中注定消逝的句点,在时间中却又具有永恒象征意义的符号。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响的第六代导演在书写底层时特有一种强烈的影像文档意识,抢在消逝之前记录某些东西。贾樟柯的长镜头多是固定镜头,运动也只以平移和摇为主,很少有纵深上的变化,可以看出导演意在“展现”而非“调度”,镜头只是一个通往现实的媒介,一种纪录工具。

10、影片的开始贾樟柯就用了一个长镜头的移动,“横幅式”的展示了三峡上底层民众落魄的生活,犹如一幅画卷慢慢的展开,最后定格主角韩三明。为了更好地表达他的生命体验,对于沉重的现实和过去的历史,贾樟柯采取一种类似纪录片的非虚构表现手法,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影片运用跟踪拍摄、同期声等纪录片手法,使之呈现一种来自生活的质感。对于人物的交谈,也不用好莱坞式的正反打而是选择一个机位客观的进行纪录,正如贾樟柯语:“如果我把一个长到7分钟的镜头切成几个的话,就会失去僵持感。这种僵持感存在于人与时间、镜头与其主体之间。”在一个段落结束的时候,往往是人物先出画,镜头还对准着三峡的景静默着一两秒钟,仿佛沉思。 除了镜头,

11、贾樟柯在声音的运用上也构思巧妙.。他常用带有反映当时社会进程的背景质素来表达对过去时代的回忆与当下生存状态的体验。首先是音乐,贾樟柯的电影不太使用原创配乐及主题曲,常常是“拿来”现有的流行歌曲大做文章。小武里的心雨表达着小武对歌女的爱慕,任逍遥也借任贤齐的同名歌曲抒怀,在三峡好人里小男孩唱的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无疑体现着平民文化的时代表征,大众文化所关注的不过是些情情爱爱的个人感情,而非人民生活最本真和痛苦的一面,“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的歌词还映衬着沈红心底对忠贞爱情的渴望。很多时候音乐从有声源音乐转换为无声源的配乐帮助了场景的转化,交待时代大背景的同时发挥着电影音乐独特的技术作用。江湖艺人

12、一曲酒干倘卖无唱得声嘶力竭,卖唱的和看客都是社会中的底层人,用各种搞怪和疯狂带来的欢乐则是笑中带泪的。而韩三明好人一生平安的铃声不但隐喻着韩三明坚守的做人准则,还用“小马哥”的嘲笑和上海滩的铃声进行着生命间的对比。一个诚实踏实,一个张扬浮夸,同样是底层人被压抑的生命,“小马哥”的结局是死亡,而韩三明却取得了幺妹的原谅,怀抱着赎回幺妹的期待踏上了回乡打工的路。其次,广播、电视等客观音响传递着大量的信息,广播和电视新闻画面里充满着大量关于三峡移民的叙述和镜头。这些都成了观众除去主要情节之外对整体时代最真实的感知途径传递着大量影片中没有直接讲述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贾樟柯的电影虽然具有“私语化”的叙

13、述模式,关注的是小人物的个人故事,但这些其实际所传达的内容却涵盖着大的时代背景。一个电视中的三峡移民的新闻镜头可以被连接为现实中的三峡之景,在时空转换上可谓精巧独特。 三峡好人运用着现实主义的纪录方法描述不同人的生命体验,但片中几处超现实处理又是必然被注意到的。第一次飞碟的出现实现了韩三明与沈红之间叙述线索的转换,流畅自然。还有沈红背后飞起的高塔,甚至是结尾处高处走钢丝的人都带着浓重的神秘色彩,它们的真实意义当然是无从解释的。三峡好人带着非现实主义的“贾想”色彩描述小人物的生命体验时有着无法言说的悲凉。超现实的场景或许代表着主人公内心超越现实的渴望。同时,对观众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在如此现实主义风格下,贾樟柯尝试了这种超现实的神秘主义倾向,会造成观众对于影片现实意义认同的间离效果。从而,影片更能使观众清楚地认识到电影只是生活的假象,生活也许比电影更残酷。这一点完美表现了贾樟柯的冷静纪实的电影风格。三峡好人是贾樟柯为底层平民唱响的一曲挽歌,用影像和声音纪录着中国社会中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给了被忽略的大多数一个新的话语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