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质地貌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78402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质地貌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质地貌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质地貌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质地貌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质地貌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质地貌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质地貌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报告(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标准文案太行山地质公园形成原因及生态环境论证分析1、太行山地区地貌发育特点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扶不同角度对太行山地区的景观地貌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其中,吴忱(),对太行山区的旅游风景地貌资源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认为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无论是由何种岩石组成或位于何地,都由三种地貌类型组成:一是深切的河谷,即地貌学中的“”形谷和嶂谷;二是高耸的山地及其顶部的平台,即地貌学中的山地及山地夷平面;三是山地与谷源之间陡峻的山坡,即地貌学中的断崖、陡崖和陡坡。按规模、层次可划分为两类:一类位于太行山地主脊,山高谷深,山坡陡峻,急流瀑布发育,山地顶部均有山地夷平面残留;二类,位于太行山东麓丘陵地中,

2、海拔高度不大,山坡比较陡峻。按造景地貌分类,可分为石英砂岩地貌、变质岩地貌、白云岩及灰岩地貌和火山岩地貌。太行山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属我国两大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貌位置,形成和造就了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区内的景观地貌特征明显共性突出。发育众多的峡谷群,且具有切割深,落差大,山雄势壮,众多峡谷两侧由长崖断壁围限的地貌特点;而登顶远望,山岭绵延起伏,山顶夷平面遥相呼应,一望无际。2、太行山地貌系统发育的地质背景太行山位于我国中部,大地掏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中南部,新生代东亚裂谷活动形成的中国东部巨型盆岭构造系的太行山隆起地带,区内新构造运动发育,特征明显。太行山地区有亿年以上的地

3、质发展史,具有典型的地台型地壳结构。太古界为大洋优地槽环境,形成了区内最古老的变质岩系结晶基底;从中元古界滨海环境到古生界典型的陆表海环境,均为稳定的地台发展阶段,形成了巨厚的陆源碎屑一碳酸盐岩沉积盖层。新生代以来,东亚地区环太平洋带构造作用强烈,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导致了大陆内部地区的裂谷作用,造成太行山的强烈隆升和华北平原的大幅度坳陷,巨大的地势反差,为朔造该区的地貌形态提供了条件。新构造运动的发育,对区内山水景观等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太行山地貌系统的形成条件和控制因素(1)地层和岩石区内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蓟县系的石荚砂岩和下古生界寒武系一中奥陶统。寒武系一中奥陶统以抗蚀

4、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巨厚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组成的不等厚互层为特征;不同岩性抗风化、剥蚀能力和岩石层系厚度的差异是形成地貌垂向多层性的物质基础。在中元古代一古生代末十几亿年的地质演化中,华北地台以振荡式升降作用为特征,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褶皱造山运动,其结果是造成地层近水平叠覆,岩层平缓的地层是本区地貌形成的重要前提。(2)构造在其地貌形成过程中,断裂构造起着决定性的主导控制作用。太行山在断块式掀斜隆升过程中,在伸展作用为主导的应力背景下,形成了不同方向的断层及不均匀分布的劈理带和密集节理带,由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方向组成的棋盘格式区域性节理一起控制着地貌的形成。(3)新构造运动区内新构造运动特征明显

5、。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裂谷带的掀斜抬升和坳陷活动,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平原到山地的巨大地貌反差为外力朔造地貌提供了条件。这种持续的差异升降运动造成的地形比高的持续扩大,为地表水流的进一步侵蚀及造貌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得水流的向下切蚀能力进一步加强,从而形成一系列巍巍壮观的峡谷景观地貌。较大的地形高差也是造成跨塌、滑塌的重要因素,众多的崖墙即囡河谷深切,岩层失稳沿断层(或节理、裂隙)跨塌而形成。(4)气候区内地貌从新近纪开始发育。新近纪的气候已是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干湿交替明显。第四纪则更是学者们公认的冰期与问冰期频繁交替的气候。太行山地区冰期、间冰期的交替气候至少已有四个大的旋回,十数个

6、小旋回。在大旋回中,以末次冰期和冰后期为例,二者的平均温度变化幅度。平均降水量变化幅度。基本上是一个气候带的变化,这种冷、暖、干、湿交替的气候为地表的快速侵蚀、剥蚀创造了条件。 现代太行山地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气爽、东寒少雪。这样的气候特征决定了降雨的季节性及突发性,造成河流明显的洪水期,洪水对其途径的地层岩石具有极强的冲蚀及破坏,更利于形成陡峭的谷壁和深切的河谷。由于平均气温较低,又决定了岩溶作用较弱。这就决定了太行山地区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以化学风化为辅,以水流的侵蚀作用为主、而岩溶作用为辅的水动力条件。4、太行山地貌系统的特征太行山地貌在宏观上

7、具有峰谷交错、谷深沟险、长崖长脊发育的特点;在剖面上,则崖台叠置,缓坡与崖壁交替出现,即为一种阶梯状地貌。一个完整的太行山地貌系统,在地层上。应包含华北地台基底和中元古界一寒武系一奥陶系盖层。在地貌形态上,通常是在峡谷下部,常为深切的河谷,或嶂谷;在中部,峡谷较为宽阔,两侧地形缓坡之上为陡峭的山坡,高耸的崖壁。即断崖、长崖;顶部,常见平缓的台地或平台以及长脊、长墙。太行山地貌系统的特征与其地层岩石条件紧密相关,区内抗蚀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岩石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太古宇古老变质基底,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等中深度变质岩,构成垂向上的第一级缓坡地貌;中元古界的石英砂岩,由于其极强的抗蚀能力,构成垂

8、向上的第一级坎状地貌,常形成障谷、长墙,或赤壁丹崖等,别具洞天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红石峡谷即形成于该套地层;寒武系下部的辛集组、朱砂洞组、馒头组等总体岩性以薄层泥岩、页岩与碳酸盐岩呈不等厚互层为特征,页岩往往经剥蚀、风化形成缓坡、平台或细小凹槽,而灰岩则往往形成陡坎或凸起,故形成较小的台阶状地貌,也是形成叠瀑的主要地层层位,总体构成垂向上宏观的第二级坡状地貌,其顶部的页岩层为重要的隔水层,其顶部也是泉水、悬泉涌出的主要部位;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全为坚硬碳酸盐岩组成,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抗蚀能力大体相当,分布又非常广泛且连续,构成垂向上的第二级,也是最为宏大的坎状地貌,故往往形成区内

9、规模最为宏大的长崖、长墙或崖壁,即壁立万仞,构成谷坡陡峻的峡谷地貌景观。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由薄层的泥质白云岩、白云岩和厚层的石灰岩相间叠置构成,多位于山顶,构成垂向上最上层的地貌景观,易形成缓坡与陡砍交替的地貌形态,经地表水流、面流、表层岩溶作用,形成峰丛等,构成垂向上的第三级坎状地貌;若位于峡谷地带,受断层或节理切割,经崩塌、剥蚀后,则形成长墙,沿山脊蜿蜒曲折似天然长城。太行山地貌系统在太行山地区的不同地段,因其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和地层发育的完整程度不一,其地貌景观的发育也相应表现出有一定的差别。在太行山南麓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等地发育较为完整,但太古界、中元古界出露面积较少,向东延伸出露面积

10、则逐渐增大。在太行山中南段,自南向北寒武系地层厚度增大,太行山深山区的大部分地段仅少量或未出露太古界和中元古界,寒武系巨厚的碳酸盐岩形成了谷窄峡深的峡谷地貌,其上部和顶部常见造型各异的像形山石,如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其像形山石就非常之多。在接近浅山区,受断层切割和构造抬升,中元古界的石英砂岩出露地表,则地貌构成以红色崖壁、长崖、断墙以及红岩障谷为特征。太行山旅游风景地貌资源特征分析1、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特征 太行山地区是北起永定河,南止黄河,西自山西省东界,东至海拔100 m 等高线。包括北京西山,河北省小五台山及其向西南延伸至涞源县北部的山地,晋、冀交界山地,以及狭义的太行山地

11、。面积约50000km 。 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无论是由何种岩石组成或位于何地,都由下列三种地貌类型组成:一是深切的河谷,即地貌学中的“V”形谷和嶂谷;二是高耸的山地及其顶部的平台,即地貌学 中的山地及山地夷平面;三是山地与谷源之间陡峻的山坡,即地貌学中的断崖、陡崖和陡坡。只有这三种地貌类型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旅游风景地貌资源。这是因为,游人来到风景地貌区,一般先到谷口,沿河谷再向谷源行进。那深切的峡谷,清澈的流水,郁密的植被,多样的鸟兽以及各种农舍、庄田,使你尽情地享受到幽深、雅静、古朴的谷地风情。而且,不费太大的力气就能观赏到。老少皆宜。到达谷源后,便开始向山顶攀登。

12、险峻的山坡、多变的岩石、高悬的瀑布和垂直分带的植被,又会使你欣赏到争奇斗艳的山地景色。这是回归大自然旅游的高潮。虽然,老年人望尘莫及,或可乘缆车而上,稍觉遗憾。但青年人必攀无疑。一旦登到山顶,则是一个平坦开阔的山顶面。这里,草地绿茵,鲜花盛开,牛羊成群,犹如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面上,你可以打闹嬉耍,仰卧晒阳,全家围坐,席地野餐,一洗攀登之劳累;还可以观日出,赏云海,引亢高歌,使你饱览着心旷神怡、一览众山小的山顶风光。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往往是地质构造带和湿润多雨带。前述的陡峻山坡中,有的与地质构造中的断裂带有关。由于断裂作用,使原来的同一级夷平面被解体为几级高度不同的夷平面。解体处形

13、成了大断崖 2 。有的断崖又被后期河流的溯源侵蚀而形成陡坡。有的虽然不是断裂带,但因山体上升速度较大,河流的溯源侵蚀来不及切割其山体也会形成陡坡,正是这种断裂作用及外力的强烈侵蚀、剥蚀作用,才形成了陡峻的山坡和奇形怪状的造景地貌。同时,也形成了温泉。又由于陡峻山坡的阻挡作用,才使得夏季由东南方向来的暖湿气团,在此抬升变冷而形成多雨带 3 。正是这个多雨带又为旅游风景地貌增添了泉水、河流、瀑布等活力。同时,也使气候湿润,使植被生长得更加茂密。本文就是依椐上述三种地貌类型的系统组合来圈定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的。2、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的分布规律 同时具备上述三种地貌类型的旅游风景地貌

14、资源,比较大的自南而北有:河南省安阳市林州以西的太行山,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左权、和顺县境内的太行山,河北省邢台市和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部太行山,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北部和保定市阜平县西部晋、冀交界山地,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南部白石山和涞源县北部、张家口市蔚县南部山地,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东部和涿鹿县南部小五台山,北京市西山。它们都位于太行山地的主脊上,或者是太行复式大背斜的西翼,或者是向东南成梯级下降的断块山地。比较小的自 南而北有:河南省新乡市西部太行山,河北省邯郸市西部太行山,邢台市西部太行山,石家庄市西北部太行山,保定市北部太行山。它们都位于太行山东麓的丘陵地区, 或者是太行复式大背斜的东翼唐

15、县期夷平面上的蚀余山,或者是断块山地的前缘。这些山地及其山前陡崖(或陡坡)组成了太行山旅游地貌资源带。3、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的形成是地壳的内力构造运动和外力侵蚀、剥蚀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壳的内力构造运动有周期性,即一个时期构造运动比较激烈,地壳被挤压而抬升者形成山地,被拉张而下降者形成盆地;一个时期构造运动比较宁静,抬升的山地以侵蚀、剥蚀为主,地面逐渐降低形成山麓剥蚀平原或准平原,下降的盆地接受山地侵蚀下来的物质,进行堆积,地面逐渐抬高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太行山地正处于挤压与拉张、上升与下降的交接地区,因而构造异常激烈,在挤压与拉张的不同应力作用下,又迭加

16、了垂向变形的断裂带。这就是太行山为什么向东呈阶梯式下降而形成数级大陡坡的原因所在。据最新研究成果,大约在6555maBP 的白垩纪末期至古新世,太行山地区的地壳比较稳定,地面以侵蚀、剥蚀为主。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的山地,均被侵蚀、剥蚀降低,最后全山地被夷平为准平原。大致从55maBP 开始,华北地区与全国一样,进入了喜马拉雅构造旋回。位于西太平洋边缘岛弧弧后地区的本区,主要处于NWSE 方向的拉张应力场中。燕山运动以来形成或复活的一些主干断裂,由挤压转换为引张,并发生了一侧上升、一侧沉降,从而形成了太行山地及华北平原。其中,大约在5540maBP 的始新世早、中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第一幕开始,以山西省五台山和河北省小五台山为中心的地区抬升为山地,古新世准平原构成了山地的顶部而成为山地夷平面。这就是至今仍残留在五台山和小五台山顶部、海拔28003050m 的夷平面。科学家命名为北台期夷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