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抽搐病例讨论--病毒性脑炎临床和影像特点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225914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作性抽搐病例讨论--病毒性脑炎临床和影像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发作性抽搐病例讨论--病毒性脑炎临床和影像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发作性抽搐病例讨论--病毒性脑炎临床和影像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发作性抽搐病例讨论--病毒性脑炎临床和影像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发作性抽搐病例讨论--病毒性脑炎临床和影像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作性抽搐病例讨论--病毒性脑炎临床和影像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作性抽搐病例讨论--病毒性脑炎临床和影像特点(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7/18,临床病史,M、48Y;突发四肢抽搐并不省人事1小时;3月2日下午喷施农药,当时无不适。3日晨起后感全身轻度不适,无明显发热,上午无诱因出现四肢抽搐1小时,发作缓解后即送医院治疗。 既往健康,有糖尿病史,规律服药,血糖控制好。住院后再发一次抽搐,症状同前。 化验:WBC轻度升高,中性比例略高。 住院诊断:抽搐查因:农药中毒性脑病?,2019/7/18,3日急诊血常规,2019/7/18,3日急诊生化,2019/7/18,3月3日 急诊CT,2019/7/18,3月4日MRI,2019/7/18,3月4日MRI,2019/7/18,3月4日MRI,诊断?,2019/7/18,3

2、月8日MRI,T1WI T2WI,T2Flair DWI,2019/7/18,3月8日MRI+ C,2019/7/18,化验检查:,血沉正常 CSF结核抗体(-),2019/7/18,诊断?!,2019/7/18,3月18日复查MRI,2019/7/18,复查血常规,2019/7/18,治疗和病情变化,抗病毒治疗+丹参+支持治疗 抗病毒治疗后病情缓解,感觉良好,无再抽搐。痊愈出院。 出院诊断:病毒脑炎,病毒性脑炎临床和影像特点,一般性资料,可分为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两者同时受累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发病年龄、性别、季节性无差别。 发病方式:急性起病,发展迅速,数小时至数日达高峰。 前驱症

3、状:发热、上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症状。,临床表现,全脑症状:头疼、呕吐、四肢抽搐、意识障碍等。 精神症状:淡漠、迟钝、幻觉、躁狂、谵妄、人格改变;行为异常 局灶症状:抽搐、脑膜刺激征、脑干小脑体征、锥体束征。锥体外系体征少见。,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特征性病理改变:颞叶肿胀、坏死、出血改变,多累及2侧,也可一侧受累。额叶眶面、边缘系统也常受累。,大体病理改变,影像特点,一般累及颞叶、岛叶和海马,双侧和单侧损害; CT:早期可正常或片状低密度区,中后期可出现颞叶、海马、额叶眶面片状底密度,可伴有灶状出血性改变。 MRI:颞叶、海马、额叶眶面片状异常信号,为长T1、长T2信号改变。压水T2范围广泛,DW

4、I较局限,可以合并灶状坏死出血; 增强表现:从不增强到弥漫性增强,其中疱疹脑炎以线样成脑回样增强最为常见;,疱疹脑炎的特征性表现,1、病灶与豆状核外缘有清楚的界限,凸面向外,边缘如刀割样,为疱疹脑炎的重要特点。 2、单侧病变占位效应显著而缺乏增强,通常认为是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依据。,单纯疱疹脑炎 CT,病灶与豆状核之间的刀切征,大部分病灶不强化,额叶病灶内少量小片强化,辅助检查,CSF: 常规:压力升高;细胞数增高(WBC、RBC);早期以多核为主,很快以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占优势。 生化: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病原学检查: PCR检测HSV DNA: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早期诊断方法。 HSV抗体测定:Blood antiHSV/CSF antiHSV40;CSF中,恢复期抗体滴度为急性期的4倍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