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8661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习报告 题目:苏州市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学生姓名 张鹏指导教师 年福华 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 业 地理与城乡规划日 期 2014.6.30-2014.7.12 1.规划总则21.1规划背景21.2新规划范围21.3规划期限21.4规划依据21.5规划原则22.姑苏区基本概况22.1自然地理22.3社会经济概况23.姑苏区发展现状分析24.姑苏区SWORT分析24.1发展优势24.2发展劣势24.3发展机遇24.4发展挑战25.总体要求3 5.1指导思想35.2战略目标35.3战略措施35.4发展定位35.5战略空间布局36.产业发展重点36.1产业现状36.2重点选择与产业导向37.保

2、障措施37.1完善配套政策37.2优化发展环境37.3集聚培养人才37.4推进项目建设3姑苏区发展战略规划1、规划总则1.1规划背景1.1.1新战略、新举措和新目标的确立国家提出的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等经济社会全局的战略目标已在社会各领域全面贯彻,时代发展的特点要求作为城市边缘区的城镇在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理念、模式、途径和实施方法上均要符合时代的新特征,并保证城镇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1.1.2新一轮苏州总归的要求姑苏区属于苏州市市中心,新一轮的苏州总归提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实现“青山清水,新天堂”的城市发展总目标。姑苏区作为苏州市

3、经济发展重区、历史文化名区,在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下,有必要抓住机会,重新找准自身定位。1.1.3区域调整的需求2012年9月1日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姑苏区人民政府驻苏锦街道510号(原平江区政府驻地)。姑苏区在城镇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从新的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适应性调整。1.1.4城市发展一体化的需求姑苏区的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十分迅速。镇域内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矛盾加剧,因此必须从城乡一体化、区域统筹等角度出发对镇域的城乡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规划。1.

4、2规划范围包括原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共85.1平方公里。1.3规划期限本轮规划期限为2016年2030年基准年2015年近期2016年2020年中期2021年2026年远期2027年2030年1.4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6)防洪标准GB50201-94(7)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9(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9)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10)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11)平江区城乡协调规

5、划(2008-2020)(12)沧浪区城乡协调规划(2008-2020)(13)金阊区城乡协调规划(2008-2020)(14)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15)苏州市电力设施专项规划(2007-2020)(16)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17)苏州市姑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18)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19)姑苏区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20)姑苏区统计年鉴(2013年)(21)姑苏区统计年鉴(2014年)1、5规划原则1.5.1、社会层面统筹城乡发展原则在苏州市空间整体发展的框架内合理确定木渎镇城镇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

6、注重与周边各镇(区)在功能和空间上的衔接,充分协调镇区和各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联系,在统筹镇域空间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镇域内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社会公平。1.5.2、经济层面产业升级优化原则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传统的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产业集群品牌城镇。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服务业,建立西南服务型的城镇。1.5.3、环境层面优化生态环境原则生态优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强调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整合自然景观资源,开发生态休闲产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镇。1.5.4、历史层面保护历史文化原则注重发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内涵与地域文

7、化特点,彰显地方的古镇特色。1.5.5、区域空间层面区域协调互补原则加强与周边乡镇的衔接,同时发挥部分区域被纳入苏州主城区的优势,积极发展完善服务业,发挥对周围的辐射作用。2、姑苏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2.1.1区位姑苏区位于长江三角洲,江苏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2037,北纬3119。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市中心。姑苏区东接苏州市工业园区,南连苏州市吴中区,西邻苏州市高新区,北靠苏州市相城区,是苏州重要的经济、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姑苏区交通四通八达,城市公路联通绕城公路。沪宁高速、沪常高速都在其旁边。北面近的有苏州西汽车站,远一点的有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东边还有上海虹桥机场。2.1.2自

8、然地理2012年撤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3区而置姑苏区,总面积8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万,下辖17个街道。姑苏区以平缓平原为主,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低山丘陵零星散布,高100300米。2.1.3气候 姑苏区属于北亚热带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两季较短。10日积温为4991.9,年平均气温15.7,1月份平均气温3.1,极端最低气温9.8;7月份平均气温为28.2,平均最高温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40;无霜期约233天,平均初霜期在11月15日11月20,降水量约1063毫米,集中在49月。2

9、.1.4水文特征姑苏区境内最著名的湖泊有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大小河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网湖荡系统,总长度1457公里。(2) 社会经济概况2.2.1历史沿革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4月30日,划苏州为市。1955年10月1日起,苏州市各区改名,东区改称平江区。1979年6月1日起,恢复平江区原名。沧浪区因内宋代名园沧浪亭而得名。1955年10月1日正式更名为沧浪区。1955年10月,西区改称金阊区。2012年9月1日,经国务院、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三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2.2

10、.2行政区划截至2013年,姑苏区由苏州原平江、沧浪、金阊区三区合并而成下辖17个街道。有观前街道、平江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桃花坞街道、城北街道、双塔街道、沧浪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友新街道、石路街道、葑门街道,金阊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和平原湾街道。2.2.3社会经济2013年,姑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89亿元;净增注册资金126.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44亿元;外贸进出口额实现正增长。第一产业2013年姑苏区农业总面积410.56万亩,即水稻110.56万亩,水产100万亩,高效园艺100万

11、亩,林地100万亩,其中蔬菜面积5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1亿斤,蔬菜自给率提高2个百分点,陆地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9%。冬季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共计投入资金150万元,放流优质花、白鲢鱼种各17.2万斤。年底可产出商品鱼约2000吨,消耗湖区藻类5.5万吨,净减少氮5吨、磷1.35吨,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7千公顷、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1千公顷,高标准农田比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5%和87%。新建域外粮食生产基地6.7千公顷。第二产业2013年姑苏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6万亿元,实现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产值1.4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5.2%和43

12、%。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8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5%。服务业提档升级,增加值增长10.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7%。苏州工业园区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第三产业2013年姑苏区金融业新增全社会融资4000亿元,金融总资产达到3万亿元,增长12%。商贸业稳步发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0亿元,增长13%。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569亿元,增长14%。吴中太湖旅游区、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增长19.2%。软件产业产值达到1262亿元,增长25.1%。2.2.4社会事业社会保障2013年新增绿化面积10.1万平方米

13、。建成油烟在线监测系统40套,城区居民家庭“改厕”工程惠及居民2.36万户24个老住宅小区、85幢零星居民。新建农贸市场,苏州城市广场、质监药检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52013年新增就业岗位6.23万个,组织8175名求职人员参加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推介创业项目207个,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70万元。增加参保人员12540人。发放各类救助金近5000万元,帮助贫困,残疾家庭。教育事业2013年建成启用南环实验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平江新城幼儿园,新增学位近2400个,改扩建幼儿园3所。设立姑苏教育人才奖,成立14个名师工作室。3、姑苏区发展战略现状分析姑苏区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

14、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式,姑苏区围绕“四区四高地”的总定位,紧紧咬住目标任务不放松。在招商引资方面,全区新增企业3592家,累计完成注册资本143.03亿元,其中,新增商务、商贸、旅游、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教和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企业3556家,净增注册资本78.08亿元;净增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74家。在商务商贸方面,完成进出口总额25.29亿美元,同比下降10.3%,其中出口完成21.28亿美元,同比下降6.8%;进口完成4.01亿美元,同比下降25.2%。新增外资企业16家,增资4家,新增投资总额690.2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27

15、03.2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9788万美元。在科技创新和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方面,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成功申报1 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院士工作站,3个研究生工作站,13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申请专利989件,授权714件,同比增长18%;发明专利申请量297件,授权量62件,同比增长24%。完成版权登记980件,新增著名商标5件,知名商标15件,驰名商标2件。从姑苏区产业结构总体来看,第一产业已经退出;第二产业以新型加工业、电子、机电等行业为主、经济总量也不大,占比不到20%;第三产业以商贸、金融、文化、旅游为主,是区内的主体产业。2011年,姑苏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