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分层训练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224649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分层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分层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分层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分层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分成训练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C )A 别扭(bi) 譬如(p) 鞠躬尽瘁(j)B 业绩(j) 字帖(ti) 细致恳切(kn)C 恢复(hu) 商酌(zhu) 颠沛流离(pi)D 累赘(zhui) 拖沓(t) 以身作则(z)2 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1)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gng(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hu(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t(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 然很少人 肯删,也就无 怪乎叶圣陶先生感ki(慨)系之了。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B )A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之乐。C 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D 历代多少圣贤名人,都有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精神。4 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一个人的教养,更多地体现在与人的交往中。是心平气和,还是心浮气躁? , ?是不可一世,还是退让慈悲? 答案:(示例一)是居高临下 还是谦恭含蓄 (示例二)是彬彬有礼 还是指桑骂槐 (示例三)是勇于担当 还是怨天尤人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各题。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

3、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1)这样做了。可是他却

4、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2)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5 概括文段中描述的两件事情。(1)叶圣陶先生认真修改吕叔湘文章的标点。(2)叶圣陶先生请“我”帮他修改稿件,谦虚而恳切地与“我”商量。6 文段主要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答案:待人厚。7 叶圣陶先生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为什么“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答案:因为文章是要发表的,需要用严谨、准确的普通话,才能更易

5、被大众接受,体现了叶先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8 文中加点的两个“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1)这样:指“我”直接修改叶先生的文章,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2)这样:指的是“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这个建议。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至深至纯师生情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

6、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及“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我们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七种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周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

7、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活动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8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

8、上评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本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我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周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

9、美国学者D S 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这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

10、,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选文有改动)9 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答案: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10 选文第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答案: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11 从选文第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答案: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12 选文结尾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答案: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照应题目(点题)。13 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答案:(示例一)“我”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不计名利,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

11、编是苏培成”。“我”删去了这句话。(示例二)“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周有光语文论集最后被评为特等奖。(示例三)“我”担任评委时,对一参评书拿不准,请周先生帮助审阅,很快就收到周先生的读后意见。(示例四)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14 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如:有人去他家看他,告辞时,他一定送到大门外,鞠躬,还不断说谢谢。通过这件平常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宽厚待人的品质。请你回忆与父母相处的一件小事,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爱。答案:我吃完晚饭

12、便要走了,回到校园,开始新一周的学习。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不必了。他一笑,说他去散步。这种骗小孩的把戏,怎能蒙得了我?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父亲,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我继续向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

13、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素材挖掘叶圣陶先生是一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环视当今社会,最欠缺的就是礼节和尊重。有的人不懂得彼此尊重,为所欲为。有的人能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不随心所欲,又能处处替人着想,具有很高的人生境界。尊重、律己、美德。尊重,如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它能够催人奋进,成为密切人际关系的黏合剂。它常常与真诚、谦虚、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者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成功的敬佩、赞美和追

14、求;给失败者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和鼓励。懂得尊重,就会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也会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懂得尊重他人,也是一种为人的高尚品质。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态度去轻视他人、嘲笑他人。真正的尊重,应是一种对他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对待,同时也是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去面对所有人,不论他是幸运抑或不幸运、成功还是不成功。尊重与肉麻的吹捧和无原则的廉价奉迎是有根本区别的。前者是一种人格上平等和独立的表现;而后者则是丧失人格尊严、对人有所企图的行为。尊重他人,是对他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同样可以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而那种对人低三下四、靠贩卖廉价恭维以博得他人好感的人,反映出的首先是一种人格上的自轻,有道是“自轻者人必轻之”,想换来别人对他的尊重恐怕就很难了。(李锰懂得尊重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