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治燥剂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226914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治燥剂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方剂学——治燥剂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方剂学——治燥剂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方剂学——治燥剂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方剂学——治燥剂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治燥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治燥剂(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燥剂,一、概念 凡是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用于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为治燥剂。,金元时期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二、立法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燥者濡之”,“燥者润之”,三、适用范围,外燥,凉燥 温燥,内燥,上燥 中燥 下燥,燥证,四、治燥剂分类 1.轻宣外燥剂治疗外感温燥或凉燥。 2.滋阴润燥剂治疗脏腑津液耗伤之内燥。,五、运用注意事项 1.分清外燥、内燥,外燥又要分清温燥、凉燥。 2.燥易伤津化热,酌配清热或生津药,不宜过于苦

2、寒。 3.避免配伍使用性味辛香燥热药物,以防再伤津液。 4.素体多湿、脾虚便溏、气滞痰盛者均忌用甘凉滋润。,第一节 轻宣外燥,适应证:秋季外感燥邪,耗伤津液之证 。 凉燥代表方-杏苏散; 温燥代表方-桑杏汤、清燥救肺汤,杏 苏 散,温病条辨,组成,苏叶 半夏 茯苓 前胡 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 杏仁 橘皮,主 治,外感凉燥证。,证 候 分 析,恶寒无汗 头微痛 咳嗽痰稀 鼻塞咽干 苔白脉弦,病机: 凉燥外袭 肺失宣降 痰湿内阻,方解,君:苏叶9g 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 杏仁9g 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咳 臣:前胡9g 疏风散邪,降气化痰 桔梗6g 、枳壳6g 一升一降,助理肺

3、化痰 佐:半夏9g 、橘皮6g 燥湿化痰,理气行滞 茯苓9g 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生姜6g 、大枣6g 调和营卫,滋脾行津润燥 使: 甘草6g 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 功 用:轻宣凉燥 理肺化痰,临床应用,1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可治风寒咳嗽。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要点。 2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汗后咳不止,去苏叶,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病案,王某,48岁。主诉:头巅涨痛,恶寒咳嗽,咯痰稀,鼻塞咽干。脉象浮弦,舌苔薄白。辨证:秋燥寒凉之气外束于表,肺先受邪。经云“燥凉所胜,平必苦温。”治法:仿杏苏散主之,佐入宣泄化浊之品。处方:苦杏仁、粉前胡

4、、白茯苓、白蒺藜各12克,紫苏叶、玉桔梗、生甘草、仙半夏各5克,薄荷2克,炒枳壳8克,款冬花9克。二诊:药后头痛已减,咳嗽痰薄,咽干唇燥。舌苔薄白腻,脉象弦滑。守原法处方:粉前胡、苦杏仁、白茯苓、大玉竹、清炙枇杷叶(包)各12克,紫苏叶8克,玉桔梗、仙半夏各5克,炒枳壳6克,化橘红3克,款冬花9克。诸症均缓。,桑 杏 汤,温病条辨,组成,桑叶一钱(3g) 杏仁一钱五分(4.5g) 沙参二钱(6g) 象贝一钱(3g) 香豉一钱 (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主治,外感温燥证,外感温燥,伤于肺卫皮毛,燥气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证 候,身热不甚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口渴、咽干鼻燥

5、 舌红苔薄白而干 脉浮数而右脉大,桑 菊 饮,组成桑叶二钱五分(7.5g) 菊花一钱(3g) 杏仁二钱(6g) 连翘一钱五分(5g) 薄荷八分 (2.5g) 苦桔梗二钱(6g) 生甘草八分(2.5g) 苇根二钱(6g) 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君:桑叶 杏仁 臣:豆豉 贝母 沙参 佐:梨皮 栀子皮,方解,清宣燥热,透邪外出 降利肺气,润燥止咳 轻宣透散 清热润肺化痰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清泄肺热,功用,清宣温燥 润肺止咳,方剂鉴别,桑杏汤,桑菊饮,外 感 咳 嗽

6、,辛甘凉润,辛凉解表,外感温燥证,外感风热证,外 燥,凉,温,杏苏散,桑杏汤,轻宣外躁,苦温 甘辛,辛凉 甘润,杏仁,夏、橘、苓 草、桔、枳,贝、栀 沙、梨,苏、前 姜、枣,桑、豉,轻宣凉燥 宣肺化痰,宣散温燥润肺止咳,杏苏散与桑杏汤鉴别,临床应用,1治疗温燥伤肺轻证常用方。身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数大为要点。 2. 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病案】 安某,女,2岁,汉族。患儿于1991年11月初因高热咳喘,烦躁不安在某院诊为“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经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近一月,出院后仍有咳嗽,时轻时重,声音嘶哑,干咳无痰,精神萎靡,纳呆便干。先后服交沙霉素和头孢

7、氨苄诸药不效,两月以来,症状渐重,乃来求治。时诊,患儿干咳频作,溲黄便结,唇咽干红,舌红苔薄黄燥,脉数,指纹青紫。处方:桑杏汤加减,桑叶3克、杏仁5克、沙参6克、象贝3克、香豉3克、栀子皮3克、梨皮5克,三剂咳嗽减轻,继进五剂,诸症尽除。吴慧学.桑杏汤儿科冬用治验心得.新疆中医药.1994;(4):60,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组成】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三钱(9g) 石膏煅,二钱五分(7.5g) 麦冬去心,一钱二分(4g) 阿胶八分(3g) 人参七分(2g) 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g) 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g) 胡麻仁炒,研,一钱(3g) 甘草一钱(3g),【主治

8、】外感温燥,气阴两伤证。 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气逆而喘,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方 解,君:桑叶 质轻性寒,轻宣肺燥,透邪外出 臣:石膏 辛甘而寒,清泄肺热 麦冬 甘寒,养阴润肺 佐:人参 益气生津,健脾培土生金 胡麻仁、阿胶助麦冬养阴润肺 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 使: 甘草调和诸药 【功用】 清燥润肺 ,益气养阴,【配伍特点】清润不碍宣透;清宣兼以降气,宣、清、润、降四法并用,邪正兼顾,标本同施;治肺同时,兼以和中,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运用: 1.治温燥伤肺重证的代表方。以头痛身热,气逆而喘,干咳无痰,咽燥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 2.若痰

9、多,加川贝、瓜蒌;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清燥救肺汤与桑杏汤比较 1.同治温燥伤肺,但邪有深浅,证有轻重。 2.桑杏汤证属燥邪伤肺,肺津受灼轻证,症见身热、咳嗽不甚、右脉数大,治以轻宣清透合以凉润; 清燥救肺汤证为燥热伤肺,气阴两伤重证,症见身热较高、咳嗽较频,甚则气逆而喘、胸膈满闷、脉虚大而数,治以清宣润肺与养阴益气并进。,【病案】赵某,男,50岁。咳嗽反复发作2年,加重2周。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年,2周前因外感引起咳嗽,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咽干燥,夜间咳重,五心烦热,纳谷欠馨,夜寐差,二便调。体检:体温正常,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舌红少苔脉细略数,血常规

10、WBC6.4109/L,N0.63,L0.37。尿常规(-)。胸透肺纹理增重。西医诊断: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中医诊断:咳嗽(温燥伤肺型)。治法:宣肺清燥,润肺止咳,以清燥救肺汤化裁。,处方:桑叶10g,杏仁(后下)10g,麦冬10g,胡麻仁10g,炙枇杷叶10g,生石膏(先下)30g,炙甘草6g,紫苑10g,款冬花15g,桔梗10g,地骨皮10g,炒酸枣仁15g,党参10g,炙甘草6g,阿胶珠10g。7剂,水煎服,日2次,嘱患者在服药期间忌服辛辣之品。服用1个疗程后,病已痊愈。后随访半年内未复发。马秀丽.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60例临床观察.中华中医药志.20

11、05;20(1):34,第二节 滋阴润燥,1.适应证:脏腑津液亏损的内燥病证。 2.组方特点:大抵肺胃阴伤者,以百合、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为主;肾阴虚者,以熟地、女贞子、生地、玄参等为主;肺肾阴虚者,以两类药物配合使用。,增 液 汤,清 吴鞠通温病条辨,组成,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主 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证候,大便秘结 口渴 舌干红 脉细数 或沉而无力,方 解,君:玄参重用,苦咸凉,滋阴润燥,壮水制火,启肾水以滋肠燥 臣:生地甘苦寒,清热养阴,壮水生津 麦冬甘寒,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 功 用: 增液润燥,【应用】,1治疗津亏肠燥之大便秘结

12、常用方,又是治疗多种内伤阴虚液亏病证基础方。便秘,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无力为要点。 2常用于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糖尿病、皮肤干燥综合征、肛裂、慢性牙周炎等病。,【病案】李某某,女,33岁,教师,1993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自述:3年前,因连续授课,自觉喉部有灼热感,时常干痒、疼痛,特别是在感冒之后,诸症加重,出现声音沙哑,干咳,无痰,严重时影响进食。查:患处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声音嘶哑,咳嗽无痰,心烦易怒,舌红苔黄燥,脉沉细而数。,治法:滋阴清热,润肺利咽。处方:生地黄6,熟地黄9,麦冬5,百合、炒白芍、当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3。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13、。连服12剂后,诸症全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杨玉林.百合固金汤治疗慢性咽炎73例. 四川中医.2002;20(7):72。,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组成】 大生地二钱(6g) 麦门冬一钱二分(4g) 生甘草五分(2g) 玄参钱半(5g) 贝母去心,八分(3g),【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阴虚肺燥之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生地10 ,养阴清热,君:,玄参8 ,滋阴降火,解毒利咽,麦冬7 ,养阴润肺,臣:,佐:,白芍4,益阴养血,丹皮4,清热凉血消肿,贝母4,既可润肺止咳,又可化痰散结,薄

14、荷3,疏表利咽,使:,生甘草3,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功用】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配伍特点】清热解毒与凉血养阴并用,气血兼治;滋补肾水与宣肺止咳共方,金水相生。 【辨证要点】为治疗白喉常用方。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为辨证要点。,益 胃 汤 温病条辨,【组成 】沙参三钱(9) 麦冬五钱(15) 冰糖一钱(3) 细生地五钱(15) 玉竹炒香,一钱五分(4.5)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胃阴亏虚证。胃脘灼热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或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者。,方解 君生地、麦冬:养阴清热,生津润燥 臣沙参、玉竹:养阴生津 佐使冰糖:濡养肺胃,调和诸药,【

15、运用】 本方为滋养胃阴的常用方。以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麦 门 冬 汤,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组成:,麦门冬七升(42g) 半夏一升(6g) 人参三两(9g) 甘草二两(3g) 粳米三合(3g) 大枣十二枚(4枚),主 治,1虚热肺痿。 2胃阴不足证。,肺胃阴虚 气火上逆,证 候 1,咳嗽气喘 咽喉不利 咯痰不爽 或咳唾涎沫 口干咽燥 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 脉虚数,证 候 2,呕吐 纳少 呃逆 口渴咽干 舌红少苔 脉虚数,方 解,君:麦冬重用,甘寒清润,养肺胃阴而清肺胃虚热 臣:人参益气生津,补益脾肺 佐: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培土生金 半夏降逆下气,化痰,量

16、轻,燥性减而功用存 使:调和诸药 功 用: 清养肺胃 降逆下气,配 伍 特 点,1. “培土生金” 2.少佐辛燥,去性存用而不伤津。,临床应用 1治疗肺胃阴虚,气机上逆所致咳嗽或呕吐常用方。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口干呕逆,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呕逆重的,加竹叶、竹茹;咳吐浊痰、口干的,加天花粉、知母;津伤甚者,加沙参、玉竹。,【病案】 张某,女,47岁。因家庭口角,赌气之下服农药乐果百余毫升,幸救及时才免一死,然而农药灼伤食管及胃,再加洗胃创伤,月余乃觉胃脘痞闷灼热,嗳气嘈杂,时而呃逆。口干咽燥,吞咽觉胸痛透背,自上而下,不思饮食。经纤维胃镜检查见:食道粘膜充血,下段米粒样糜烂3处,胃大部分红斑充血水肿,大弯处散在多处糜烂,分泌物增多。诊为食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