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3224645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击中考1 (深圳中考)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A)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主主义D 民生主义2 (齐齐哈尔中考改编)人民英雄纪念碑镶有浮雕,其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A)A 武昌起义B 金田起义C 义和团运动D 虎门销烟3 (温州中考改编)“民国之取代自秦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C)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二次革命4 (成都中考改编)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近代

2、社会性质的改变 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清王朝统治的结束A B C D 5 (滨州中考)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后来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与近代哪一人物有关(B)A 康有为B 孙中山C 李鸿章D 毛泽东6 (随州中考)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D)A 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 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7 (贺州中考)孙中山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

3、举。”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B)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扶助农工8 (安徽中考)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辛亥 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9 (苏州中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原因:君主专制(专制政体

4、)。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12月2日)(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并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目的: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或创立民国、建国民政府)。特点:把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结合起来(或民族和民权相结合,或认为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救亡图存(民族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