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结构与听觉形成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28157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的结构与听觉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耳的结构与听觉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耳的结构与听觉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耳的结构与听觉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耳的结构与听觉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的结构与听觉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的结构与听觉形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耳和听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外耳包括: 中耳包括: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认识耳朵的结构,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耳朵各个部分的功能,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咽鼓管: 半规管: 前庭: 耳蜗:,收集声波 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运动将振动传到内耳(把声音放大) 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听力的作用 旋转感觉 位置、速度感觉 有听觉感受器,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 位觉感受器,听觉形成动画,2、听觉的形成,声波,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鼓室内听小骨(把振动的声音放大),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神经,

2、大脑,形成听觉,如果你是五官科医生,病人:我的耳朵听声音听不清楚了 医生:可能1、 2、 3、 病人:我的孩子耳朵里有虫子等东西进去了 病人:我游泳的时候,经常耳朵进水 病人问你如何保护耳朵和听觉,你会告诉他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失聪 ,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 1、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2、巨声或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 3、潜水过深 神经性耳聋:有关的听神经损伤引起 药物影响等等。,一般听觉保护的常识:,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不要大力醒鼻子。 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应尽快求医。 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较

3、至中度或以下。 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药物,因为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生诊治。,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可能可能 设计实验方案:1、2、 实验检验: 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 两只耳朵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处理耳朵误入异物,1.小飞虫入耳,用光线照射,并将另一个耳朵堵塞,闭上嘴,昆虫会自己爬出来。 2.误入的异物很小,可将耳朵朝地下,并轻轻摇头,异物便会出来。 3.易碎异物可捣碎后轻轻取出,再用棉花擦拭耳道。 4.进入耳道的昆虫可滴入酒精(95%)将其杀死后

4、再剔除。 5.豆粒可滴入酒精使其缩小再剔除。 6.不能及时取出,送医院处理。应急指南 7如果异物为铁质小东西,可将磁铁放在耳道口,利用磁铁的磁性,将异物吸出来。 8如果异物为纸屑等柔软的东西,可以用细麻绳或琴弦,把断头散开,粘上粘胶一类的胶质物,伸入耳道,将异物取出。,一般听觉保护的常识:,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不要大力擤鼻子。 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应尽快求医。 避免长时间收听带耳塞的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节至中度或以下。 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药物,因为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5、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生诊治。,随堂练习 (1)耳分 、 和 三部分。 (2)当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进入中耳 (B)病菌经外耳道直接进入中耳 (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 (3)中耳包括( ) 鼓膜 咽鼓管 耳蜗 鼓室 听小骨 半规管 耳廓 外耳道 (A) (B) (C) (D),A,B,练习,1、组成中耳的结构是:_、_、_;组成内耳的结构是:_、_、_。,2、鼓膜的作用是 ( ) A、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 C、将声波转换成刺激向内传导 D、接受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B,(4)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A 鼓膜上 B 半规管内 C 听小骨内 D 耳蜗内 (5)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目的是( ) A 听起来声音会变小 B 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 防止听小骨断裂 D 防止产生脑震荡,B,B,5、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的是 ( ) 声波;听神经;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鼓膜;听小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A、 B、 C、 D、,A,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