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全册复习纲要-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28050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全册复习纲要-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二历史-全册复习纲要-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二历史-全册复习纲要-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高二历史-全册复习纲要-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高二历史-全册复习纲要-岳麓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全册复习纲要-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全册复习纲要-岳麓版选修1(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要,专题一 梭伦改革,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一、社会背景,必要性: 贵族制下的氏族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 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的社会动荡不安。 可能性: 工商业发达,殖民扩张活跃,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工商业奴隶主产生了分享政治权利的要求。 城邦制为民主政治创造了有利条件;贵族制取代君主制,建立了集体协商、选举制、任期制的法治原则。 梭伦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睿智的策略和崇高的威望,于公元前594年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二、主要措施

2、,1、经济改革: 颁布“解负令” :废除平民的债务, 归还土地,废除债务奴隶制; 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 2、政治改革: 改变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国家政权机构民主化改革,公民大会成为 最高权力机关,创立了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法庭。,三、评价,积极性: 经济改革消除了债务奴隶制,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工商业和农业发展,为雅典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政治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梭伦被誉为雅典第一位平民领袖 局限性: “中庸”的原则使得改革不彻底。财产等级制

3、度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民主仅是奴隶制国家内部少数公民的民主,妇女、外帮人、奴隶没有公民权。,四、民主制的发展脉络,1、开端贵族政治的确立(BC世纪); 2、奠基梭伦改革 (594) 内容 经济: 政治: 影响: (前面以讲述),四、民主制的发展脉络,、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8)。 内容: 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改革国家政权机构,设立了五百人会议替代四百人议事会;500名议员按照比例代表制和抽签方式选举产生; 创立“陶片放逐法”,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牢固确立了民主制体制。意义: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四、民主制的

4、发展脉络,、完善伯里克利改革(BC443)。 内容: 取消高级职官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定,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 改革国家政权机构,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五百人议事会最高权力机构的执行机构。 意义:文化成就辉煌,国力鼎盛,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专题二 商鞅变法,一、社会背景,1.经济: 铁农具牛耕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封建经济发展。 2.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国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瓦解,争霸和兼并战争

5、频繁。 新兴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各国纷纷实行变法。 3.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 4.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争霸王之业,,二、各国变法,1、春秋时期管仲改革: 内容: 对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实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 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 影响: 管仲改革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客观上加速井田制瓦解。 但是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没有改变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 内容: 李悝经济改革:“尽地力” 政治改革:“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 触及世卿世禄制,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强调法治的作用 法经 吴起军事

6、改革:“武卒” 影响: 不仅增强了魏国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还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二、各国变法,三、商鞅变法,、背景: 西部偏远的秦国社会发展落后,秦孝公发愤图强,任用商鞅实行改革。 、措施: 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实行什伍制 经济:废除井田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三、商鞅变法,政治:强化中央集权、建立县制 什伍连坐制 轻罪重罚 文化: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三、商鞅变法,、评价: 商鞅变法的性质: 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也就是说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变奴隶制为封建制的社会革新运动。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

7、功的改革,对秦国和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 、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军事实力,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和井田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和土地私有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社会转型,推动了历史前进;,、历史局限: 、轻视教化,严刑苛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成为秦朝暴政短命的根源; 、重农抑商政策奠定了我国延续一千多年的经济传统,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三、商鞅变法,三、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一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发展的历史潮流,反映了广大人民摆脱奴隶制束缚的迫切要求。这是变

8、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是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三是商鞅的个人作用: 商鞅敢于同旧的势力作斗争。变法前就用“治世不 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历史进化思想驳斥了旧贵 族,为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变法过程中,又不畏 强权,严惩了一些旧贵族,从而确保了新法的推 行。,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一、改革背景,1、439年北魏结束十六国的纷乱局面,统一北方,为北方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2、北魏政权社会发展水平落后,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各族人民强取豪夺,阶级矛盾和民

9、族矛盾尖锐,各地人民起义不断,社会改革迫在眉睫;社会危机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3、北魏政权鲜卑族封建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4、孝文帝和冯太后顺应趋势,锐意改革。 改革的主观原因。,二、主要内容,(一)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1、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 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影响:农民获得土地,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政府获得了稳定的税源和兵源,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2、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 内容:五家一邻,设邻长;五邻一里,设里长;五里一党,设党 长,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三长负责清理

10、户口田亩,征发 徭役、兵役。 影响:落实了对地方户籍和田亩的清查,政府控制的编户增多, 有利于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与兵役,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加强 了中央集权; 3、整顿吏治, 制定官吏的俸禄制度和任期考核制度。影响:吏治得到改善。,(二)中后期:孝文帝主持, 实行汉制、移风易俗,4、迁都洛阳。 1)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的原因: 平城气候恶劣,经济落后;地处偏僻,难以有效控制中 原;军事上柔然时常骚扰;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推行改革。 洛阳地处农业发达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曾经长期处 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有利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便于举兵南下实现统一。 2)迁都洛

11、阳影响: 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改革的 深入展开;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 发展。,5、行汉制、移风易俗。 内容: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说汉话,改行汉制。 影响: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三、历史作用 1、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包括政治封建化和农耕定居化; 2、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中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4、为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四、改革成功的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 2、与冯太后、孝文帝卓越的胆略和远见分不开,他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进行改革。,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12、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一、历史背景,1、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1)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每年给辽、西夏的岁币,致使到了中期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局面简称“三冗”“两积”,财政危机严重; 2)辽、西夏政权的威胁产生了尖锐的边患危机,土地兼并致使阶级矛盾尖锐。 2、革新除弊成为朝野共识,然而范仲淹的 “庆历新政”失败了,原有问题得不到解决。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二、主要内容,目的: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1、理财“富国之法”: 实行青苗法、市易法和均输法, 通过政府借贷、贸易和采

13、购制度改革,增加政府收入,抑 制了豪强地主的高利贷盘剥和对市场的垄断; 实行募役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要求豪强按实力交纳免役钱,按土地实数交纳赋税,打击 地主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农田水利法 修复和新建了不少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生产。,二、主要内容,2、军事“强兵之法”: 精减军队,提高质量,减轻政府负担; 实行保甲法,寓兵于农,加强地方治安和军队兵源; 实行保马法,提高了马匹的数量和质量; 实行将兵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兵将分离的局限,提高 了军队战斗力; 3、教育“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制度: 考试内容与形式,把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改为务求实际的经义策论; 选官制度: 抑制恩

14、荫,择优录取,提高官员素质。,三、失败原因,1、变法触犯了豪强地主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利益的既得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对; 2、用人不当和执行不利,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 3、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4、宋神宗迫于压力动摇妥协,他去世后反对派最终废除新法。,四、经验教训及认识评价,1、教训: 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 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 人。 2、认识评价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 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1)变法的进步意义: 促进了经济发展,打击了豪强地主,增加了政府收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15、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变;培养培养、选拔人才 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变法的不足: 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必要性: 天主教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上居于统治地 位,腐败统

16、治,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引 起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 政治: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神权大于王权,干涉各国内政,阻碍王权强化; 经济: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搜刮财富,兜售赎罪券兜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的导火索;其轻视商业的思想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思想文化:天主教会处于统治地位,垄断教育,思想文化专制;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迫害异教徒; 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 德国因素:宗教改革之所以从德意志开始,是因为德意志遭受的剥削尤为沉重,被称为“教皇的奶牛”。,一、宗教改革的背景,2条件可能性: 1416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渐趋衰弱,西欧的资 本主义产生发展,西欧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的 过渡,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君主都迫 切地想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经济: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