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二轮化学全国通用专题复习 上篇 专题三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0讲 习题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2515 上传时间:2017-05-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二轮化学全国通用专题复习 上篇 专题三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0讲 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二轮化学全国通用专题复习 上篇 专题三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0讲 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二轮化学全国通用专题复习 上篇 专题三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0讲 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二轮化学全国通用专题复习 上篇 专题三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0讲 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二轮化学全国通用专题复习 上篇 专题三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0讲 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二轮化学全国通用专题复习 上篇 专题三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0讲 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6届高考二轮化学全国通用专题复习 上篇 专题三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0讲 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第 10 讲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能力提升训练1.下表为某纯碱产品说明书: 化学名:碳酸钠,俗称苏打性状: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化学式:Na 2CO3用途: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之一,在纺织、玻璃、制皂、造纸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化学名 B.性状 C.化学式 D.用途解析Na 2CO3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于水后由于 CO 水解,水溶液呈碱性。23答案B2.(2014北京理综, 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K B.Na C.Fe D.Al解析金属铝在空气中表面会

2、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阻止内层的金属进一步被氧化,D 正确;K、Na 、Fe 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比较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A、B 、C 错误。答案D3.(2015宝鸡质检 )已知下列转化关系中,M、N 均为单质,则 M 可能是()MN Q Q 溶液 MN 点 燃 溶 于 水 惰 性 电 极 电 解 A.Na B.Al C.Fe D.Cu解析Na、Al、Fe 均为活泼金属,电解相关溶液不能制取其单质, 电解铜盐溶液可以生成铜单质,转化关系可能是 CuCl 2 CuCl2 CuCl2 溶液 点 燃 溶 于 水 CuCl 2。 惰 性 电 极 电 解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

3、高考资源网- 2 -答案D4.(2014课标 ,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 CuO 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 Na2O2 粉末C.铝与 Fe2O3 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 Cu(NO3)2 溶液解析A 项,CuO 被 H2还原为 Cu,固体物 质减轻;B 项,2Na2O22CO 2=2Na2CO3O 2,Na2O2变为 Na2CO3,固体质量增加;C 项, 铝热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保持不变;D 项,1 mol Zn 置换出 1 mol Cu,固体质量减轻,不符合题意。答案B5.(2015郑州质检 )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A.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两种不

4、同的氧化物,则 Li 与氧气反应生成 Li2O 或Li2O2B.Na2O2 与 CO2 反应生成 Na2CO3 和 O2,则 Na2O2 与 SO2 反应可生成 Na2SO3 和 O2C.Fe 与 Cl2 反应生成 FeCl3,则 Fe 与 I2 反应生成 FeI3D.Al 与 Fe2O3 能发生铝热反应,则 Al 与 MnO2 也能发生铝热反应解析A 项中 Li 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一种氧化物,即 Li2O;B 项中具有氧化性的 Na2O2 与具有还原性的 SO2 反应可生成 Na2SO4,而不放出 O2;C 项中 Fe 与 I2 反应只能生成 FeI2,因为碘的氧化性不够强。答案D6.双羟基

5、铝碳酸钠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抑酸剂,其化学式是 NaAl(OH)2CO3。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两性氢氧化物B.该物质是 Al(OH)3 和 Na2CO3 的混合物C.1 mol NaAl(OH)2CO3 最多可消耗 3 mol HD.该药剂不适合胃溃疡患者服用解析双羟基铝碳酸钠属于盐类,A 错误;双羟基铝碳酸钠是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B 错误;1 mol NaAl(OH)2CO3 最多可消耗 4 mol H ,C 错误;由于 NaAl(OH)2CO3能与胃酸反应放出 CO2 气体,故不适合胃 溃疡患者服用。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

6、网- 3 -答案D7.Fe、Cu 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B.两者的单质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C.常温条件下,两种金属都能溶解于浓硝酸中D.制备 FeCl3、CuCl 2,均不能采用将其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解析Cu 放置在空气中可生成 Cu2(OH)2CO3,A 项错误;铜为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B 项错误;常温下,浓硝酸能够使铁钝化,C 项错误;直接蒸干 FeCl3、CuCl2 溶液得到的固体分别是 Fe(OH)3、Cu(OH)2,D 项正确。答案D8.可溶性铜盐都有毒性,能引起蛋白质变性。氢化亚铜(CuH)是一种不稳

7、定的物质,能在氯气中燃烧,也能与酸反应。用 CuSO4 溶液和“某物质”在 4050 时反应可生成 CuH。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某物质”具有还原性B.CuH 与盐酸反应可能产生 H2C.CuH 与足量稀硝酸反应:CuH3H NO =Cu2 NO2H 2O 3D.CuH 在氯气中燃烧:CuHCl 2 CuClHCl= = = = =点 燃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 CuH 具有还原性这一关键点,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进行分析。A 项,用 CuSO4 溶液和“某物质”在 4050 时反应可生成 CuH,Cu 元素由2 价变为1 价,则 CuSO4 作氧化剂, “某物质”为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8、B 项, CuH 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CuH2HCl= =CuCl2Cu2H 2;C 项,HNO 3 具有强氧化性,与 CuH 反应时,1 价的 Cu、1 价的 H 均被氧化成最高价态;D 项,Cl 2 具有强氧化性,与 CuH 反应时生成 CuCl2 和 HCl。答案D9.(2015六盘水六校联考 )下列化学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钠与 CuSO4 溶液反应:2NaCu 2 =Cu2Na B.明矾溶于水产生 Al(OH)3 胶体:Al 3 3H 2O=Al(OH)33H C.Na2O2 溶于水产生 O2:Na 2O2H 2O=2Na 2OH O 2D.Ca(HCO3)2 溶

9、液与少量 NaOH 溶液反应:HCO Ca 2 OH =CaCO3H 2O 3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解析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 氢氧化 钠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A 错误;Al3 的水解是可逆反应,且生成的 氢氧化铝为胶体,不 标沉淀符号,B 错误;C 项离子方程式中氧原子不守恒,C 错误。答案D10.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某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产物没有标出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 Al(OH)3,则丁可能是盐酸B.若甲为 S,则戊可能是氧气C.若甲为 Fe

10、,则丁可能是盐酸D.若甲为 N2,则戊可能是氧气解析首先,熟悉选项中各物 质的性质;然后,明确物 质之 间的转化关系;最后,逐项进行分析,突破陷阱,正确作答。A 项,若甲为 Al(OH)3,乙是 AlCl3,丙是偏铝酸盐,符合转化关系;B 项,若甲 为 S,丙是 SO2,乙是 H2S,符合 转化关系;C 项,若甲为 Fe,乙是 FeCl2,不管丙是铁盐还是亚铁盐,乙、丙都不能反应得到单质铁,不符合转化关系;D 项,若甲为 N2,丙是NO,乙是 NH3,NH3、NO 反应 可得到 N2,符合转化关系。答案C1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A用

11、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含 Na ,不含 KB向 FeCl2 溶液中通入适量Cl2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Cl2 的氧化性比 FeCl3 的强C向 NaAlO2 溶液中,滴入NaHC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AlO 与 HCO 发生了水 2 3解相互促进反应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D将 Na2CO3 固体与 SiO2 混合加热产生气体H2SiO3 的酸性比 H2CO3 的酸性强 解析首先,明确选项中各物 质的性质;然后,弄清各 选项实验 中发生的反应及产生的现象;最后,明确实验现象与结论是否一致。A 项, K 的焰色必须 透过

12、蓝色钴玻璃观察,否 则它的焰色易被 Na 的焰色掩盖,错误;B 项,Cl 2 具有强氧化性,可将 Fe2 氧化成 Fe3 ,溶液由浅绿色(Fe 2 )转变成棕黄色(Fe 3 ),由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得到相应结论,正确;C 项,AlO 与 HCO 水解都使溶液呈碱性,则二者的水解相互抑 2 3制,不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 应, 实验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Al(OH)3 的电离能力小于HCO 的,NaAlO 2 溶液与 NaHCO3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 AlO HCO H 2O=Al(OH) 3 2 33CO ,错误;D 项,Na 2CO3 固体与 SiO2 混合加

13、热产生 CO2 气体,利用的是高沸点物23质(SiO 2)制备低沸点物质(CO 2)的原理,不能 说明 H2CO3 的酸性比 H2SiO3 的弱(实际上酸性:H2CO3H 2SiO3)错误。答案B12.某 Na2CO3、 NaAlO2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1 molL1 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O 、HCO 、AlO 、Al 3 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23 3 2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溶液中的 CO 与 A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23 2B.V1V 215C.M 点时生成的 CO2 为 0.05 molD.a 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 H H 2O=Al(OH)3 2解析因为酸性:HClH 2CO3HCO Al(OH) 3,所以在向 Na2CO3、NaAlO2 的混合溶液 3中逐滴加入 1 molL1 的盐酸的过程中,首先 发生反应 AlO H H 2O=Al(OH)3, 2则 a 线表示的是 AlO 的物质的量变化,D 选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