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226959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说出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2)通过对心脏模型结构的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2)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难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质疑揭示内容从题目

2、“输送血液的泵”,你能想到哪些问题?1触摸感觉心脏的跳动。2感受心脏的具体位置。学生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心脏如泵输送人体内血液。亲身体验,感受自己的心脏及所在位置。集体明确: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从题目入手,使学生大胆联想心脏与发动机、水泵相似的功能。拓展思维明确 “心脏如何完成人体内血液输送”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动手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学习和表达交流的基础上,清晰准确的表述心脏的位置。模型课件展示心脏外形1小组观察心脏模型。模型左右与身体一致吗?2描述心脏的形态,猜测人的心脏大小。3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1.小

3、组交流观察心脏模型。2观察“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科学的强化知识点:心脏如拳似桃状偏向左方。小组在观察心脏模型中轻松、愉快地获得“心脏的形态、大小”知识。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聆听心跳感受心脏功能1观察思考:大屏幕展示心脏跳动。感受心脏的组织构成。2交流学习课前资料。3学生展示充满水的气球,通过挤压观察水位变化。4问题质疑:心脏是泵,与收缩和舒张有什么联系?1.学生讨论。心脏的跳动表现的是收缩和舒张,据此推测心脏由肌肉组织构成。2小组交流学习:课前准备的水泵原理、资料。3知识学生观察总结:气球中的水位随挤压上升,回缩下降。4明确心脏收缩和舒张与输送血液的功能有关。利用课前资料,锻炼学生知

4、识整合的意识,通过具体问题提高分析推断能力。强化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探究心脏结构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心脏模型。1心脏有几个腔?名称分别是什么?2心脏四个腔上下、左右之间是什么关系?3观察心脏壁的厚薄。比较心房、心室;左、右心室的不同点。4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完善心脏模式图。5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特殊结构是什么?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动态展示心脏工作过程6运用课件进一步总结、强调知识点。1.学

5、生分组进行观察辨认。试用简单图形勾画心脏四个腔。2学生利用穿线连通辨认心脏四腔、与四腔相连的血管,描述四个腔之间的关系。3打开模型部件,观察心脏壁。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发现改善心脏的结构能加强心脏的功能,明白合理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4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分别选择不同的血管向内注水,观察水从哪条血管流出。明确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室连的是主动脉, 右心室连的是肺动脉,左心房连的是肺静脉,右心房连的是上下腔静脉。分析、总结规律: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用图形表现心脏四腔及血管的结构模式图。学习小组的代表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5学生述说自己的发现:心脏中有房

6、室瓣和动脉瓣。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学生形成共识:下为心室上为房,左右不通上下通。动脉连室静连房,房室动脉有瓣膜,血液倒流可预防。设置悬疑,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自主发现和交流探究中激起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1利用心脏模型轻松的区分心脏内部结构及心脏壁特点。2利用穿线连通、注水分辨体现知识生僻点,在自主、合作中观察、记录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构建心脏的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3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更深刻的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强化生物学观点,并能使学生运用

7、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通过动手操作,分析规律,是基础知识识记的关键。5几何简单模式图表现心脏四腔及血管之间的联系,及时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整合, 使学生从具体图像上升到知识体系的高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记忆和提取,树立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意识。6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同时集体小结,提高学生对重要知识识记、理解,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归纳总结延伸拓展(1)出示心脏工作动态课件:引导学生分步观察心脏每跳动一次经历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每一个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变化及血液流动方向。(2)成人的心脏24 h内所做的功,相当于把32

8、t的重物升高33 cm,并且不会感到疲劳,这是为什么?提供信息: 如果一分钟心跳75次,则一个心动周期占0.8秒,其时间分配,一次心跳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时间分别为0.1秒和0.3秒,而舒张时间分0.7秒0.5秒。(3)请同学们交流自己所调查的与心脏有关的疾病,以及如何保护心脏的知识。 课件展示心脏疾病,丰富学生的知识。鼓励学生交流对心脏的新认识和体会。(1)学生观察、描述心脏每跳动一次经过的一个连续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动脉瓣所处的状态和血液的流动方向。(2)学生进行比较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差。通过比较发现心脏是非常注意自身保护的,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已经为自己制定了劳逸结合的工

9、作“制度”即心动周期,就是心脏一缩一舒的规律。在一昼夜中,工作不到12小时,休息超过12小时,它舒张时是休息,收缩时也轮流休息。进而解释在人的一生中心脏不倦地工作的原因。(3)学生交流收集的心脏知识资料。总结保护心脏的方法:学生表达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利用多媒体演示心脏的工作过程,使知识变得动态、真实,给学生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了感性材料。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学生通过比一比,了解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学会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自我反思和思想升华,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知识拓展。板书设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位置、形状二、结构和功能血液流动的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