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37T 3293-2018-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93272856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 37T 3293-2018-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DB 37T 3293-2018-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DB 37T 3293-2018-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DB 37T 3293-2018-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DB 37T 3293-2018-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 37T 3293-2018-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 37T 3293-2018-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81.040.01Y22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2932018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Implementation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glass packaging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2018 - 06 - 12发布2018 - 07 - 12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 32932018目次前言III引言IV1

2、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3.1玻璃包装容器制造14基本要求14.1成立组织机构14.2职责14.3实施全员培训24.3.1建设前期培训24.3.2建设中的培训24.3.3建设完成培训24.3.4变更培训34.4编写体系文件35工作程序及内容35.1风险点确定35.1.1风险点划分原则35.1.2风险点排查35.2危险源辨识45.2.1辨识方法45.2.2辨识范围45.2.3危险源辨识45.3风险评价45.3.1风险评价的方法45.3.2风险评价准则45.3.3风险评价与分级45.3.4确定重大风险55.3.5风险点级别确定55.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55.4.1风险控制措施的

3、制定与实施原则55.5风险分级管控6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6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65.5.3风险告知66文件管理67分级管控的效果78持续改进78.1评审78.2更新78.3沟通7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绩效考核规定8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点清单9附录C(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15附录D(资料性附录)重大风险点统计表17附录E(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烟台长裕玻璃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磊、崔蕾、郑海

4、峰、范智勇、孙晓明、高金涛、李显亮。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43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5、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玻璃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

6、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及DB37/T 2974-2017界定的和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玻璃包装容器制造主要用于产品包装的各种玻璃容器的制造。4 基本要求4.1 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级组织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电气等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形成各级组织负责、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机制。4.

7、2 职责4.2.1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的开展过程及有效性全面负责,其主要责任为: 提供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组织制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维持体系发生变更时的完整性; 成立体系建设领导机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部署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组织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4.2.2 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总监)协助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督导、协调和考核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的全过程。4.2.3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8、是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牵头组织部门,其主要职责为: 组织关于推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培训(工作标准、方法等); 负责编制实施推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 负责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公示; 负责组织相关层次的教育培训,掌握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内容及方法; 负责组织制定实施该项工作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 负责监督检查各级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的活动过程。4.2.4 各级组织负责人是本组织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在本组织开展的全过程负责,其主要职责为: 负责本组织及职能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活动的组织实施; 负责本组织及职能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风

9、险分析评价结果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贯穿应用; 负责将风险分析评价结果对员工进行培训; 负责本组织及职能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活动结果的文件化和定期更新评审; 负责本组织的外包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过程推动及在本区域工作的外包项目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过程的审核确认。4.2.5 岗位人员应依据各自岗位责任制,积极参与并履行以下职责: 负责本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 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风险分级管控培训教育; 掌握、落实本岗位风险分级管控措施。4.3 实施全员培训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统一规划、落实、考核。4.3.1 建

10、设前期培训4.3.1.1 依据GB/T 13861及GB 6441中的标准内容制定培训课件,准确定义危险源的类型、内容及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规范危险源辨识过程中的词语及定义,明确风险评价方法。4.3.1.2 前期培训应依据企业组织架构,先对部门负责人、专(兼)职安全员进行培训,再由部门开展全员培训,打牢全体员工的理论基础。4.3.2 建设中的培训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针对辨识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全体员工进行纠偏培训,说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正确的工作思路及方法。4.3.3 建设完成培训风险分级管控建设完成后,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强化培训,将风险分级管控内容传达至每个工作岗位。4.

11、3.4 变更培训风险分级管控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危险源及风险级别出现变更时,应及时对相应岗位员工进行培训。4.4 编写体系文件企业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可包含以下安全管理制度及文件: 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的范围、责任划分、危险源类别、辨识过程等); 风险评价法(明确风险评价的项目、分值、级别等); 风险管控制度(责任划分、管控措施等); 奖惩制度(明确奖惩的项目和内容、奖惩的执行权、与企业整体绩效衔接等,参见附录A); 安全操作规程(体现危险源的种类、事故的类别、作业的安全要求等)。5 工作程序及内容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

12、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基本原则,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深入细致的进行划分。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5.1.1.1.1 企业风险点识别范围以车间(部门)为组织单位,利于责任划分,以生产工艺为主线,将工艺流程中的设备设施作为辨识点,确保风险识别全覆盖。5.1.1.1.2 按工艺流程分为配料工序、燃料(气)工序、熔化工序、成型退火工序、检验包装工序等。5.1.1.1.3 设备设施分为配料设备、燃料(气)设备、熔化设施、成型退火设备、检验包装设备等。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5.1.1.2.1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

13、活动。5.1.1.2.2 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是指日常的活动和作业,包括上料作业、配料作业、熔化作业、成型作业、检验作业、包装作业等。5.1.1.2.3 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是指日常作业以外的活动,包括设备设施维修、换产作业、料盆料碗更换、危险作业活动等。5.1.2 风险点排查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按本标准5.1.1原则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B.1)和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B.2)。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按DB37/T 2974-2017第5.1.2.2条方法进行风险点排查。5.2 危险源辨识5.2.1 辨识方法对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

14、法(JHA)进行危险源辨识,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危险源辨识。5.2.2 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人员、变更、环境等,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窑炉的修建、设备设施的安装及调试运行等);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煤气作业、上料作业、混料作业、输送作业、熔化作业、成型作业、换产作业、退火作业、检验作业、捆扎包装作业、模具维修、设备检修作业;卫生清理作业等)。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窑炉漏料、料道漏料、停水情况、停电情况、煤气供应异常、天然气供应异常等);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企业员工、派遣劳务、供应商、外来施工、学习参观等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原料、辅料、成品、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等); 作业、管理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煤气炉、立式磨机、混料机、提升机、输送带、窑炉、行列机、退火炉、检验机、喷码机、鄂式升降机、井式升降机、码垛机、梭车、横打机、竖打机、热塑机、覆底机、抓盖机、抓板机、空压机、电梯、叉车、日常安全防护用品、特种安全防护用品等);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技术工艺改进、设备更新、原辅材料变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