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案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28681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华聚能源东滩矿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高压电气交接试验方案 施工单位: 编 制 : 审 核 : 批 准 : 日 期 :目 录 1. 目的1 2. 适用范围1 3. 编制依据1 4. 试验项目1 5. 试验人员1 6. 试验条件1 7. 电流互感器试验2 8. 真空断路器试验3 9. 过电压保护器试验8 10. 开关柜配电装置交流耐压试验9 11. 变压器试验11 12.电缆试验 19 13. 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22 14. 环境因素分析及文明施工221. 目的: 为保证山东华聚能源东滩矿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电气安装工程电气设备安装的施工质量,确定高压配电装置制造和安装质量符合有关规程规定,保证

2、电气设备安全投运。特编制该高压配电装置交接试验方案。2. 适用范围:适用于山东聚能源东滩矿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电气安装工程高压配电装置交接试验。3. 编制依据:3.1 施工图纸及安装手册3.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2006)3.3 开关柜技术资料。电气设备产品技术说明书;4. 试验项目:4.1电流互感器试验:4.1.1极性试验4.1.2绕组的直流电阻试验4.1.3绕组绝缘电阻试验4.1.4交流耐压试验4.2母线试验:4.2.1绝缘电阻试验4.2.2交流耐压试验4.3真空断路器试验:4.3.1耐压前测量绝缘电阻4.3.2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接触电阻4.3.3测量分

3、、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和绝缘电阻4.3.4断路器操动机构试验4.3.5测量分、合闸时间,分、合闸同期性和合闸时触头的弹跳时间4.3.6断口交流耐压试验4.3.7耐压后测量绝缘电阻4.4 变压器试验:4.4.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4.4.2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4.4.3绕组连同套管的工频交流耐压试验。4.5.4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4.5.5 检查相位4.4.6测量噪音4.5电缆试验4.6过电压保护器试验5. 试验人员:试验负责人: 1人 ;试验员:3人6. 试验条件:6.1所有参与试验人员资质证书齐全。6.2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并经过详细的技术交底。6.3试验仪器合格

4、有效。6.4设备的技术文件和出厂试验报告齐全。6.5安装工作完成,基础接地良好可靠。6.6现场有可靠的施工电源。6.7现场有足够的施工空间。7. 电流互感器试验:方案:见附图一。7.1极性试验:mVQKP1P2S1S2+-CTx7.1.1试验接线: DC 试验仪器:QK-开关 DC-电池 CTx-被测电流互感器 mV-直流毫伏电压表7.1.2试验步骤:a. 检查接线正确。b. 合上开关瞬间,记录仪表的偏转方向。c. 记录表格:一次绕组二次绕组S1-S2P1P2ABC+-d.数据分析:正偏说明电池正极与电压表正极相连的电流互感器P1、S1为同极性。7.2电流互感器直流电阻试验7.2.1试验接线:

5、按仪器使用要求将测试线接入被试绕组。 试验仪器:HCZZ-2高精度直流电阻快速测试仪7.2.2试验步骤:a. 检查接线正确,按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b. 测量一次绕组直流电阻的测试数据及当时温度。c. 记录表格: 温度:测试相ABC测量绕组(AN)d.数据分析:与出厂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e.安全注意事项:在断开电源后,方可换线,避免产生高压。7.3.绕组绝缘电阻试验:7.3.1试验接线:将测试线接入被试绕组。 试验仪器:2500V摇表7.3.2试验步骤:a. 用2500V摇表测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地的绝缘电阻。b. 用2500V摇表测量二次绕组对一次绕组及地的绝缘电阻。c. 记录表格: 温度:

6、测量方式绝缘电阻ABCAN-an、Gan-AN、Gd. 数据分析:与出厂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e. 安全注意事项:试验过程中,严禁触摸被试物,以防电击。非被试绕组短接接地。 试验结束后,对试品充分放电。7.4交流耐压试验: 施压出厂试验电压的80%保持1min,电流电压应稳定,无闪络、放电、击穿现象。8. 真空断路器试验: 试验方案:见附图二8.1测量绝缘电阻8.1.1试验接线:按仪器要求接线。 试验仪器:2500V兆欧表。8.1.2试验步骤:a. 断路器在分闸位置,分别测量每相断口的绝缘电阻。b. 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分别测量每相对其它两相及地的绝缘电阻。c. 测试结束应充分放电。d. 记录温度

7、和湿度。e. 记录表格:温度湿度测试项目ABC断口之间整体对地试验仪器f. 数据分析:在常温下不应低于1200M。g. 安全注意事项:用兆欧表测定绝缘电阻时,被试物要确实与电源断开,试验中要防 止与人体接触,试验后被试物必须放电。8.2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接触电阻:8.2.1试验接线:按仪器要求接线。 试验仪器:GLHLY-11(100A)型回路电阻测试仪8.2.2试验步骤:a. 将断路器手动分、合3次。最后合上断路器。b. 按照仪器说明书接线,检查接线正确。c. 分别测量三相接触电阻。d. 记录表格:测试相ABC接触电阻试验仪器e. 数据分析:测试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8.2.3安全注

8、意事项:a. 测试线接在开关的导电杆上,连接要牢固可靠,严禁接在开关的触头上。b. 确认试验电源断开以后,方可进行换线。8.3测量分、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和绝缘电阻:8.3.1试验仪器:数字万用表,500V兆欧表。8.3.2试验步骤:a. 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分、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b. 用500V兆欧表分别测量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c. 记录测量值和温度。d. 测试结束,应对线圈充分放电。e. 记录表格:温度测试项目合闸线圈Y9分闸线圈Y1分闸线圈Y7直流电阻绝缘电阻f. 数据分析: 直流电阻值与产品出厂值相比较应无明显差别。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0M。g. 安全注意事项:用兆欧表测定绝缘电阻时,

9、被试物要确实与电源断开,试验中要防止与人体接触,试验后被试物必须放电。8.4 断路器操动机构试验8.4.1试验接线: + -VQK2QK1Y9Y1(Y7)B2C2(C5)D2(B5)220VAC整流装置断路器操作机构试验接线图QK1、QK2-开关 Y1、Y7-断路器分闸线圈 Y9-断路器合闸线圈 V-直流电压表A2断路器8.4.2试验步骤:a. 确定动作电压,合闸电压:0.65UnU1Un,分闸电压应0.65Un,分闸电压0.3Un断路器不应分闸。b. 检查试验接线正确无误。c. 给断路器弹簧储能。d. 将整流装置调到给定的电压值,分别对断路器进行合、分闸操作,断路器应可靠动作。e. 数据分析

10、:分合闸电压应符合规范要求。f. 安全注意事项: 断路器动作后,应立即断开操作电源,避免线圈长时间带电。 应在手动操作正常后进行试验。8.5测量分、合闸时间,分、合闸同期性和合闸时触头的弹跳时间8.5.1试验接线:按仪器要求接线。试验仪器: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8.5.2试验步骤:a. 测试在额定操作电压下进行。b. 按试验仪器的要求接线,检查接线正确无误。c. 测量断路器合闸时间、同期性和弹跳时间。d. 测量断路器分闸时间和同期性。e. 记录表格:测试项目合闸时间合闸同期分闸时间分闸同期测试值测试项目A相弹跳B相弹跳C相弹跳测试值试验仪器f. 数据分析:合闸过程中触头接触后的弹跳时间不大于3m

11、s其他测试值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g. 安全注意事项: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断开操作电源,查明原因。8.6断口交流耐压试验 试验方案:见附图三8.6.1试验接线:操作箱VACBT断口交流耐压试验接线图T-试验变A-电流表V-电压表220VAC8.6.2试验仪器:a. 交流耐压试验成套装置b. 电流表、电压表8.6.3试验步骤:a. 检查试验接线正确无误。b. 试验电压为42KV。c. 调整电流保护为15A。d. 测量断口耐压试验前的绝缘电阻与出厂测量值比较无明显差别,测试完毕充分放电。e. 将高压线接到断路器,升到试验电压,维持1分钟。f. 降下电压,断开电源,测量试后绝缘电阻,测试完毕充分放电。

12、g. 数据分析:试验中不应发生贯穿性放电。8.6.4绝缘电阻试验: 试验仪器:2500V摇表8.6.4.1试验接线:将测试线接入被试母线。8.6.4.2试验步骤:a. 用2500V摇表测量任一相母线对其他两相及地的绝缘电阻。b. 记录表格: 温度:接线方式A对B、C及地B对A、C及地C对A、B及地绝缘电阻(M)c. 数据分析:与出厂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d. 安全注意事项:试验过程中,严禁触摸被试物,以防电击。非被试母线短接接地。试验结束后,对试品充分放电。9.过电压保护器试验9.1试验方法:试验原理接线如图(13)所示。图(13)V1、V2-电压表 A1、 A2-数字电流表 ZT-调压器 ST-试验变压器LJ-电流继电器 R-限流电阻 按原理图将相关仪表和设备连接好。测试前应首先将电流继电器LJ的整定值调至最小值(作为后备保护),然后将试验变压器空载升压,电流继电器LJ应不动作,将数字电流表A2的量程调至1020A(5KVA及以下容量试验变压器可不加限流电阻R)。工频试验电压分别加在被测试品的A和D、B和D、C和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