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知识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86160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内科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内科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内科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内科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知识点(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内科统考重点总结一名解1.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于入院后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染色阴性菌。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4.干性支气管扩张: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以反复咳血为唯一症状。5.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除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6.结核结节:结核病以增生为主的病变的典型表现,由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朗格

2、汉斯巨细胞以及纤维细胞组成。7.原发综合征:由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组成。8.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 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性,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主要累积肺部,也可引起肺外器官损害。10.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出现可逆性气流受限,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11.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

3、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12.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是由于上腔静脉被附近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性肺癌侵犯,以及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或者常主诉领口进行性变紧,可在前胸壁见到扩张的静脉侧支循环。13Horner综合征:由于肺尖部肺癌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也常有肿瘤压迫臂丛神经造成以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火灼样疼痛,在夜间尤甚。14. 慢性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

4、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5.在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状态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后,PaO250mmHg,即为呼吸衰竭。型呼吸衰竭 缺氧性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16 型呼吸衰竭: 高碳酸性呼吸衰竭Pa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17.肺性脑病:由于缺氧和CO2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如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语言不清、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抽搐和呼吸抑制。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

5、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19.肺气肿:是由于污染、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20. 气道高反应性(AHR)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21.开放性肺结核:是指肺结核进展期与部分好转期患者,其痰中经常有结核菌排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必须隔离治疗。22.肺栓塞(PE) 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23.肺血栓栓塞(PTE)

6、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24.肺性脑病 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胸腔积液 :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导致液体积聚,即产生胸腔积液。2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常出现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26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是在睡眠时多种病因引起反复发作的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导致低氧、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

7、,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27.心力衰竭: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28.心室重构:心室重构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几何形态、心肌细胞表型及其间质成分发生一系列改变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现象。29.心室重塑:是指在持续心室机械负荷过重、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过度激活状态下,心肌组织在结构、功能、代谢、数量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发生的适应性变化。30.固有心率IHR:应用药物完全阻断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支配后,测定窦房结产生冲动的频率。31.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32.预激综合征

8、WPW: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33.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是一种由各种危险因素引起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导致心、肾、脑、血管及其他器官损伤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34.胰岛素抵抗IR:是指必须以高于正常的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持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减退。35.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嗜铬细胞瘤发作、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升高,影响重要脏器血流供应而产生危机症状。36.高血压脑病

9、: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临床表现有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37顽固性高血压:使用了三种以上合适剂量降压药联合治疗,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称顽固性高血压。38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为发病较急剧,多见于中、青年;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130mmHg;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IV级);甚至损害突出,表现为持续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并可伴肾衰竭;进展迅速,如不给予及时治疗预后不佳,可死于肾衰竭、脑卒中和心力衰竭。如有上述表现,但眼底无视乳头水肿(视乳头级时)则称急进型高血压。病理上以肾

10、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为突出特征。3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表现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统称为冠状动脉性疾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居多。40.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时间内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41.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性斑块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1、可能会有冠状动脉狭窄加重和冠状动脉痉挛。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42无症状型冠心病:是指患者无症状,但静息或负荷试验后有ST段下降,T波低平等心肌缺血样改变。43.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44.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部分的心肌因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心肌酶增高及进行性ECG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45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无临床症状,

12、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亦称隐匿性冠心病。或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见于静息时,在增加心脏负荷时,或仅在24小时的动态观察中间断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46.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出现于AMI后数周至数月内,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WBC增高、ESR增快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47.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综合症。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和非梗阻

13、性肥厚型心肌病。48.扩张型心肌病DCM: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衰。49.奇脉:是指大量积液患者在触诊时桡动脉搏动呈吸气时显著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复原的现象。50.AustinFlint杂音:指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常在心尖区听到舒张中晚期短促隆隆样杂音,其产生机制为严重的主动脉瓣反流使左心室舒张压快速升高,导致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形成相对二尖瓣狭窄所致。51.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粘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及关闭不全。52.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

14、物感染,伴着生物形成。53心包积液Ewart征:在有大量积液时,可在肩胛骨下出现浊音及左肺受压迫所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54.Kussmaul综合征:心包缩窄使心室舒张期扩张受阻,心室舒张期充盈减少,使心搏量下降。吸气时周围静脉回流增多而已缩窄的心包使心室失去适应性扩张的能力,致静脉压增高,吸气时颈静脉明显扩张。55.胃炎:是指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称为胃炎。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56.急性胃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如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

15、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等一过性病变,表现为胃黏膜固有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若主要的病损是糜烂和出血,则称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因这类炎症多由药物、急性应激造成,故亦称急性胃黏膜损害。 57.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本病为常见病,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表现为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58.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各种炎症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下产生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乃至溃疡形成,可发生出血,大出血以溃疡形成时多见。59.应激性溃疡:系指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胃肠道黏膜发生糜烂性出血和(或)急性浅表溃疡的病变。见于大面积烧伤、颅脑创伤、休克、大手术后

16、、败血症及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等。常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60.消化性溃疡 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61.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临床表现不典型,GU多位于胃体上部甚至胃底部、溃疡常较大,易误诊为胃癌。62.巨大溃疡:指直径大于2cm的溃疡。对药物治疗反应差、愈合时间慢,易发生慢性穿透或穿孔。胃的巨大溃疡应注意与恶性溃疡相鉴别。63.炎症性肠病:专指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64.溃疡性结肠炎UC: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65.克罗恩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