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八年级下 物理实验专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8096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 八年级下 物理实验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 八年级下 物理实验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 八年级下 物理实验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 八年级下 物理实验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 八年级下 物理实验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 八年级下 物理实验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 八年级下 物理实验专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实验复习专题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1如图19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装置图。(4分) (1)小车必须从三个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这是为了_ (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等,在 表面滑行最远,这表明了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_,运动的距离越_。从克服摩擦做功的角度看,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的动能_(填“相同”或“不同”),平面给小车的摩擦越小,小车克服摩擦所运动的距离越_。 (3)由此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它将 _ 图14探究二力平衡条件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2、来实现探究目的的。(5分)小阳用图14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车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末端等质量的盘内放上砝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2)探究活动中还要求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若两盘砝码的质量不相等,则小车会沿着质量大的砝码盘那边做(选填“匀速”或“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 会改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

3、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 力。(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 ;实验中应用了 的研究方法。(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2、如图,某小组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a 和 c图是木块与木板,b图是木块与毛巾)(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时,每次都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2)比较(a)、(c)两步,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

4、响因素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下图中的(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 , 图(c)中小桌对木

5、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2、小明同学学习了“力”有关知识后,决定探究“风”对纸片作用力的大小。他用电吹风、测力计、迎风面积相同但迎风面形状不同的纸片做了如图(a)、(b)、(c)、(d)所示的实验。其中,图(a)、(b)、(c)三次实验时电吹风的风速相同,图(d)实验时电吹风的风速比前三次实验时的风速大。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a)、(d)两图可知:_;(2)比较(a)、(b)、(c)三图可知:_。 探究液体压强特点1、如图14所示,用压强

6、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 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做了如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 _. (3)比较c、d图实验,说明_ ;(4)比较d、e图实验,说明_ ;(5)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他应如何操作,说出你的方法

7、: .(6) 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得出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_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_Pa(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水的液面高度差为28mm),由此她发现按压强计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原因: . A b c d e2、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

8、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9(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9(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气体压强测量1、如图所示,小玮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A.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

9、吸盘的压力。B. 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C. 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D. 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E. 根据p= ,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1)小玮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 。(2)实验中小玮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什么?(3)如果实验中小玮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2,她 (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设大气压约为1.0105Pa)。(4)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

10、 (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5)小玮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1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她分析,可能是测得的吸盘的面积不准确,也可能是吸盘与玻璃板面脱离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准确,还可能是 (写出一条)。(6)小玮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说明大气压的方向是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阿基米德原理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18,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

11、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2、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图6所示的实验:甲.测出实心合金块所受的重力。乙.把合金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出合金块所受的浮力,收集合金块排开的水。丙.测出桶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丁.测出空桶所受的重力。(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 _。(2)选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_ _。(3)图乙中,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合金块所受的浮力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合金块的密

12、度是_ _。甲测出实心合金块所受的重力。乙把合金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出合金块所受的浮力,收集合金块排开的水。丙测出桶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丁测出空桶所受的重力。3、小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如图1所示,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实验数据如表:次数12345678h(cm)02468101214F(N)7.757.256.756.255.755.255.255.25(1)分析上表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物体重_N;(2)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N;(3)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