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7842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明朝的统治01组合列举知识点1明朝的建立1.1368年,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_的统治。知识点2朱元璋强化皇权2.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_,以强化皇权。3.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他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_,巩固皇室。4.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_负责。5.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大都督府分为_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

2、的权力统归_,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6.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明成祖又成立了_。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7.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即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_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知识点3科举考试的变化8.明朝提倡_。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为标准。9.明朝科举考试答卷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_。应试的人为了能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_者。知识点4经济的发展10.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

3、洲的_、甘薯、马铃薯、_和向日葵等。11._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_瓷器畅销海内外。12.北京和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_、_的徽商。02辨析改错13.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强化皇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在地方,朱元璋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改正:【】(2)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改正:【】(3)朱元璋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大都督府。改正:【】(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

4、了东厂。改正:03单项选择知识点1明朝的建立14.如图明朝那些事儿一书最早走红于天涯网的一个小论坛“煮酒论史”。你知道明朝的历史开始于哪一年吗( )A.1206年 B.1227年C.1279年 D.1368年15.“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A.唐太宗 B.元世祖 C.明成祖 D.明太祖知识点2朱元璋强化皇权16.“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C.文字狱的兴起

5、 D.东厂的设置17.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设立“厂卫”机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设立三省六部制A. B. C. D.18.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能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在本质中反映了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军机处效率低下 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 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知识点3科举考试的变化19.如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A.大唐西域记 B.齐民要术 C.四书集注 D.唐诗三百首2

6、0.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 )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C.提升六部职权 D.实行八股取士知识点4经济的发展21.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玉米甘薯小麦花生A. B. C. D.22.明朝时期,景德镇以陶瓷举世闻名。最能体现其高超制瓷工艺的是(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23.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C.商品经济活跃 D.皇权高度集中04材料解析24.阅读下列材料,回

7、答问题。(9分)材料一: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材料二: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3分)(2)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参加科举考试必须从小学习和苦练什么?(4分)(3)根据材料

8、二、材料三,谈谈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明史职官志材料二:如图。材料三:东厂的“锦衣官校”(特务人员)侦察访缉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到处有他们的踪迹。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密报皇帝。因此事无大小,皇帝都可以知道。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朝廷心腹”的大匾。(1)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的“帝”指的是谁?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4分)(2)材料二是

9、哪一机构的印章?该机构有何权力?(3分)(3)材料三中的“东厂”是谁设立的?综上所述,分析明初这些皇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何在。(4分)组合列举1朱元璋应天府元朝2.官制3.三司地方4.丞相皇帝5.五军兵部6.锦衣卫东厂7.皇帝8.尊孔崇儒四书五经四书集注9.思想顺从10.玉米花生11.棉纺织业苏州景德镇青花12.南京晋商安徽辨析改错13(1)“中书省”改为“行书中书省”。(2)(3)“大都督府”改为“兵部”。(4)“东厂”改为“锦衣卫”。单项选择14D15.D16.A17.A18.A19.C20.D21.A22.D23.C材料解析24(1)隋朝。(1分)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2分)(2)实行八股取士(要求答卷为“八股文”)。(2分)学习“四书”“五经”,苦练八股文。(2分)(3) 说明了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意思接近即可,2分)25.(1)明太祖朱元璋。(2分)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地方设立三司。(2分)(2)锦衣卫。(1分)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2分)(3)明成祖。(2分)强化皇权(加强君主专制也可以)。(2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