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一 坐标曲线题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28274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一 坐标曲线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一 坐标曲线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一 坐标曲线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一 坐标曲线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一 坐标曲线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一 坐标曲线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一 坐标曲线题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坐标曲线题,专 题 解 读,坐标曲线题是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一类题型,借助于该类型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灵活应用分析能力,往往可以得到较好的区分度,是中考化学中较重要的一类题。 常见试题类型:1.pH曲线;2.化学反应中各种量的变化曲线;3.溶液相关的曲线; 4.金属与酸反应曲线。 解题技巧:1.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2.分析图像时重点把握“三点一趋势”,即起点、转折点、终点和变化趋势。,类 型 精 讲,1酸和碱的稀释,类型1 pH曲线,2.酸碱中和反应,例12017荆州往KOH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变化正确的是( ),C,【解析】氢氧化钾溶液

2、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因此pH减小,但是不会小于或等于7,故选C。,1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2.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的变化 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反应结束后,仍有固体剩余,即保持恒定。(如高温煅烧碳酸钙、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等),类型2 化学反应中各种量的变化曲线,3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变化,(1)反应物质量的变化,(2)生成物质量的变化,4.溶质质量的变化,5.某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6.与催化剂相关的质量的变化,7.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和质量的变化,例22017兰州,25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导学号 9544

3、4097】( ),D,例2题图,A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中不断加水 C向等质量的锌片、镁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 的稀硫酸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 NaOH溶液,【解析】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应相同,故错误。B.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中不断加水,酸性变弱,溶液的pH变大,但不会等于或大于7,故错误。C.向等质量的锌片、镁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的强,所以镁先完全反应,且镁比等质量的锌生成的氢气多,故错误。D.向一定

4、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正确。,1一定温度下,向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中各成分的变化情况,类型3 溶液相关的曲线,2.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中各成分的变化情况,3.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中各成分的变化情况,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固体,因此继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保持不变,因此图像如右。其中x可为溶液、溶剂、溶质的质量及溶质的质量分数。,例32016兰州,21下列图像与选项中

5、的表述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导学号 95444098】( ),A,A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的 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一定质量的水,B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产生氧气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D熟石灰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解析】A.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故正确。B.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但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会减小到零,故错误。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质量应该从零开始,故错误。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错误。,1.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1)当横坐

6、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产生的 氢气的质量时,该图像的斜率表示单位 时间内产生氢气的质量,即反应速率, 金属的活动性(MgAlZnFe)决定 反应速率大小关系,即反应速率由大 到小的顺序为MgAlZnFe。 (2)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的大小关系,可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 第一种: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消耗完的等质量金属分别进行计算(可设金属质量均为m),但分析繁琐、耗时长。,类型4 金属与酸反应曲线,第二种:金属完全被消耗的情况,可利用生成氢气质量 ,计算得出结果。金属质量同设为m,则Al、Mg、Fe、Zn分别与足量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即图像中纵坐标数值的最终大小关系亦如此。,2.足量的不同金属与等

7、质量的酸反应 根据图像分析可得到: (1)斜率情况与“1.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 量的酸反应”中斜率分析情况相同。 (2)最终氢气质量的大小关系则需根据被消 耗的酸的质量而不是金属的质量进行计算。 方法一:同样可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可设被消耗的酸的溶质质量均为n)。 方法二:直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等质量的酸的溶质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到生成物氢气中,因而得到的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因此,最终纵坐标数值应相同。,3.足量的同种酸逐渐滴入等质量不同金属中,与前两种情况不同之处是该图像的横坐标为酸的质量,分析如下: (1)横坐标是加入酸的质量,故斜率表示 滴入单位质量酸时所产生的氢气的质量。 在金属未被消

8、耗完之前,逐渐加入的酸全 部参与反应,提供的等质量的氢元素转化 为等质量氢气,故在金属未消耗完之前, 所产生的氢气质量都相同。 (2)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的大小关系,与“1.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中生成氢气质量的分析过程相同。,例42017泰安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B,例4题图,【解析】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9、图可知,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故正确。B.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故错误。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单位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和丙,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故正确。D.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故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故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