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3278618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9A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9A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9A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9A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A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1(第1至2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 对形式的依附、 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 (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 、 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 旋律 、 和声 、 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 拍子、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 合拍、 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 音色、 织体 、 速度 、

2、 曲式结构 、 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二、简答题: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2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

3、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答:(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

4、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

5、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2 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2(第3至4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 非移动动作 、 移动动作 、 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 空间 、层次 、重量 。3.达尔克罗兹信奉“人类的身体是第一个用来表达音乐的乐器的信念,并说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是与生命关

6、系最密切的节奏运动。4.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b1。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c2。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d2 。5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 即兴 。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 、自发咏唱 。6.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 动作制作 、 歌唱 、演奏 。7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 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8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 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 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10.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和明确的任务意识。二、简答:1.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

7、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2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3 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4 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

8、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5.简述幼儿对歌曲与器乐曲节奏型提炼的四种方式是什么?答:(1)对音符单一的旋律直接提炼节奏型;(2)对重拍特征明显的旋律提炼重拍节奏型;(3)对拍子突显的旋律提炼拍子节奏型;(4)提炼重拍或拍子,但在长音处保留长音的时值。三、论述题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及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

9、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2 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答: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3(第5至7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 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具体活动目标。3

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 连续性 、 顺序性 、整合性 。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 评什么 、谁来评 、为什么评、 怎么评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 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 、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 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8.幼儿掌握一手歌曲的过程,首先是学会歌词,接着是节奏,然后是旋律轮廓和音程。9.集体舞教学语歌曲,器乐曲等教学最大的区别是集体去教学离不开队形和舞步的:方向10.“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

11、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是用梳子梳头发,意象是风“梳”树的“头发”二、简答题: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什么?答: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2 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答: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3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答: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

12、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4 简述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5 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

13、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五、音乐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A|BC|D|B|abcdabcdabababcdA段表示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这样的动作在A段反复);B段表示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C段表示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

14、;D段表示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的出现与消失;最后E段或B段又是水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4(第8至15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有稳定的节拍、 疏密节奏型 。2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3.速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快与慢以及渐快与渐慢。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 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 、歌曲 、用于辨别的音响。5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摇篮曲 、 舞曲 、 进行曲 。6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 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 、重拍突出 、结构整齐 。7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 比较优雅的进行曲

15、 、比较喧闹的进行曲8.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9.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渐强与渐弱。10.需要学前儿童掌握的曲式有三段式、回旋式。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2 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3. “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节奏型:AAcAAcaAAAcAAAAAcAAcAAAcAAcA/节拍:AAAAAAAAAAAAAAAA4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