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模式(详细-)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287603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模式(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模式(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模式(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模式(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模式(详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模式(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模式(详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一、小说阅读“四步法”: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小说情节类(一)概括情节脉络和情节线索1.梳理、概括情节题(1)常见提问方式: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情感脉络);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答题模式: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2.分析概括线索题(1)常见提问方式:小说的

2、线索是什么?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的明暗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答题方法:如何找出线索:可以作为小说线索的事物很多,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物象线索、人物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等,有时线索不止一条,还有双线(明暗两条)。一般而言,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就是线索,有的标题就是线索,有时线索在开头或结尾交代出来。线索有哪些作用:a.从情节的角度回答,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b.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回答,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c.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主题更加丰富。3.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1)常见提问方式: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3、?请简要分析。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2)答题的四个角度:线索。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等。叙述视角和方式。叙述视角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种是无限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分析叙述方式,主要看小说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及平叙中哪种(些)方式,一般先指出采用了倒叙、插叙、平叙等方式,然后再分析。组织材料的详与略。安排情节的技

4、巧,如使用了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拆构法及“欧亨利笔法”等。 (二)分析概括情节的作用 1.常见的提问方式:小说第段有什么作用?某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中写了内容,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2.思考角度结构角度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内容角度对环境的作用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

5、主题,丰富主题等。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3.结合位置说作用分析某处情节(句段)的作用与其在文中的位置密不可分。小说开头常见作用: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情节作用: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作用: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主题作用:开篇点题。读者作用: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中间常见作用:情节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转折;形成照应或埋下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

6、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人物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强化人物情感。主题作用:深化主旨,突出(暗示)主题。小说结尾常见作用:情节(结构)作用: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戛然而止;使情节更完整;欧亨利式结尾。人物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主题作用:卒章显志,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情感。读者作用: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小说环境类(一)概括景物特点(寓意)1. 常见的提问方式:文中画横线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怎样的特点?2.答题方法:分析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

7、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做这类题时要特别注意审题,注意“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要求答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二)环境描写的手法1. 常见的提问方式:指出文中某处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方法。文中某处是怎样描写景物的。2.鉴赏环境描写手法题的三大角度: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8、。(3)从写景角度看: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等。3.答题模式:根据题干要求,先判定方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具体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色景物描写的作用(三)分析概括景物描写的作用 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使文脉更清晰或有起伏

9、波折;相互照应(照应标题或开头或结尾等),文脉更加紧凑完整。主题方面揭示主题;深化主旨;暗示社会本质特征。2.根据位置判定其作用位置作用在开头引出下文内容;渲染气氛,营造氛围,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在结尾呼应上文内容,使结构严谨;揭示主题或深化主旨。在人物出场前引导人物出场。在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在人物的描写中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3. 常见的提问方式:本文某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本文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请阅读第段的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4.答题模式:指向环境: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指向情节: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做

10、铺垫,为埋下伏笔。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小说形象类 (一)整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题1.常见提问方式:a.作品中的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b.作品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c.概括文中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d.请概括文中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答题模式:a.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b.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二)分析人物形象作用题1.常见

11、提问方式:小说中“(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小说“(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2.规范答题:(1)次要人物作用题:自身作用情节作用人物作用主题作用环境作用“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情节作用”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

12、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2)主要人物形象作用,则重点看三点:a.表现主题的作用。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b.推进情节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而使情节有了变化,从而对情节起推进作用。c.体现社会意义。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真正的写作意图。 (3)物象作用题: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作用主题作用“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环境作

13、用”,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人物作用”,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情节结构作用”,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形成线索等。“主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小说艺术技巧类1.叙述艺术叙述艺术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人称第一人称叙述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叙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

14、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线索单线(1)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2)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3)丰富人物形象。(4)明线使故事更集中、人物更突出,暗线能在更深更广的层面揭示、深化主题。双线(明线与暗线,主线与副线)2.描写艺术(1)景物描写艺术赏析景物描写艺术可以从以下方面欣赏: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白描和工笔。(2)人物描写艺术人物描写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直接描写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