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7879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如果连续出现阴雨天,大棚蔬菜的产量会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阴雨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花的传粉2.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A.自来水B.酒精C.肥皂水D.沸水3.若将马铃薯长时间放到有光的地方,其表皮下会出现一小薄层绿色,这是因为()A.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B.呼吸作用产生叶绿素C.光促进了叶绿素的形成D.光促使了马铃薯的发芽4.下列有关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B.脱色过程中

2、应把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C.遮光时应用不透光的黑纸或铝箔D.滴加碘液后便直接观察5.将一棵银边天竺葵(边缘呈白色)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透气但不透光的黑纸将a处正反两面遮住(如右图),然后将植株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将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加数滴碘液。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a处颜色不变蓝,原因是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B.c处颜色不变蓝,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C.用不透光的黑纸把a处从正反两面遮住,是为了与b处对照D.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氧气6.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

3、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下图所示,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A.B.C.D.7.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是()A.块茎细胞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的B.块茎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而成的C.由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块茎细胞的D.由根细胞合成后运输到块茎细胞的探究创新8.探究: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阅读下面的资料,它会给你的探究活动提供一些启示。韭菜与韭黄是我们常吃的蔬菜,它们都是通过韭菜的幼芽发育而来的。韭菜长在阳光下,是绿色的。如果用黑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将要发

4、芽的韭菜植株上,生长出来的就是浅黄色的韭黄了。但如果给予生长中的韭黄光照,过一段时间后,它又变成绿色的韭菜了。一名同学按照以下方法探究“叶绿素与光照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以上资料,你提出的问题:?(2)针对你提的问题,请作出假设:。(3)如果给你若干新鲜的韭黄幼苗,两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一个黑色塑料袋和一个透明塑料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4)你认为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5)请你预测实验现象:。(6)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7)你认为实验用一棵韭菜行吗?。为什么?。9.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

5、面遮盖起来(如图1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以后,摘下该叶片,经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检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作用。(3)图2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图,图中标号代表酒精。(4)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5)在脱色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图1中未遮光的部分变成色,说明该部分产生了淀粉。(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知能演练提升1.A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B3.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将马

6、铃薯长时间放到有光的地方,会形成叶绿素,使其表皮下出现一小薄层绿色。4.D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让叶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脱色过程中应把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是因为叶绿素易溶于酒精,隔水加热是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酒精溢出引发安全事故;遮光时应用不透光的黑纸或铝箔,以便与不遮光部分形成对照;滴加碘液后应用清水冲掉碘液后再进行观察。5.D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A处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不能产生淀粉,因此颜色不变蓝;C处叶片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用不透光的黑纸把A处从正反两面遮住,是为了与B处对照,通过A和B的比较

7、,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前将天竺葵放在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排除原有淀粉的影响。6.D通过对照实验可以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产物是淀粉。7.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马铃薯块茎部分。8.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计对照实验。由于探究的是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因此首先确定光是该实验的变量,然后设计除光照外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两组实验作为对照实验,来观察叶绿素的形成情况,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答案(1)叶绿素是在光下形成的吗(2)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3)将新鲜的韭黄幼苗分为

8、两等份,分别放入两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一个罩上黑色塑料袋,另一个罩上透明塑料袋,同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颜色变化(4)光照(5)透明塑料袋内的韭黄变绿,黑色塑料袋内的韭黄仍为浅黄色(6)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7)不行数量太少,实验具有偶然性,没有说服力9.解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如果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淀粉。(3)图2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图乙。酒精的燃点低,为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要隔水加热。(4)用酒精脱色后,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6)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遇碘不变蓝,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本实验得出的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答案(1)运走或耗尽(2)对照(3)乙2(4)黄白色(5)蓝(6)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