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7159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1.人民物质生活质量提高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制 度,建立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度,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改 革开放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影响: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 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一方面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 面随着人们识别真、假、优、劣商品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 强,对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也有一定的作用。,例1 (2015山东潍坊

2、中考)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 单调的“灰蓝黑”。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 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中 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这既是当时物资匮乏所 致,也是受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艰苦朴素”等思想观念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服饰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反映了人们思想观 念不断解放,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 风度、展示个性的方

3、式。故选择A项。,答案 A,2.衣、食、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例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 A.衣着丰富多彩 B.食物匮乏单调 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解析 食物匮乏单调是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状况。故选择B项。,答案 B,知识点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交通的发展,2.通信的发展,例3 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的是 ( ) A.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位 B.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C.1991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D.我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解析 截至201

4、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公路运输 也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民 航大国。A、B、D排除,故选择C。,答案 C,【教材图片导读】 (1)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点拨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 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 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街上人群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2)美丽乡村 点拨 图片为浙江安吉县的蔓塘里村。2016年,这个村子进行美丽乡村 精品示范村改造。改造后,居住环境大幅改善,干净整洁,自来水管、电 力线、电视光纤、通信电缆、排污管道埋入地下,

5、实现“五线下地”。,(3)上海的居民小区 点拨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 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住所的要求也随之 提高,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此图为上海的居民小区。,(4)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点拨 “复兴号”是按照时速350千米运营研发制造的中国标准动车 组。“动车”是自带动力的车辆,区别于不带动力的“拖车”。常见的 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其动力装置都集中安装在机车上,在机车后面挂 着许多没有动力装置的客车车厢。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 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便叫作“动车”。 把几节自

6、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就是“动车 组”。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26日, “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5)如今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点拨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 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 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 家。,妙招巧记 歌谣记忆法:物价飞涨建国前,建国之后物价稳。衣食住行 大变化,人民生活在改善。改革开放前衣单(调),今天衣着变丰富。御寒 已成为过去,今

7、天个性来展示。过去饮食较单一,今天重营养均衡。过 去住房设施简,今天环境已改善。享受旅游和休闲,生活方式大改观。 铁路公路大发展,城市轨道建设快。汽车飞机轮船等,出行工具更方 便。电信事业大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互联网虽发展晚,信息传递更 方便。,图示归纳,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4.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国电信网络。() 提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 信网络。,素养呈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 (1)概念: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 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 使

8、命感。 (2)呈现形式:以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 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方式呈现。 (3)内涵阐释: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 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4)培养目标: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 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 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 性,理解和

9、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 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例1 (2018福建中考)20世纪70年代,它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展空间技 术的开端,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它”指的是我国第 一颗 ( ) A.原子弹 B.导弹 C.氢弹 D.人造地球卫星,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切入点为“20世纪70 年代”“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 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的成功是我国发 展空

10、间技术的开端。故选择D项。,答案 D,例2 (2018河南中考)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 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我国 ( )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切入点为“20世纪80 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流行起 来”。这些语言的流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故选择D项。 题干中的信息不属于文学艺术、互联网技术和高等教育的范畴,排 除A、B、C三项。,答案 D,知识点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1

11、.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B.色彩和样式很单调 C.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D.衣着丰富多彩,答案 D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表述 不正确的是 ( ) A.用布票买衣服,购买的衣服越来越多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答案 A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 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故选择A项。,3.古语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

12、这句话变为现实是通过 ( ) A.航天技术 B.计算机网络 C.自动化技术 D.新材料技术,知识点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答案 B 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 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故选择B项。,4.吃饭时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看到二维码扫一扫,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 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 )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网络技术的发展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生物技术的突破,答案 B 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 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故选择B项。,1.小琼的奶奶说现在的人真幸福,连穿衣

13、服都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不像 她们那个年代,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单一。发生这一变化 的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改革开放 D.“大跃进”运动,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 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2.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均居住条件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 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不断扩大。,1.王伟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

14、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 连2碗都吃不了。”王伟辩解道:“您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 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 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答案 C 本题以爷孙对话创设情境,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吃饭的要求提高了,不仅要“吃饱”,更要“吃 好”,故选C项。,2.嘉兴有一座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三楼展厅里全方位地展示着自行 车、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发展历程。这直观地反 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15、 (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日常生活用品的变化主要是因 为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 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他生活必需 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 节日补助票,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 费压缩到最低限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

16、民住进了新房; 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旧四大 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2)依据材料二,指出大柳村村民生活发生的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 原因。,答案 (1)现象: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原因: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 不高。 (2)变化:从贫穷到富裕。原因:改革开放。,解析 改革开放前,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资匮乏,人们生活水平较低;改革 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物资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观念也 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第(1)(2)问。,1.活动课上,小王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 油供应票,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