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225721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发展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发展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发展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发展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纵向展开议论,高一语文组:尹洪华,什么叫“纵向议论”?,如果说“横向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体现并列关系,那么,“纵向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的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体现递进关系。 如模块四教材P74中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提出观点后,分层阐述: 阅读能增广人的经历和经验; 更能感化与陶冶人的精神; 还能使人向善避恶,高雅正义。逐层深化,作为总分结构里的递进式,是最能体现立意构思和文章深度的一种。其实方法很简单:确定好大的观点,从某一个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选出三四个分论点进行分述评析,即可。可以有这三种顺序: 1、由点到面 2、由表及里 3、由浅入深

2、,如何让分论点纵向深化?,一、由点到面纵向深化法,事物是由个体组成群体,由小群体构成大群体的。我们看待问题,要有意识将视野放大,由一人一物一现象联想到逐层加大的群体。如常见的 个人集体国家民族人类地球所有生命 如“放弃”话题,大致可说 个人民族国家人类 对追求不可放弃。,转折,1黄河,是一条雄伟壮丽的河。它震撼我,是因其在晋、豫、陕三省交界处那极为有力的一次转折。尽管它在上游几经周转,但就此一折,它调头向东,一泻千里,直奔大海。这伟大的转折,滋养了悠久的中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画出了一条壮丽的折线。 2这让我联想到了人类的生命之河,想到了在四通八达的水系中航行的人的生命之舟。,3我想到了鲁迅先生

3、的“弃医从文”。这是鲁迅人生航程中最自觉的一次转折。如果他按赴日时既定的航向做一名医生,完全可以避开“围剿”与通缉的狂风恶浪,驶进平静的小河。但面对饥寒交迫的同胞,他毅然调头,驶向了民族解放的激流。鲁迅人生的这一转折,使中华民族生色,让反动势力胆寒。 4我深知,为鲁迅的人生转折导航的,是民族的存亡。,5我又想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当年邓稼先与杨振宁一同从西南联大赴美留学,并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取得了过人的成绩。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积贫积弱,邓稼先毅然驾起生命的小舟调转船头,越过太平洋,驶回了祖国的怀抱。他钻进大山,隐姓埋名,搞起了中国的核弹。如果没有这一次转折,也许诺贝尔奖的得奖名单上会多一个中国

4、人的名字,但我们的祖国将在核武大国的淫威下遭受更多的屈辱。 6我深知,为邓稼先的人生转折导航的,是祖国的命运。,7我还想到了前苏联的氢弹之父萨哈罗夫。他本可以在科研的航道里把勋章挂满胸膛,享尽荣华富贵。但为了人类、为了真理,他毅然调转了生命之舟的航向,冲向了反抗专制的政治旋涡。他毅然上书苏联当局,要求终止军备竞赛和核试验,并向那些因“自由言论”而被关进集中营的作家伸出了援手。于是,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当局将他流放到偏远的高尔基市,克格勃像苍蝇一样聚集在他的门外。为了人民的自由他失去了自己的自由,为了人类减少战争的苦难,他自己承受了苦难。为此他获得了1975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是对萨哈罗夫 人生转

5、折的最好的评价。 8我深知,为萨哈罗夫的人生转折领航的,是人类的前途与真理的光辉。,9伟大的转折,成就了伟大的生命。透过这些转折激起的水花,我看到的是良知与责任感;看到的是追求真理的执著与坚贞。我更在这些伟大而有力的转折中看到了一种伟大的“柔软”,那就是对祖国和人类的挚爱。正因如此,生命显出了他的高贵;正因如此,人类的航船才搏浪而不覆,历尽艰险而终将向前。 10今天,我们自己生命的小舟也已起锚,让我们透过这些伟大的转折,去参悟生命,参悟历史,在人生的河流中划出壮丽的航线。,小练习:,禁烟运动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1838年升任两广总督后,亲笔在府衙内题了一副堂联自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

6、千仞,无欲则刚。 这副对联历来为人传诵,赞不绝口。上联是说要像大海那样有肚量,能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下联呢,更是振聋发聩的箴言。 请以上联中的“容”为话题,在5分钟内以由点到面纵向深化法列出作文的结构提纲。,以“容”为文的题纲:,个人能容,是一种为人的素质;关系和睦 集体能容,是一种团体的成熟;凝聚力强 国家能容,是一种民族的自信。更加强大,二、由表及里的纵向深化法,指任何事物都有其表象一面和本质属性一面,我们看待它们,就要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探究和把握它的本质。通过披文入里的分析,把握现象的本质,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 许多作文题目和论点都是表象性的,在理解时可以深入。如“美”,以“美

7、”为话题的作文,由美可分外在美和内在美,后者是深化的方向。比如分论点可设为 1-美可以是一种天生丽质;列举各种自然美貌 2-美更是一种自信风度;体现各种生命风貌 3-美更应是奉献精神!(将观点深化到某各精神品质的程度) 世人都知西施美,“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她舍身取义,以国为重,误了青春,牺牲爱情;到了吴国,不负众望,迷得吴王朝政大乱,并多次掩护了越国东山再起的行动。功成之后却随范蠡双双隐去。留下美名千古传诵“若论破吴第一功,黄金只合铸西施。”她不愧为一代美女,美得真,美得善,内外统一,美得实。,又如后退也是一种前进 后退是一种暂时的避让,以便实现更好的前进;如史迁的忍辱 后退是

8、一种曲线的前进,以便达到更好的成功;如红军的长征 后退更是一种强力的蓄势,以便摧枯拉朽的突进,如拳击,苏秦的三年苦读,高考例段: 规则是一种限制,一种约束。 大雪过后,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从温暖的房间里走出来扫雪,对于多雪国家的公民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乐于去干的事情。利人利已的道德说教常常并没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倒是违者罚款的规则,促使人们不得不铲除了自己门前地上的积雪。 权力在手,金钱、美女唾手可得,“人民公仆”的道德约束力常显得不堪一击,正是党纪国法对腐败分子的严厉打击,才使恶欲膨胀者在财、色面前望而却步。 规则表面上看是限制人的,但它的本质却是保护人。保护他人,保护人类,最终也保护着每个

9、受限者自身。 规则的产生和完善,是人类社会前行的保证,是人类认识自己、驾驭社会的智慧的结晶,正是人类的伟大之所在。 叔本华曾说“生命就是一团欲望”。这欲望是人生的动力,它可以创造美好,也可以毁掉一切。欲望是骏马,规则是缰绳;欲望是洪水,规则是河床。愿人类能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驾驭自己,在规则中游戏、在规则中发展。,深入看待事物的规律,一般是由表入里,逐层深入。体现在议论文的写作上,可以用“六定式”来说明。,三、由浅入深纵向深化法,六定式(点 深联结),正 反,点:通过材料或简述,点出观点; 正:正面举例并分析; 反:反面举例并分析; 深:深入论述,体现层次和深刻; 联:联系当前生活实际,体现针

10、对性和现实性; 结:总结观点,照应题目、话题或开头。,例文:,勿以一叶障目 1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情障浮沉的我们,有时总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 2以情障目,不见泰山!(由现象点明观点),3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4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的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

11、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古年来仍然令人发指。而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风波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之目为情所障,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辜所铸的佞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反面事例,列而有析),5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生,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洒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

12、夫妻之情所障;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出“人情”的枷锁,又怎样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正面事例,反问得势),6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过多的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深化主旨,联系自身) 7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

13、到:勿以情障目。(总结全文,注重照应),纵向议论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 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层进式结构格式:,引论(提出论点和论题) 本论 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为什么? 分论点怎么办? 结论(照应全文),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过渡关联词语“不仅而且”、 “况且”等.,基本格式的运用,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关键,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途径,只有自知之明还

14、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前提,论题:在困难面前,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 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 (是什么),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2) (为什么),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3) (怎么样),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论点:生活

15、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专心致志 方能成功 读弈秋有感,评析: 作者用层进式结构形式,先提出“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否则一事无成”这一论点,接着分析“专心致志”的必要性,然后综合起来,提出解决的办法,层次清楚。,3、针对某些不良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摆现象 析危害 挖根源 指办法,给爱一点空间,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滴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当她再次

16、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报纸上曾经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