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件第十章-清热剂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227142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课件第十章-清热剂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方剂学课件第十章-清热剂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方剂学课件第十章-清热剂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方剂学课件第十章-清热剂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方剂学课件第十章-清热剂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课件第十章-清热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课件第十章-清热剂(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 热 剂,第十章,Heat Clearing Prescriptions,一、概述,【组成】 清热药为主;,【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透热 “清法”,【立法依据】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证治】,【部位】气分、血分、在脏、在腑,卫 气 营 血,银翘散、桑菊饮 白虎汤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阳明经),“在卫汗之可也” “到气方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没有专门入营分的药)直须凉血散血”,叶桂(温病学派):卫气营血辨证。“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也可从卫分直传,营是血的一部分,可以化生为血),温病学派理论介绍,二、分类与适应证:,热

2、在气氛,或气阴两伤,热在气氛或热入血分证,温疫、温毒及疮疡疔毒,白虎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 清热剂 ,邪热偏盛某一脏腑,导赤散,感受暑邪而致的暑热证,新加香薷饮,热病后期,阴液以伤,青蒿鳖甲汤,1.辨清热证部位,准确选方。 2.辨别热证之真假,不可误投于真寒假热之证 3.辨明热证之虚实 4.邪热炽盛,凉药格拒不纳者,可用反佐服药法。 5.注意保护中阳。 6.热邪易伤阴,多配伍滋阴之品,而滋阴太过,又碍胃,遂当配醒胃之品。,三、使用注意:,白虎汤伤寒论, 第一节 清气分热,白虎汤 伤寒论,【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石膏50g 知母18g 炙甘草6g 粳米9g, 白虎汤 ,【用法】 先煎

3、石膏,再入余三味同煎2次,煎至米汤成,去渣温服,日3次。,【功用】 清热生津,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主治】阳明气分热盛, 白虎汤 ,阳明四大证,身大热,阳明主肌肉,里热熏蒸,汗大出,热迫津泄,口大渴,热盛伤津,脉洪大,正邪交争,热盛于经,【方解】, 白虎汤 ,君:,石膏,清气分大热, 清热而不伤阴,臣:,佐:,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助石膏清气分之热 滋热邪所伤之阴。,知母,粳米,益气和胃 “温中和胃气”防石膏寒凉伤中 “除烦止渴”,配知母益气养阴以除烦热 “通血脉,和五脏”以顾护正气,相须为用 清热生津,使:,炙草,调和药性,延缓药力,保护胃气,* 配伍要点: 粳米的作用

4、特点;石膏与知母配伍,1.辨证要点: 以四大为证治要点,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2.随证加减: 若神昏谵语、燥屎大黄、芒硝 若高热神昏、抽搐羚羊角、水牛角 若胃热津伤麦门冬、天花粉、石斛 3.现代用治: 流感、癌性发热、小儿夏季热、大叶性肺炎、乙脑、牙龈炎,【运用】, 白虎汤 ,1.本方+人参 白虎加人参汤 2.本方+ 玄参、犀牛角 化斑汤 3.本方+ 苍术 白虎加苍术汤, 白虎汤 ,【附方】,【趣味记忆】 白虎精食母肝(白虎粳石母甘),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本方要点,主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兼胃气失和。 组成:白虎汤去知母,加竹叶、半夏、 麦门冬、人参而成。 功用:清热生津

5、,益气和胃。,清营汤温病条辨, 第二节 清营凉血,清营汤(温病条辨),犀角3g 生地15g 玄参9g 竹叶心3g 麦冬9g 丹参6g 黄连5g 连翘6g 金银花9g,【组成】,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连翘,金银花, 清营汤 ,【用法】 水煎服一日3次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君:犀角 清热凉血解毒 臣:生地 凉血滋阴清热 玄参 滋阴降火解毒 麦冬 养阴益胃生津 佐:金银花 连 翘 竹叶心 黄 连 佐使: 丹参 丹参引诸药入心 丹参性凉,有清热凉血之功 丹参活血散瘀,且治斑疹

6、,【方解】,清热凉血养阴,清热解毒 取其轻清外达之功 “透热转气”,清心泻热, 清营汤 ,配伍要点:,1.本方体现了温病“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治疗大法。 2.金银花、连翘、竹叶体现透热转气。 3.活血药与清热药同用防热与血结, 清营汤 ,温邪初入营分,可用入血分药与一些芳香轻清透达之清气分药相伍使营分之热转出气分而解,以杜邪热内传入血,此种治疗营分热证的治法。, 清营汤 ,透热转气,1.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 2.临证加减: 若神昏谵语+安宫牛黄丸 若抽搐+羚羊角、钩藤、紫雪丹 3.现代运用 乙脑、流行性脑脊膜炎、败血症、肠伤寒,【运用】, 清营汤 ,犀角地黄

7、汤 备急千金要方,犀角3g 生地30g 赤芍药12g 牡丹皮9g,【组成】, 犀角地黄汤 ,【用法】水煎服(犀角先煎30min),1.热灼心营证 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 2.热伤血络证 斑疹紫黑,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等,舌质红绛,脉数。 3.瘀热蓄血证 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胸中烦痛, 自觉腹满,大便色黑易解。,【主治】, 犀角地黄汤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臣:生地,【方解】,君:犀角,清热凉血,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一可复已失之阴血,二可助犀角解血分之热,又能止血。,佐:芍药 丹皮,养血敛阴,助生地凉血和营泻热,凉血清热,助君臣药之力。 活血散瘀,使凉血不留瘀。, 犀角地黄

8、汤 ,* 配伍要点:重在凉血清热,佐以散瘀,1辨证要点: 各种失血,斑色黑紫,神昏谵语,身热烦躁,舌绛。 2.临证加减: 若郁怒夹肝火柴胡、黄芩、栀子 若吐血侧柏叶、白茅根、三七 3. 现代用治: 重症肝炎、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紫癜等。,【运用】,【趣味记忆】 岳母牺牲?(药牡犀生?), 犀角地黄汤 ,温病治疗大法及代表方归纳,1、卫分热证在卫汗之可也银翘散,2、气分热证到气方可清气白虎汤,3、营分热证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清营汤,4、血分热证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 ,鉴别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第三节 清热解

9、毒,【组成】,黄连9g 黄芩6g 黄柏6g 栀子9g, 黄连解毒汤 ,【用法】 水煎服,【功用】 泻火解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火毒炽盛,【主治】, 黄连解毒汤 ,君:黄连 泻胃火于中焦并泻心火于上焦 臣:黄芩 清泻肺热于上焦 佐使:黄柏 泻下焦之火 栀子 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方解】, 黄连解毒汤 ,配伍要点:三黄相配,清热泻火解毒,以泻三焦之火 栀子使火热从小溲而去,1.辨证要点: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临证加减: 若便秘+大黄 若吐血、衄血、发斑+生地、玄参、牡丹皮 若黄疸大黄、茵陈 若疮疡疔毒+蒲公英、金银花 3.现代运用 急性细菌性痢疾、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10、【运用】, 黄连解毒汤 ,【趣味记忆】 秦连山黄柏解毒(芩连山黄柏解毒),普济消毒饮 东恒试效方,黄芩15g 黄连15g 陈皮6g 甘草6g 玄参6g 柴胡6g 桔梗6g 连翘3g 马勃3g 薄荷3g 僵蚕3g 升麻3g 板蓝根3g 牛蒡子3g,【用法】 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密拌为丸,噙化。, 普济消毒饮 ,【组成】,【功用】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马勃,薄荷,僵蚕,升麻,板蓝根,牛蒡子,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可发热恶寒)。,【主治】大头瘟, 普济消毒饮 ,痄腮,乳娥,君: 酒连、酒芩 清心、肺、胃之火,清热解

11、毒 臣: 连 翘 薄 荷 牛蒡子 僵 蚕 佐:板蓝根 马 勃 玄 参 利咽,清无根之火(浮游之火) 陈 皮 理气以疏通壅滞,有利于肿毒消散 柴胡、升麻、桔梗 ,【方解】, 普济消毒饮 ,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连翘兼可散结,清热解毒,利咽,引药上行,直达头面 “火郁发之”之义,配伍要点:火郁发之;黄芩黄连与柴胡一升一降,相反相成,1.辨证要点: 凡头面部热毒阳证皆可,尤初起。 2.临证加减: 若便秘+大黄 若二联症加川楝子、龙胆草。 3.现代运用 腮腺炎、丹毒、下颌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运用】, 普济消毒饮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第四节 清脏腑热,生地黄10g 木通10g 生甘草10g,【组成

12、】, 导赤散 ,生地,【用法】上药为末,竹叶煎水服,甘草,木通,【功用】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心经热盛,【主治】,心经火热证,口渴面赤 渴欲冷饮 口舌生疮,小便赤涩 刺 痛,心胸烦热,心火循经 上炎,热移小肠, 导赤散 ,使:生 甘 草 梢,【方解】,君:生 地,清热凉血滋阴,清心养阴并举,木 通,清心降火 利水通淋,以除小肠之热,臣: 竹 叶,清心除烦 利水导热,助木通之功。竹叶与木通相配, 上清心经之热,下导小肠之热,直达茎中,缓急止痛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配伍要点:滋肾水以制心火上炎,利水道以导心火而下行,1.辨证要点: 心胸烦热、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 2.临证加减: 若心火

13、甚+黄连 若小便淋沥+车前子、赤茯苓 若血淋+白茅根、小蓟、旱莲草 3.现代运用 口腔炎、鹅口疮、急性尿路感染等,【运用】, 普济消毒饮 ,【趣味记忆】竹竿通地(竹甘通地),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龙胆草6g 黄芩9g 酒栀子9g 泽泻9g 木通6g生甘草6g 生地6g 车前子6g 当归3g 柴胡6g,【组成】, 龙胆泻肝汤 ,【用法】水煎服,【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组成,胆草黄芩栀子,当归生地,木通 车前 泽泻,柴胡,甘草,组成, 龙胆泻肝汤 ,头痛目赤 耳聋耳肿 口 苦 胸胁不舒 阴肿阴痒 小便淋浊 湿热带下 筋痿阴汗,【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 龙胆泻肝汤 ,

14、【方解】,黄芩、酒栀子 清热泻火,龙胆草 上清肝胆实火 下清下焦湿热,木通、车前子、泽泻 清热利湿,生地、当归 益阴养血 以防肝火苦燥伤阴,柴胡引诸药入肝胆,甘草调和诸药,臣,君,佐,使, 龙胆泻肝汤 ,1.辨证要点: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或阴肿痒等。 2.临证加减: 若肝胆火甚去木通、车前子黄连 3.现代运用: 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等,【运用】,【趣味记忆】 龙车通黄山当地卸柴草(龙车通黄山,当地泻柴草), 龙胆泻肝汤 ,玉女煎 景岳全书,石膏10g 熟地10g 麦冬10g 知母5g 牛膝5g,【组成】, 玉女煎 ,【用法】水煎服,【功用】 清胃热,滋肾阴,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头痛 牙痛 牙龈出血 齿松 烦热干渴 舌红苔黄 且干,【主治】,胃火循经上炎,火迫血上溢,肾阴不足骨髓空虚,胃热阴虚之体征, 玉女煎 ,君:,熟地,滋阴补肾,治少阴不足(补水),臣:,麦冬,养阴,助熟地滋阴,知母,清热养阴,以助石膏清热(白虎),牛膝,补肾,助熟地 引血热下行,以助清热药导血热下行,使:,石膏,清泻胃热,治阳明有余(泻土),佐:,【配伍】, 玉女煎 ,配伍要点:牛膝的作用,作用:清胃热 主治胃热牙痛牙疼口渴,舌红脉数。,清胃散胃火炽盛证 病机:胃火上攻、气血壅滞 症状:齿痛、腮颊肿痛、牙龈红肿、 甚牙宣、口喝、舌红脉数大。 玉女煎胃热阴虚证 病机:胃火上炎,阴液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