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87015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导出单位的是()A质量B时间C位移D力【答案】D【解题思路】质量、时间、位移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力的单位为导出单位,选项D正确,A、B、C均错误。答案为D。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是因为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B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甲对乙的作用力大于乙对甲的反作用力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D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答案】C【解题思路】自由下落的石块所受的重力为不变的,选项A错误;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甲

2、对乙的作用力等于乙对甲的反作用力,选项B错误;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选项C正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选项D错误。答案为C。3学校秋季运动会上,飞辉同学以背越式成功跳过了1.90m,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辉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等于她的重力B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C起跳以后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D起跳以后在下降过程中重力消失了【答案】C【解题思路】起跳时,地面要给人一个向上的支持力,支持力的大小大于人的重力的大小,人才能够有向上的加速度,向上运动,所以飞辉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大于她的重力,选项A错误;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也是只受重力的作用,有向

3、下的重力加速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B错误;下落过程中只受重力的作用,有向下的重力加速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C正确;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此时受到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人受到的重力不变,选项D错误。答案为C。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在赤道和纬度为45的地面上,则()A甲的线速度大B乙的线速度大C甲的角速度大D乙的角速度大【答案】A【解题思路】甲乙两物体角速度一样,同时由图可知:乙随地球转动的半径比甲小,根据: = r,可知甲的线速度大,选项B、C、D均错误,A正确。答案为A。5质量为0.5kg的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它的速度

4、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在前2s内和26s内的加速度相同B在前2s内向右运动,26s内向左运动C在46s内和68s内的速度变化量相同D在8s末离出发点的距离最远【答案】C【解题思路】根据-t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在前2s内和26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加速度不同,选项A错误;在06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物体一直向右运动,选项B错误;在46s内速度变化量为:1 = 0-4m/s = -4m/s,68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2 = -4m/s-0 = -4m/s,则在46s内和68s内的速度变化量相同,选项C正确;物体在前6s内一直向右运动,6s后向左运动,所以在6s末

5、离出发点的距离最远,选项D错误;选。6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三个物块A、B、C,A与天花板之间、A与B之间用轻绳相连,B与C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当系统静止时,C恰好与水平面接触,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现将AB间的细绳剪断,取向下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剪断细绳的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为0、g、gB剪断细绳的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为0、g、0C剪断细绳后B物块向下运动距离x时加速度最小D剪断细绳后B物块向下运动距离2x时速度最大【答案】D【解题思路】设三个物块A、B、C的质量均为m,当系统静止时,C恰好与水平地面接触,则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C的重力,即有F = mg。剪断

6、细绳的瞬间,细绳的张力立即消失,细绳的张力可突变,则A所受的上面细绳的拉力与重力重新平衡,A的加速度为0。而弹簧的弹力不变,则对B有:mg + F = maB,得aB = 2g。水平地面对C的支持力突然增大,C处于平衡状态,则C的加速度为0,所以剪断细绳的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为0、2g、0,选项A、B均错误。剪断细绳后B物块所受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此时有kx = mg,得弹簧的压缩量,原来系统静止时有kx = mg,可知x = x,所以B物块向下运动距离2x时加速度最小,速度最大,选项C错误,D正确。答案为D。7一表面粗糙的长直木板A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其上表面

7、放一铁块,现保持B端不动,把木板的A端由水平位置缓慢抬起到竖直位置,如图所示,则在抬起的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C【解题思路】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从开始到滑动过程为静摩擦力,f = mgsin,为正弦规律变化;而滑动后,f = mgcos,为余弦规律变化,而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当夹角增大时,摩擦力应先增大后减小。答案为C。8小船过河时,船头偏上游与上游河岸成角,船相对静水的速度为,其航线恰好垂直于河岸,现水流速度稍有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且到达对岸时间不变,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减小角,增大船速B增大角,增大船速C减

8、小角,保持船速不变D增大角,保持船速不变【答案】A【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船相对水的速度为,其航线恰好垂直于河岸,当水流速度稍有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且准时到达对岸,则如图所示,可知选项A正确,B、C、D均错误。答案为A。9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如图所示,在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AF先增大后减小BF先减小后增大CF一直增大DF一直减小【答案】B【解题思路】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因为物体匀速运动,水平竖直方向均受力平衡:Fcos = Ff = (

9、mg-Fsin);令:,即:则:;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在 + 90前:sin( + )逐渐变大,所以F逐渐减小;在 + 90后:sin( + )逐渐变小,所以F逐渐增大,选项A、C、D均错误,B正确。答案为B。10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速度越大,周期一定越小B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始终不变C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D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与圆心的连线扫过的角度相等【答案】BD【解题思路】根据可知,线速度越大,周期不一定越小,还要看半径,选项A错误;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但大小不变,选项B正确;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是变速运动,选项C错误;匀速圆

10、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则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与圆心的连线扫过的角度相等,选项D正确。答案为BD。1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都是m的小球A和B用轻杆连接,斜靠在墙上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墙面光滑,水平地面粗糙。现将A球向下移动一点,B球向右移动一点,两球再次达到平衡状态。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地面对球B的支持力N和轻杆上的弹力T的变化情况是()AN不变BT变小CN变大DT变大【答案】AD【解题思路】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受重力2mg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N,则知N = 2mg,移动两球后,仍然平衡,则N仍然等于2mg,所以N不变;再隔离对A进行受力分析,轻杆对A的作用力等于轻杆上受到的压

11、力,设轻杆对A球的作用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得:Fcos = mg,得,当A球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夹角变大,cos变小,所以F变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T = F,故T变大,选项A、D均正确,B、C均错误。答案为AD。12如图所示,一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左、右两端皆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度2沿水平面分别从左、右两端滑上传送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从右端滑到左端所需的时间一定大于物体从左端滑到右端的时间B若21,物体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必然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C若2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又返回到右端,则返回右端时物体的速

12、率一定为2D若2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又返回到右端,则返回右端时物体的速率一定为1【答案】C【解题思路】若物体从右端滑到左端和从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大于1,则滑动摩擦力产生加速度,两者加速度大小相等,运动的位移相等,都做匀减速运动,所以运动的时间相等,选项A错误;若21,物体从左端滑上传送带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向右,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运动到右端速度仍小于传送带速度时,没有匀速过程,选项B错误;若2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又回到右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向右,加速度不变,即先向左匀减速,后向右匀加速,整个过程是匀变速运动,位移为零,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故末速度的大小等于初速度的大小

13、,即返回右端时物体的速率一定为2,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为C。13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2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A当F>;4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F>;4mg时,A相对B滑动C当F = 4mg时,B的加速度为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答案】CD【解题思路】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 = 4mAg = 4mg,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 = (mA + mB)g = 3mg,当A、B间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

14、A、B之间的静摩擦力到达最大值,隔离对A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x = ma,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 + 2m)g = 3ma,解得F = 4.5mg,知当F4.5mg时,A、B才发生相对滑动,当3mgF4.5mg时A、B相对静止,且相对于地面一起运动,选项A、B均错误;当F = 4mg时,A、B相对静止一起相对于地面运动,加速度相同,且加速度为,选项C正确;当AB发生相对滑动时,B的加速度为,所以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g,选项D正确。答案为CD。二、多选题14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块A静止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B以初速度0从A的斜面上端开始沿斜面下滑,三角形木块A仍然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不可能小于(M + m)gB水平面对A的静摩擦力可能为零C水平面对A的静摩擦力方向可能水平向左D若B沿A的斜面下滑时突然受到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则无论F的大小为何值,三角形木块A都不会立刻相对地面滑动【答案】BCD【解题思路】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G、支持力N、滑动摩擦力f,如图再对A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FN、B对A的压力N,B对A的摩擦力f,地面对A可能有静摩擦力F静,先假设有且向右,如图当物体B匀速下滑时,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mgsin-f = 0,N-mgcos =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