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 方法专题 第二部分 一(一) 课件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2566 上传时间:2017-05-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 方法专题 第二部分 一(一)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 方法专题 第二部分 一(一)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 方法专题 第二部分 一(一)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 方法专题 第二部分 一(一)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 方法专题 第二部分 一(一)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 方法专题 第二部分 一(一)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 方法专题 第二部分 一(一) 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求准确怎样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立意是如今高考命题的显著特色,高考试题多以新情景、新材料考查学生分析、迁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是解题过程中必备的两大思维环节,怎样才能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笔者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启迪。,(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两大着眼点和七种方法 着眼点一从背景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高考命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会通过不断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含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提炼、分析、整合和解读信息。高考试题的信息

2、载体主要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形材料、漫画材料等。,方法一文字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大致可分为时事、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等材料。解题时一定要对文字背景材料进行认真研读,快速获取和解读出文字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具体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注:审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读材料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时要用到教材中哪部分知识,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例1】 2015山东

3、文综,45(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解析做好本题,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有效解读,实现材料与知识的完美对接。如:,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

4、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二表格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解读表格材料一般由表头(标题)、表格、注释三部分组成。提取表格信息的方法:,(注:根据试题所提供的表格的不同,对上述方法要灵活运用,切忌机械套用。),【例2】 2015浙江文综,41(1)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 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 材料一,补充说明: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劳动密集型产品

5、比重较大,技术对外依存度仍高于50%。,材料二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补充说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近期的国民经济状况。,解析,答案经济总量不断增加,GDP增长率逐步下降,经济质量不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略有上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方法三引文类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此类题的题干一般是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古文或者重要文件的某一个论述等,选项也从理解、分析、评价等角

6、度设置,因此这样的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的题要求考生在弄明白引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政治学原理对引文进行分析、理解、评价。,【例3】 (2015福建文综,36) 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 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 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给我 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解析“找不到垫脚之物”就应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办法,而不应当作出错误行为,把墙上的砖拆掉,漫画警示我们

7、要注意把握矛盾的特殊性。B项强调矛盾的特殊性,故B切题,答案选B。A说明联系的多样性,C强调整体和全局观念,D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故排除A、C、D。答案B,方法四图形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解读高考试题的图形材料主要有:反映一个变量引起另一个变量变化关系的函数图像;反映某一现象变化过程或趋势的折线图;用于对数量大小进行直观比较的柱形图;用于呈现事物构成及所占比例的饼状图等。,1.函数图像 函数图像由坐标(箭头)呈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即一事物的变化引起另一事物的变化的情况。获取和解读函数图像信息的方法:,【例4】 (2014安徽文综)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曲

8、线(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图形有(),A. B. C. D.,解析,答案C,2.折线图 提取折线图信息的方法和步骤:,【例5】 (2014新课标卷,13)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A. B. C. D.,解析,答案D,3.柱形图 柱形图呈现信息的特点是进行绝对数量的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如下:,【例6】 (2015天津文综)根据经济生活知识,结合图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B.财政赤

9、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C.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D.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解析由图可知,从2012年到2014年,随GDP逐年增加,财政收入也逐年增加,可见经济总量是财政增加的基础。虽然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财政收支也增加,但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不一定总是呈正相关,因为影响财政收支的还有分配政策等其他因素,由图不能得出A项结论;图中信息显示,2012、2013、2014三年财政支出都多于财政收入,保持了适当的财政赤字,但不能说明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财政收支关系有平衡、盈余、赤字三种情况,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C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从图示不能得出该

10、结论,因为2014年的财政赤字比2013年有所增加。故D项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4.饼状图 饼状图呈现信息的特点是比例比较,主要体现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是:,【例7】 (2014新课标卷)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解析,答案C,方法五漫画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漫画题的命题特点一般是给出一

11、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漫画和背景材料相互补充说明,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要求从备选选项中作出选择。设问一般表述为“漫画表明(说明)”“漫画体现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道理是”“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是:,【例8】 (2015天津文综,9)漫画 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解析漫画中的两位创作者面对同一认识对象创作出不同的作品,是因为其根据自身的状况对认识对象进行了能动的反映,B正确;A本身说法正确,但与漫画寓意不符,

12、排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需经过人脑的加工改造而不是直接移入,C错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D错误。故答案选B。,B,着眼点二从设问中获取、解读信息 有效信息不仅包含在试题的背景材料中,而且也体现在试题的设问中。从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把握。 方法六明确“知识限定”“主体限定”“客体限定” 1.知识限定 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都有明确的知识范围限定,具体来讲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微观知识限定,即要求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的某一个具体知识来分析说明问题。,(2)中观知识限定,即要求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中某一

13、个范围的知识来分析、说明或解决问题,比如“市场经济”“公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唯物论”等范围的限定。(3)宏观知识限定,即要求运用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闸释或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要求回答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道理;或者要求回答材料中的做法的经济学(或政治学、哲学)依据。前两种情况比较容易锁定知识要求,后一种情况要根据要求回答或解决的问题以及根据背景材料对所要运用的知识进行判断。,2.主体限定高考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经常有“主体”的限定,特别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试题更加明显.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经济

14、生活中的主体限定主要有国家(或党和政府)、企业、个人(劳动者、消费者居民等);政治生活中的主体限定主要有公民、政府、政党、人大及人大代表、政协及政协委员等。3.客体限定特别是高考主观试题,在设问中都有较为明确的考查指向,即要求分析或者解决的具体问题。准确把握设问对客体的限定,解答时才能避免答案“跑题”的现象。,【例9】 2015浙江文综,41(3)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条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

15、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创新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知识阐述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一政治行为的理论依据。,解析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政府知识,设问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设问指向是理论依据,回答时系统考虑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论证。,答案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它具有组织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就业创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面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质

16、量不高、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这一经济社会形势,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国务院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不仅体现了其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而且体现了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方法七明确“对材料的要求”和“设问指向”一般情况下,非选择题的设问中包含对背景材料的要求和设问的指向。第一,对材料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结合”材料。这种要求相对比较灵活,主要在于解答问题时,除了用材料所涉及的知识点外,也可用材料中虽未涉及但对解决材料所体现的问题有作用的知识点。(2)“根据”“依据”材料。这种要求相对比较严格,即解答该问题时,所用知识点必须是材料体现和涉及的,不能超出材料本身。(3)“材料体现、反映或说明了”,这种要求只能回答材料本身反映、体现或说明的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现象、道理或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